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众理解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科学家被公众了解的程度。由于科学家在学术,科学知识和公众影响力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他们在科普方面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就是当代科学普及界的明星,他的科普作品在世界广为流传,影响巨大。他也因此被青少年所崇拜,他被选为最聪明的人,同时被誉为“科学先生”,就连他的穿着——高领毛衣、夹克衫,也在美国青少年中风靡一时。可见科学家在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中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非同一般。在我国公众心目中的科学家是怎样的?他们了解科学家吗?为此我们做了下面的调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科学普及、科学素质、科学精神已成为人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词汇。在科学普及活动中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在科普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应从哪些方面促进公众认识现代科学事业?科学普及的内容应由哪些部分组成?对这类问题的回答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大气科学进展》全媒体科学普及传播实践经验为例,探讨学术期刊借助全媒体手段普及科学知识的方法、意义和努力方向。【方法】 分析《大气科学进展》近几年开展科学普及传播的手段和方法,总结学术期刊加强科普能力建设的实践经验。【结果】 科学普及对于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学术期刊应当重视科学普及,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期刊封面图片和多语种科学新闻等方式,为全世界读者服务,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推动学术交流,促进科技创新。【结论】 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期刊,必须重视科学知识的普及,通过全媒体平台,向社会大众传播最新研究成果,扩大学术成果的传播范围,提高学术成果在国际上的显示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一直通过形式多样、贴近公众和参与性强的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活动,向社会公众展示中科院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在"十二五"期间,中科院信息化建设专项设立网络化科学传播服务工程项目,项目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为牵头单位,秉承"发布、传播、分享、交流、服务"的宗旨,构建了满足信息发布、科学普及、学术交流需求的网络化科学传播体系,使中科院网络科学传播服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科学家参与科学普及工作提供便捷的平台和渠道,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为中科院树立了科学传播的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需要与媒体充分合作.促进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传播。科技工作者要把自己的研究进展与研究内容告诉公众,这不是他们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他们的责任。做科研的最终目标是为老百姓服务,  相似文献   

6.
正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的同步召开,科协组织在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得到重视,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求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上作出成绩,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  相似文献   

7.
正在今年的"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科技馆作为重要科普阵地,对于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具有排头兵作用,而在一线与公众直接接触的科技辅导员则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现代传媒理论中,媒体是大众舆论传播的载体,科普通过印刷、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为公众所了解和掌握.但是现实生活中大众传媒对科学普及工作既有促进因素,同时也存在着制约因素,给科普工作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9.
正一、研究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相似文献   

10.
马健 《科学学研究》2008,26(3):487-492
 科学传播的内容不仅包括科学知识,而且包括外行知识。科学知识与外行知识都是所谓的地方性知识。科学传播的过程实际上是科学知识与外行知识通过彼此竞争,相互融合,从一种地方性知识转变为另一种地方性知识的过程。科学家与大众传媒必须在科学知识的真实性与科学传播的时效性之间寻求一种“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1.
试谈今天科普工作的定位与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讨论了科学知识传播扩散的三种类型,即科学交流、科学教育、科学普及,并初步探讨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我国中长期科技规划中科普工作的定位与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李梅 《学会》2010,(5):50-51
<正>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技工作包括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这两个相辅相成的重要方面"。科学普及工作是科技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广大科技工作者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方法的实践者、科学思想的倡导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科协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是科学信息的重要来源,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发现者和创建者,在传播准确信息、避免科学谬误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参与科学传播的情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无论是从行动还是从效果而言,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一直存在着多方面的障碍和问题。本文以科学传播领域近年国际研究进展为参照,对比我国科学家的现实状况,从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驱动因素、与公众和社交媒体的互动关系以及科学传播能力培训情况这三个方面出发,对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研究图景展开分析与评述。结果显示,在驱动价值层面,社会责任感、乐趣驱动等内在因素以及社会认可度、群体归属意义等外部激励因素共同作用于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的结果,但总体看来,时间和经费有限、缺乏同事支持以及科学传播评估体系的不健全等因素都是不可忽视的阻碍,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还需要强有力的科技管理体制予以支持;在互动关系层面,科学家通过与公众和社交媒体的互动来传播科学,科学家的知名度、可信任度、权威性、传播风格、公众感知关系等是影响公众对科学认知的重要因素,然而,尽管科学家主动尝试改善与公众的互动关系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媒体的分歧和缺乏默契配合也让他们的科学传播努力显得势单力薄;在能力提升层面,相关科学培训项目特别是源自于美洲的培训推动着科学家来提升自身进行科学传播技能,但是一方面,这些项目的效果评估缺乏统一有效的标准,因而争议不断;另一方面,学者多是将项目培训师的观点、背景及培训方法联系起来进行定性分析讨论,未来有待于在参与动机、影响因素以及培训效果方面进行更多的实证研究。在此背景下,我国的科学传播工作更显艰难、相关的研究进展也更为滞后。因此,建立详细可行的支持政策、划分科学传播实践对科研事业的贡献比重、打造系统化的科学能力培训项目都是助力我国科学家提升科学传播能力和效率的重要途径。总之,立足国际视野下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整体面貌,找寻其面临的阻碍和存在的短板,将为改善我国的科学传播现状提供现实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顾昕  郭凤林 《科学学研究》2020,38(7):1153-1160
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的社会治理离不开有效的科学传播。传统的科学传播是“赤字模式”,旨在通过科普以填补公众在科学知识上的赤字。这种模式割裂了科学知识的生产与传播过程,对所传播知识的准确性要求高而时效性要求低,缺少科学界与公众的对话。这种传播模式的缺陷在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治理中显露出来:科学家对知识生产的高度重视和对科学传播的相对忽视,影响了科学界对政府和大众决策所需知识的供给;在有限的科学传播中,科学用语与社会语言的隔阂,引发了大众对疫情风险的误解。因此,社会治理体系建设需要科学传播从赤字模式向对话模式和知识共同生产模式转型,融合科学知识的生产与传播过程,在传播中充分考虑社会情境与科学情境的差异,实现及时和有效的科学传播。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与科学普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效民 《科学学研究》2000,18(4):98-102
科学普及一直是与科学的发生、发展相伴相随的 ,这其中科学家始终扮演着主要和主导的角色。今天 ,科学普及既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时代要求 ,也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必要前提。科学家要正视这种历史必然 ,采取有效的方式促进公众理解科学  相似文献   

16.
古生物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机的学科,不仅在探索自然与生命奥秘上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正确的自然观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古生物的科学传播,需要有科学家的参与;科学传播的可持续性,需要由科学家参与展品解读和研发来保障,使传播具有科学高度和深度,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通过各类科学传播平台了解原本深奥的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7,(5)
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是当前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科学普及作为开启国人科学智慧、提升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当前我国科学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立足科学普及的传播,以青少年为传播对象,进一步加深了对加强青少年科学普及教育的重要性认识。  相似文献   

18.
正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对科普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具体问题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大大调动了广大科普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和科普作家的积极性,使我国科普事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7,(1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国家越来越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播。并将科学传播的理念引入到现代科技场馆中,为普通大众搭建了一个与科学家沟通的桥梁,让社会大众学习、了解科学知识,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但是目前科学传播活动存在质量良莠不齐,社会大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因此,必须对现有的科学传播活动进行创新,提高传播效率和质量是当下科技展览馆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家的科普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方面讨论了科学家的科普责任:其一,考察科学发展历程,指出科普与科学家结伴而生,共生共长,是历史赋予科学家的任务;其二,分析科学活动两大内容科学创新与科学普及的关系,指出科学家既要坚守科学创新这一立家之本,又不能忘记科学普及这一发家之路;其三,体察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新情况,指出在大科学时代,投身科普事业科学家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