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将“余秋雨现象”点击为“云游”说,“媚俗说”,“流氓”说,“硬伤”说,“滥情”说,“帮闲”说等“六说”,对其褒贬意见分类予以述评,以认识余秋雨其人其文,窥见当今学界景况之一隅。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余秋雨现象”点击为“云游”说、“媚俗”说、“流氓”说、“硬伤”说、“滥情”说、“帮闲”说等“六说”,对其褒贬意见分类予以述评,以认识余秋雨其人其文,窥见当今学界景况之一隅。  相似文献   

3.
清代桐城派姚鼐认为,文章“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初升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其实,这就是美学上所提倡的“柔美、优美”,我们的思绪飘飞到古典诗词中,即所谓的婉约美。而一提到婉约美,站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那位“手拿团扇、倚在窗前遥望花开花落、人比黄花瘦”的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  相似文献   

4.
二程在阐述其理学思想时,涉及到了文与道的关系,明确提出了“作文害道”的文道观,完全割裂了文道关系。二程有限的诗歌创作是其文道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试论“人体美”与“舞蹈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蹈美”包含“动态美”、“意蕴美”、“神韵美”,而这三种都是通过人体语汇传达给人们的。如果没有“人体美”的升华过程,就不可能达到“舞蹈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李霞 《济南大学学报》2005,15(6):F0003-F0003
作为山东现代文学第一人,王统照在诸多领域里都成果斐然,但文学史对王统照的评价及定位,与之对新文学发展的贡献却无法相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部分学者提出,应该进一步提高王统照的历史地位.作为王统照研究的新成果,阎奇男的《“爱”与“美”——王统照研究》一书重新评价王统照其人其文,再次发掘王统照的文化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史记》一书,被人们称为“实录”,获得了“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赞誉。那么,司马迁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本文试就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作一些肤浅的分析,以窥其实录精神之一斑。  相似文献   

8.
岑参边塞诗的阳刚之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岑参边塞诗的阳刚之美李岩在文学评论中,首次用阳刚美和阴柔美来区别文章风格的姚鼐,曾用这样一些比喻描述阳刚之美:“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驭骥……”(姚鼐《复鲁非书》)说明了有阳刚之美风格的作品显得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美学、社会学和文学的角度分析了汉赋“大美”的构成,认为汉赋从文本建制、空间表述、时间拓展、精神境界等角度展现“大美”境界,同时论述了“大美”观念的形成和汉代“大美”观念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初夏是美的,那是有别于艳阳春的另一种美。如果说春天的美是美在百开争姘,初夏的美就美在万娄竞绿。该用什么词来简括初夏的景色呢?“绿肥红瘦”?不,那写的是暮春花事;“绿暗红稀”——这才差不离!“绿”而“暗”,形容绿的派重;“红”而“稀”、可见芳华渐渐褪了,但还不是绝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徐成淼散文是他散文创作理念的实践,在中国散文界产生一定的影响。他的散文注重追求文本的艺术性,由于其对散文艺术的追求和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他的很多散文形成一个突出的特色,即“超越时空”。这种“超越时空”的特色,大多不是通过专门的议论或抒情来完成,而是渗透在文本的叙述中,甚至于无法将其从叙述中剥离开来,因此,他的散文具有很强的艺术整体感,是匠心独运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2.
贾平凹散文创作中的“月”意象,是他追求、探索的美学象征,也是他主体精神的象征。“月”意象给我们展示出了一种空灵静寂的禅宗式的意境,使其散文呈现出浓郁的禅宗韵味。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早期散文对“人的文学”关于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思想内涵用“自然”与“爱”两大母题来“内转”与“外推”,并以修身、养气。这种“内圣外王”的仁者“君子之道”,为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找到了一个契合点,并对“仁”进行了崭新的诠释。“自然”和“爱”两大母题就成为朱自清早期散文的显性结构,而以崭新的“仁”一以贯之的深沉内涵则成为其早期散文的隐性结构。由此观之,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已然为仁者之文。  相似文献   

14.
刘绪源的《今文渊源》承续了周作人对审美价值倚重的散文批评理论,他从"为文"和"为人"两方面对白话散文的源头进行了梳理,在"谈话风"中寻找"文人"和"文心"。因此,刘绪源对有"我"、有趣味的杂文的提倡,实际上是对"五四"文人生存样式的追寻。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史范式,《今文渊源》呈现了刘绪源欲"以散文的形式表达学术思考"的努力;长期的编辑经验和儿童文学研究经验为他的"白话散文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和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夏丏尊为数不多的散文中,“对话体”散文占据了一定比例,并成为他区别于其他散文作家的特色。“对话体”现象体现了夏丏尊散文写作的“客观性”倾向。这种倾向既体现在它的散文作品中,也在他的文学批评中有所阐述。而这种“客观性”则从根本上来源于他的教师身份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6.
在夏丐尊为数不多的散文中,“对话体”散文占据了一定比例,并成为他区别于其他散文作家的特色。“对话体”,现象体现了夏丐尊散文写作的“客观性”倾向。这种倾向既体现在它的散文作品中,也在他的文学批评中有所阐述。而这种“客观性”则从根本上来源于他的教师身份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7.
林纾论古文的审美艺术,推"意境"为"文之母也"、"神味"为"行文之止境",其下以"敛气蓄势"论"气势",以"天下之最足动人者"论"声调",以"最灵动、亦最绵远"论"筋脉",着意于对古文形式因素的考究,这也是林纾意境理论的组成部分,无论对古文的审美欣赏还是艺术创作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的辞赋作品约有三十余篇,包括骚体赋和散文赋两大类。其中,骚体赋约占三分之二。表现在内容方面,他发扬了屈原“发愤抒情”的传统精神,抒写“永贞革新”失败后的自我遭际、思想、感情,表现出一个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坚持的诗人自我。在艺术表现方法上,他在继承的同时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在写景、用事、抒情等各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9.
本对汪曾祺研究中进展不够深入的散创作领域进行探索研究。指出:汪曾祺抒写“凡人小事”的散是其平民意识的一种理性张扬;梳理昆明情结构成汪曾祺散创作的大量字;在其“滋润”散观主导下选择的“闲话”话语方式实现了当代读的“化休闲”愿望。入妙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奇,是汪曾祺散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老年孙犁从1979年到1995年陆续发表了十本散文集。这些散文大多是回忆往事的散文,在这些回忆过去的作品中,他不断地坚持"作家应该说些真诚的话"的信念。通过对童年、抗日战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回忆,孙犁重视"真"。这"真"不是简单的真实,而是含有对后代青年人的教训性。这就是老年孙犁创作的"教训性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