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学《我是中国人》一课时,我们课内课外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我们结合入学教育和升旗仪式,引导学生了解国旗等方面的国情知识,并教学儿歌“国旗国旗我爱您”,让学生感受国旗之美,祖国之好。 其次,我们切实搞好课堂教学,多角度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看图,进一步说明五星红旗图案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阅读能力只有在阅读中提高,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课内以“约”取胜,课外以“博”为佳,加上教师的指导,就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笔者认为,引导小学生适量阅读优秀课外读物是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向小学生推荐与课文思想内容相关的优秀书籍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把准教材的思维教育内容,进而选取与教材思想内容相关的课外读物,把课内的阅读教学与课外的阅读指导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取更为丰富的内容、素材,收到更好的思想教育效果。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为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教育,可倡导学生阅  相似文献   

3.
课内文本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是教师进行"课堂经营"的主流语文素材,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食",故而,课内文本资源应充分运用,使之成为学生获取语言信息的主渠道.然而在课内文本充分运用的基础上,如能适当引进课外资源,则可以使课堂更加丰盈、充实.课内与课外是语文的两翼,以课内拓课外,以课外促课内,使课内课外"两翼俱丰".只有两翼俱丰,才会"飞翔".故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挖掘、利用文本语言、情感的空白点,在课前、课中、课后做有效的填充、补白,使课内课外两极融通,相互促进.唯有如此,学生的语文学养才能平衡,语文课才能焕发别样的美丽.下面以浙江一名青年教师张如美《搭石》一课的两个教学片段为例,阐述课堂拓展、课内外融通的具体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守则》第一条,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是党和国家对每个小学生的基本要求。按照这个要求,垫江县桂溪一小坚持抓好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从小热爱祖国。“祖国”一词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他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注意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引导学生从身边具体的事做起。儿童一入学,学校就结合语文课和通过各种活动,对他们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通过《热爱共产党》、《我爱北京》两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的首都是北京,五星红旗、国徽、国歌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让“祖国”的概念在他们的心头牢牢地扎根。同时,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要从热爱自己的班集体、热爱学校、热爱家乡做起。怎样热爱班集体呢?他们要求学生做到:爱护课桌凳,爱护门窗和墙壁,爱护班上管理的花草树木,遵守校纪,爱护班集体荣誉。在《我爱学校》的教育活动中,学校要求学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课程本身的内在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内和课外两种资源,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氛围,让学生在语文知识和语言能力获得提升的同时不断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的了解,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6.
高爱晟 《生物学教学》2001,26(12):20-21
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以德治国”讲话精神 ,为教育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作为生物学教师 ,在学科教学中不仅要传递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 ,更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传递做人的道理。多年来笔者把“五心”教育融入生物学教学中 ,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思想品德素质教育。1 “忠心献给祖国”教育中学生时期是从精神上获取人类道德精华的最佳时期。作为一个人他最崇高的道德品质应是忠于他的祖国。教师在教学中应以人类的最高道德标准为出发点 ,通过挖掘书本知识和课外相关的知识 ,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时机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  相似文献   

7.
“读说式教学法”的宗旨是根据本校的特点,结合本地改革实际,着重培养绝大多数学生的读说听写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已明确规定了“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课内学知识,课外去实践”的教学方向,要求十分重视课内与课外知识的结合,正确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读说式教学”实验是与这一精神紧密联系的。它既注重学生对课内知识的掌握,又  相似文献   

8.
小学地理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学科。我们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有机地结合地理知识的教学,使祖国辽阔的疆域,富饶的物产,风光绮丽的山川,飞速发展的建设事业,都化为爱国主义思想的甘露沁入学生的心田。怎样有机地结合课本中的地理知识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一般可采用“强化知识”的方法。所谓“强化知识”,通常是指密切结合课文中心和新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学生预习课文以后,教师如若仍然照本宣科,就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淡然寡味,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形成不了浓厚的课堂气氛,拨动不了学生的心弦,因而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吃饭,要吃主食,也要有副食。从营养的角度说,主副食应构成一个整体。学生学习语文,有课内课外两种学习形式。“课内似主食,课外似副食,也应构成一个整体。”语文界老前辈张寿康先生作的这一比喻启示我们:学生的课外阅读同课内学习要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要把它们构成一个整体,使之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担负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任务。近两年来,我们在实验班的四、五年级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具体作法是: 一、把一组课文的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立足课内,教好课文。课文一组一组地教。每组课文,都用“读写例话”所说的重点训练项目作主线,把三类课文串起来。重点训练项目的内容既包括必需的语文知识,又包括运用这些知识去读去写的方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学地理课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 第一、挖潜素材,因势利导。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有极其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是学生了解国情、认识祖国的重要窗口。教师要立于教材,充分挖潜、巧妙运用这些素材,千方百计地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的全过程。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让学生全面、  相似文献   

11.
赵丽君 《天津教育》2020,(5):153-154
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新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文章贴近生活,文质兼美,不仅是学生的好读本,更是学生课外练笔的好范例。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课文为范例进行课外练笔的写作训练,取课文之法,用课文之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学习文章的布局谋篇,学会多种写作技巧,真正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乐于思索,乐于动笔,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基本理念。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光靠课内几十篇课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课内教学只是个引子,还需要将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等正确、巧妙地迁移到课外,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有效结合,同时开花、结果。“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句话更道出了课内外阅读结合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那么,怎样才能使二者真正有效地结合起来呢?  相似文献   

13.
五年制小语二册21课,《日月潭》是一篇介绍祖国美丽河山的常识性课文。全文以“美丽”为主线,用浅显的文字描绘日月潭的湖光山色。通过本课的学习,除了要求学生学到有关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外,还要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教育。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呢?我认为除了要以识字为重点,完成规定的识字任务外,还要加强词句训练,特别要充分利用课文比喻句较多的特点,让一年级的小学生初步认识这种修辞手法。《日月潭》有四处用上了比喻。“日潭象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在德育工作中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各科教学都要有计划地结合学科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文打算谈谈如何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教育内容的序列化 现有职业高中语文教材(1~5册)中有许多课文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笔者把有关课文按内容归纳为四种:第一类,爱我祖国壮丽河山;第二类,爱我中华民族英雄;第三类,爱我祖国灿烂文化;第四类,爱我祖国语言文字。这四种类别,在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更多历史知识,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任务。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充分运用本学科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课外阅读主要表现了四个特点:1.课内外相结合。一是“扩练”,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利用课文、各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作为例子,将课内学到的方法延伸到课外,利用课外资料进行再训练以达到对课内知识进行复习、巩固的目的。二是“联读”,即学生广泛阅读与课文相关、相似、相对甚至相反的课外资料,拓宽、加深自己的知识领域。2.主导和主体相结合。以前的课外阅读常常存在一些弊端,就是缺乏老师的组织、指导,这样学生的课外读书就呈现一种无目的、随意、杂乱、肤浅的状态,学生只凭自己的嗜好选择,很多学生追求故事情节,一味阅读武…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从小学抓起.几年来,我市结合学科教学改革,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充分运用本地区丰富、翔实的传统教育史料,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并注意适应形势发展,注入新的内容,使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深化.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结合教学,制订制度,形成常规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也是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各学科为德育提供了大量生动素材,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与载体.因此,我们通过教研渠道向教师提出结合教学进  相似文献   

18.
关于如何处理三类不同课文,我想谈几点意见。一、从三类课文的名称来揣摩编者意图教材设立三类不同课文,编者是经过深思熟虑了的。课内讲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课外自读课文这三类,可以概括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讲读与自读;一是课内与课外。从教学角度讲,编者既是想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又是想把学生的课内学习与课外  相似文献   

19.
在进入主题以前,我们不妨简单地扫描一下,在所谓新课改下语文课中的一些镜头:镜头一:教学《太阳》一课,教师以拓展、延伸课外知识的名义,用大量的教学时间组织学生探索太阳的种种知识,其结果,语文课被并化为各科的大杂烩。镜头二:教学《称象》一课,教师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名义,让学生空谈更多更好的“称象方法”,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名义,机械理解和复述曹冲称象的科学依据。其结果,语文课成了创新思维课,科学实践课。镜头三:教学《赠汪伦》一课,教师在学生读课文,看课文图片说话后,让学生做分组选择性学习:喜欢表演的学生表演多种赠别的…  相似文献   

20.
让学生自写教案的尝试——兼谈自读课文教学●山东省无棣一中张永军有人说过:平庸的老师教给学生知识,而优秀的老师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可见,“方法教学”至关重要,它是中学教学的基础和出发点。中学语文课本中选用的自读课文包括“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