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第三人侵害债权的理论渊源直接来自债权的不可侵性,而债权相对性原理是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最大障碍。债权不可侵性对债权相对性的超越便成为第三人侵害债权得以成立之关键。  相似文献   

2.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有其特定的法理依据,即第三人侵害债权与债权的相对性并不互相矛盾;债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利,任何人都不可侵犯;诚实信用原则为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要件、标的要件、行为要件、主观要件、客观要件等.我国目前现行的<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并不能圆满地解决现代社会中日益增加的第三人侵害债权纠纷问题.在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时应当注意几个方面:(1)构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应处理好与其他相关制度的关系;(2)要合理对待保护债权和第三人行为自由之间的关系;(3)对侵害债权的侵权行为的规定也应当成为我国第三侵害债权制度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3.
债权是一种民事权利,具有不可侵犯性。当前学界普遍承认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一些国家的立法对此也加以规定,但我国现行立法并没有规定侵害债权制度,导致了我国对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空白,文章对构建我国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并具体阐述了该制度的构成要件及其评价。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剖析债的相对性入手,讨论了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理论的形成,以及为维护交易安全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而建立侵害债权制度的必要性,并对侵害债权的结构要素和责任承担及负责事由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对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情形.以传统民法理论构建的法律制度对债权人保护不足.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弥补传统法律的不足.在司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而我国法律上没有对该制度的规定.本文对侵害债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当下的法制社会中,构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对当前存在的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行为进行约束与控制。由于我国现行立法并未明文规定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坚持合同相对性原则,当债权人的债权遭到第三人侵害后、债务人无法清偿其债务时,债权人也无权向第三人求偿,其受侵害却无法得到法律上的救济。因此,制定完善、健全的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有利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创建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7.
杨楠 《河南电大》2008,(1):32-34
第三人侵害债权说认为债权与其他任何民事权利一样具有不可侵犯性,当债权人的债权受到债之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侵害时,债权人有权获得法律上的救济。作者认为第三人侵害债权理论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无论是从相对性突破说、权利不可侵性说,还是从相关国家地区立法实践来看,均说明该理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存在明显不足,“第三人侵害债权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8.
第三人侵害债权说认为债权与其他任何民事权剃一样具有不可侵犯性,当债权人的债权受到债之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侵害时,债权人有权获得法律上的救济.作者认为第三人侵害债权理论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无论是从相对性突破说、权利不可侵性说,还是从相关国家地区立法实践来看,均说明该理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存在明显不足,"第三人侵害债权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9.
第三人侵害债权是指债的关系以外的第三人故意实施侵害债权人债权并对其造成损害的行为。虽然债权是一种相对权,但债权本身具有不可侵性,可以作为侵权行为的客体。我国应借鉴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明确界定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应当增加过失侵害债权的类型,行为人因过失导致债权无法实现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是债权具有相对性,对于债权存在不能以道德或者理性人的标准给第三人课加"应当预见"的主观要求,对于未明确知晓具体债权存在时,行为人过失导致侵害债权不能适用此制度.同时,在行为人明知债权存在时,此时债权具相对于行为人而言具有公开性的特征,如果行为人非以侵害债权为目的,但是基于重大过失或者放任的态度导致侵害债权时,也应有此制度适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合同债权的转让是我国合同转让制度中新的规定 ,已为统一的《合同法》所确立。参考国外民事立法的有益经验 ,吸收国内专家学者相关的理论 ,由此来分析合同债权转让的特征和要件 ,对于完善这一法律制度 ,准确地理解这一法律制度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违约责任制度是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我国正在研讨和制定的《劳动合同法》,将有利于推进我国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范化,对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比较一般民事合同违约责任与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不同,在对劳动合同违约责任有关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的法律制度提出了立法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债权让与是合同法中的一个重要制度,然而,目前理论关于其制度设计仍有纷争,立法也缺乏完善规定。立法与理论均不承认债权让与的无因性。出于商事流转便捷、快速的需要,应当承认债权让与的无因性。  相似文献   

14.
对于民法上债与责任的关系,学者们一直论说不一.无论从学理上还是从立法上,为适应现代民法实践发展的需要,应当将债与责任作严格的区分.笔者主张我国民法典不设债编,传统债编将由合同编与侵权行为编两编所取代,也不设债法通则,而将关于债的概念的规定作技术性处理后归于合同编.将责任从债的体系中分离出来,但不主张单独成编,而是将民事责任分散规定于总则与分则之中.  相似文献   

15.
侵害债权制度体现了民法理论发展突破传统债的相对性观念,承认债权具有不可侵犯的绝对性特点。它的确立要求合同关系外的第三人尊重合同权利,以实现对合同权利人更周密的保护。体现社会公正。笔者分析了它的理论背景和法理依据。现代社套复杂的经济生活及规范它的法律的价值取向的变迁是债产生对外效力的根据。债的对外效力是侵害债权制度确立的基础。诚实信用、公序良俗在民法中基本原则地位的确立是衍生谊削度的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项重要的债的担保方式,定金制度在我国立法中较为滞后和粗糙,学术界对定金的性质有较大理论分歧。从立法本意和司法实践分析,定金的性质应是违约定金。我国立法应以制定《民法典》为契机,明确定金的性质和适用法律要件,确定其在法律架构中的地位,使理论与实务相统一,以期达到较好的立法效果。  相似文献   

17.
性骚扰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美国、英国和我国台湾对反性骚扰的立法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值得借鉴。美国将性骚扰定性为性别歧视,规制性骚扰以工作场所为主,范围不断扩大,并确立了雇主责任原则。我国台湾的反性骚扰立法明确界定了性骚扰的概念,特别是直接将性骚扰纳入了劳动法的调整范畴,认为工作场所性骚扰侵犯的是劳动者的工作环境权,开创了劳动立法的新篇章,并建立了完整的反性骚扰法律体系。我国应当在劳动法特别是《劳动合同法》中用工作环境权构建反性骚扰制度,以规制工作场所的性骚扰,在民法(民法典)中建立反性骚扰民事侵权制度,以之为反性骚扰的一般法。  相似文献   

18.
契约上的请求权,通常发生于契约当事人之间.但契约外的第三人也会由于担保债的履行而享有契约请求权.对于此种情形下第二人行使的请求权,人们习惯地认为这种请求权是代位权.本文试图通过对代位权的分析,以及其与第三人行使请求权之间的区别,得出债权让与才是与契约有关的第三人行使请求权的法律基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现代意义上的精神损害包括对物质性人格权的侵害和精神性人格权的侵害.为顺应社会发展及法律进步之需要,我国法律全面地将精神损害赔偿适用于特定财产权、身份权及所有的人格权,包括具体人格权和一般人格权.在我国精神损害仅限于侵权而不适用于违约,然而在实践中,违约行为极有可能给受害人的精神损害,甚至会造成很大的精神损害.因此,对于是否有必要将精神损害引入违约责任中,应参照各国立法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不安抗辩权制度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地设立地规范不安抗辩权法律制度,能有效地促进和保证市场交易的安全公平,充分保护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此,以《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大陆法系、以《美国统一商法典》为代表的英法系以及《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对不安抗辩权制度均作了不同程度的规定。我国现行的合同法首次对不安抗辩权制度进行了系统的规定,但是由于其规定仍具原则性,给实际操作必将带来一定的困难。鉴于此,目前通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