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庆锋  苗朵朵 《科学学研究》2020,38(8):1358-1366
重大疫情公共危机事件在全球范围内的频发,使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与世界公共卫生安全面临巨大考验。本文针对中国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过程,以军民两大系统为核心,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重大疫情防控中多主体的行动策略做出探索性分析。归纳出统一指挥、军控手段、民防措施和风险预警四个主范畴,初步构建了重大疫情公共危机背景下的军民协同治理机制模型,并以不同主体视角建立起要素关联机制。研究发现,统一指挥是军民协同治理的驱动机制,从战略层对危机治理与经济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军控手段与民防措施是军民协同治理的动力机制,通过联合行动保障治理需求、履行社会责任;风险预警是军民协同治理的反馈机制,以风险评估作为决策依据并反馈于治理主体。研究结论对健全我国国家重大疫情治理体系、应对全球疫情形势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在我国,随着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增多,建立突发事件应急体制和相关法律,研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机制以及理论和技术支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分析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危机管理模式的意义和作用,笔者就此浅谈危机管理模式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博  朱玉春 《科学学研究》2020,38(7):1161-1166
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对人类构成的威胁正在渐渐逼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向人类发出急迫警示。本文在对我国现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体系论述的基础上,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存在的地方政府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应急能力欠缺、应急物资供给迟滞、有效社会动员不足和公众传染病防控意识弱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理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指导下,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从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预防体系、应急机制、社会动员机制、资金投入和国际合作机制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我国现有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体系的思路,以提升我国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实现公共卫生危机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公共卫生体系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区块链是科学发展的前沿信息技术,利用其技术优势、发挥其制度效能,是科学技术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赋能的有效途径。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在预警监测、应急响应以及常态化防控方面还有提升空间。通过区块链在信息、组织和契约关系方面的技术突破,可以提升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推进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以及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等,实现科技助力治理体系创新。正式制度、智力支持和多方系统的协同治理是区块链赋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突发疫情是对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效性的一次大检验。面对疫情的考验,能否理顺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启动的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和公司治理在内的应急治理体系是应对危机的关键。文章提出应急治理体系顺畅运行应遵循的顶层设计原则、借用原则、分类治理原则、成本分享原则和信息披露原则,并针对性地提出在疫情应对的关键时期应着重补齐的应急治理体系的短板和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升治理体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疫情从发生到快速暴发流行,对我国现行以《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核心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制度体系形成了重大的挑战。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预防控制、疾病控制与公共应急事权配置、信息公开发布及防控紧急措施合法性等方面,均暴露出原有体系的明显短板和不足。因此,亟须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尽快依法决定在疫情严重的局部区域宣布紧急状态;而在后续修法、立法中,要完善新发突发传染病风险应对防控制度体系,建立常态化公共卫生预警的法律机制,依法有效维护公众健康知情权。  相似文献   

7.
加强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共卫生是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的公共事业,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进行公共卫生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尤其是2003年"非典"疫情后,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管理不断加强。但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与蔓延,仍然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的一些短板,亟待我们总结经验、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具体建议包括:(1)完善国家安全观;(2)强化法治建设;(3)强化政府治理能力建设;(4)健全信息公开、媒体与互联网管理制度;(5)强化专家的科学精神与职业素养;(6)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7)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8)提升公民应对疫情灾情素质;(9)切实把"预防为主"方针落到实处;(10)注重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8.
新冠疫情全球爆发和防控,彰显科学技术之运用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中的重要作用.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疫情应对中的差别,反映出在技术文化尤其是技术治理方面的差异,包括技术范式、技术实践和疫期生活等方面的不同.同时,在意识形态和政治差异背景下,世界日益走向全球性技术治理,对此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反思.本文主要以中国、德国和美国的情况为例,比较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运用科技应对疫情的差异,理解世界技术文化的多元性,以期帮助提升各国技术治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应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度,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推进重大疫情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  相似文献   

10.
《学会》2020,(3)
NGO作为参与应急管理的重要主体,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该并且能够发挥作用。该文以我国NGO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采取的行动为例,发现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发挥动员社会资源、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应急保障服务、关爱弱势群体、搭建协作平台的作用,但也面临着应对经验不足、政社协同失效、自身地区发展不均衡的挑战。针对这次抗疫中暴露出的问题,今后还需进一步推进政社合作,提高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实现公共危机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1.
王英杰  胡漠  张津赫  丁磊 《情报科学》2021,39(11):38-44
【目的/意义】为避免预警信息疫情下短视频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维护正常、有序的短视频网络环境,本文 对信息疫情下短视频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方法/过程】首先,采用文献调研与实地调研相结 合的方法,析出信息疫情下短视频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其次,采用层次分析与专家调 查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实证研究检验本文所构建的信息疫情下短视频网络舆情预 警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及可应用性。【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信息疫情下短视频网络舆情预警指 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及可应用性。【创新/局限】本研究遵循指标可度量原则、指标个数精简化原则、指标参数易获取 原则构建了信息疫情下短视频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使其在现实应用中具有更强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管理中数字技术的实践应用案例研究发现,数字化治理可以在疫情关联信息获取、疫情传播路径追踪、疫情信息公开与舆情管理、疫情风险预警、健康认证等方面提供强力支撑,服务各地区进行精准防疫和决策支持。但同时也暴露出来若干问题,应对这些问题建议政府在推动应急管理体系的数字化治理实践中加快顶层设计;将城市公共管理的数字化转型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大脑建设中;推动公共大数据的整合共享;加强数据、信息、网络与系统安全建设的同步规划和同步运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基于本体的公共危机事件情景模型研究旨在给应急决策者创造熟悉的环境和场景,引导和支撑应急决策者适应和了解当前态势,进行有针对性的决策行动。[方法/过程]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提出了支持政府危机决策的情景构建体系,运用本体论的思想与方法构建了危机事件情景模型,并对其特征及应用价值进行了具体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基于本体的公共危机事件情景模型以危机情景为描述对象,以本体作为知识组织体系的描述手段,以情景知识元素作为语义单元,以语义知识网络作为情景表现形式,具有语义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能够有效支持政府危机预警、监测、指挥、评估等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基于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构建以心理预警工程为核心的“4个工程、2类档案”心理危机状况防护体系。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构建金字塔模型的四级心理育人体系,主动将“三全育人”体系与心理育人融合,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可转化、可推广的一体化育人制度和心理危机防护体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应急管理中数字技术应用的实践案例研究发现,数字化治理可以在疫情关联信息获取、疫情传播路径追踪、疫情信息公开与舆情管理、疫情风险预警、健康认证等方面提供强力支撑,服务各地区进行精准防疫和决策支持,但同时也暴露出数字化治理理念尚未形成、数字技术和手段利用不充分、存在"数据鸿沟"和数据安全等若干问题。应对挑战,建议政府在推动应急管理体系的数字化治理实践中,加快顶层设计,将城市公共管理数字化转型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大脑"建设中,推动公共大数据整合共享,加强数据、信息、网络与系统安全建设同步规划和同步运行。  相似文献   

16.
针对学界对网络舆情危机概念研究模糊不清的现状,本文在总结与探讨舆情、网络舆情的概念的基础上,从公共危机管理的角度,提炼出网络舆情危机的概念,并指出网络舆情危机具有不确定性、破坏性、紧迫性、连带性、相对性和波及面广等特点,初步建立了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的指标体系,为网络舆情危机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Research Policy》2022,51(1):104393
In this paper we draw a parallel between the insights develop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current COVID-19 health crisis and the views and insights developed with respect to the long term environmental crisis, the implications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STI) policy, Christopher Freeman analyzed already in the early 90′s. With at the time of writ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entering in many countries a third wave with a very differentiate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vaccination across rich and poor countries, drawing such a parallel remains of course a relatively speculative exercise. Nevertheless, based on the available evidence of the first wave of the pandemic, we feel confident that some lessons from the current health crisis and its parallels with the long-term environmental crisis can be drawn. 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also been described as a “syndemic”: a term popular in medical anthropology which marries the concept of ‘synergy’ with ‘epidemic’ and provides conceptually an interesting background for these posthumous Freeman reflections on crises. The COVID-19 crisis affects citizens in very different and disproportionate ways. It results not only in rising structural inequalities among social groups and classes, but also among generations. In the paper, we focus on the growing inequality within two particular groups: youngsters and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learning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education; and as mirror picture, the elderly many of whom witnessed despite strict confinement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high mortality following the COVID-19 outbreak. From a Freeman perspective, these inequality consequences of the current COVID-19 health crisis call for new social STI policies: for a new “corona version” of inclusion versus exclusion.  相似文献   

18.
袁媛 《情报科学》2022,39(1):44-50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预警作为反映社会舆情的“晴雨表”和“提示器”,有助于政府部门通过公告、沟通、情 绪安慰和教育活动对社会进行科学管理。【方法/过程】本文基于Python数据爬虫技术,将刚果(金)赤道省疫情期间 的 38天分为 38个时间点,进一步构造 SVM 模型,并用 Matlab对 SVM 模型进行训练。其中 5月 18日至 6月 18日数 据为训练样本,6月19日至6月25日数据为检验样本。【结果/结论】通过实证研究,危机程度大于和小于0.5的情况 均合理有效,预警模型实用性强,对政府、社会、媒体应对危机产生了较大价值。【创新/局限】但由于本研究仅是针 对埃博拉展开,从Twitter中获取的数据量有限,因此存在一定研究局限性。未来将尝试选择基于更多的主题,从多 个来源提取更多数据,以对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机制进行更加系统、全面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