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5·25,我爱我。今天,以“我爱我——和谐校园·阳光心情”为主题的北京市第7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这一活动提醒人们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领学子体验阳光心情,共建和谐校园。最近一周接连发生几起大学生自杀事件,似乎给人一种大学生心理问题十分严重的感觉。对此,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林崇德指出,有媒体报道说大学生20%多、30%多甚至50%多有心理问题根本没有依据。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很多产生心理困惑的学生会积极寻求帮助。“2004年我们曾对教育部直属高校3…  相似文献   

2.
健康的大学生群体,无疑是建设和谐校园、健康校园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又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措施。我院自2003年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以来,已经对5个学年的学生进行了普遍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2003级以后的所有在院生都接受了该课程的培训。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5月20日,2010年首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在清华大学闭幕。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民忠出席闭幕式并讲话。北京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学生代表200多人参加了闭幕式。2010年首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从4月9日开幕以来,以我爱·爱我·成长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心理健康知识宣讲、校园心理情景剧展演、心理素质拓展定向越野赛、心理骨干教师和学生骨干培训等活动,并专门组织高校专家学者和学生走出校园,到街道社区宣传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首都大学生拒绝“法轮功” 1月21日,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在北京大学召开座谈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5所首都高校的近50名大学生代表参加会议,表达了首都大学生坚决拒绝邪教的立场。同学们一致表示,李洪志及其“法轮功”邪教组织所宣扬的歪理邪说,在校园里完全没有市场。我们决不允许“法轮功”邪教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和谐校园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认为,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必须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前提。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重视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同理,和谐校园的构建,必须充分重视大学生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而大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离不开健康的心理。从一定程度上,大学生如果缺乏健康的心理,就会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而健康的人格是一个人立身做人处事的基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优良的“港湾”。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和谐校园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构成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和谐校园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心理健康也是大学生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和谐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塑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养与塑造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推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与塑造过程中要争取做到“四个统筹”,即:统筹教师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统筹人格心理学学科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统筹制度规范教育和校园文化教育和统筹日常化启发式教育与无形教育,以实现大学生人格的“内外和谐”。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才,影响高职院校和谐校园的建设及发展。文章对贵州省四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和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和谐社会大背景下的具体实践。作为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他们适应校园生活、适应社会生活,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和全面社会化的客观要求,更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扫除大学生成心的各种心理障碍,建立合理、全面、有效、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要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和谐校园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生、教师及学校三个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实行心理普查和排查工作制度以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通过各种措施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1.
对贵州民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的具体问题,阐述体育运动参与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依据,提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研究中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和谐社会成为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和谐校园理应成为校园建设的目标.当前,影响和谐校园构建的因素很多,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构建和谐校园迫在眉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梳理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贫困的成因,并积极地探索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邱健 《文教资料》2007,(24):62-63
从广义上说,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在科学内涵上是一致的。高等学校是社会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文化和技术的重要集散地,是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要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只有优良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素质,才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本文从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和谐校园的影响开始,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加强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和谐大学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生活、学习和就业的压力,情感困惑和危机,交际困难等是大学生心理不和谐的原因。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可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建立一支高效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和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咨询活动;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紧密结合等。  相似文献   

15.
乔娜 《现代企业教育》2014,(10):341-341
全面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改进"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让构建校园建设具有实效性,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学生和谐的人际交际能力,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加强学生的责任感,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业,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前提,也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而和谐的校园环境又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支撑的平台。因此,高校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高校和谐校园构建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致使一些大学生因教育缺失心理健康出现障碍.利用正确路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从而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以构建和谐校园和营造健康校园文化氛围为目的,对600名大学生宿舍人际和谐度和心理健康进行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宿舍人际和谐度在性别、专业、年级、生源地和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宿舍人际和谐度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且对心理健康水平中各个因子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多系统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从社会心理角度看,大学校园中人的心理和谐对大学和谐校园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校园心理和谐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积极的心态,健康向上的班级,和谐稳定的同学关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对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和谐社会意识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健康人格,继承传统文化,吸纳外来文化,夯实自身本领,自觉关注民生和投身改革事业.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建设和谐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途径促进大学生和谐社会意识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