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何锋 《新闻记者》2005,(6):59-60
各类会议报道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占有重要比例,以松江广播电视台《松视新闻》为例,2004年会议消息占到了全年新闻播出量的1/3.居各类消息之首。会议报道中包含了大量政策引导、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信息,但另一方面也有大量程序性、工作性内容.充斥着大量静态会议画面.观众往往不感兴趣,大大降低了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2.
卫视新闻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尴尬,就是重要性与收视率不成正比之间的尴尬。造成这种局面是卫视新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需要大力宣传省委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上传下达的喉舌功能。这一功能的突出在现阶段使得卫视新闻中大量播出会议新闻,并在新闻中有一种“居高临下”的视点。“台上台下,会标高挂,群众鼓掌,领导讲话”,这是一般受众对电视会议新闻的印象。长期以来,会议报道充斥新闻媒体,过多过滥,成为一个一直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由于电视媒体的特殊性,电视新闻中的“会海”,比之报纸上的“会海”更为严重,更引人注目。而在节目形态、节目内容充分发挥的今天,这样的卫视新闻在冲击力强的综艺节目、贴近性好的地方新闻面前不占优势,收视率不高也是显而易见。因此改革会议新闻,提高新闻节目质量,是卫视新闻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去 年9月 ,在美中关系委员会的安排下 ,笔者之一在华盛顿的美国外交部访问。当谈到中国的新闻时 ,一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脱口而出地把它概括为“Leader'snews”(领导人的新闻 )。他的看法虽然片面 ,但我国新闻给他人留下“领导人新闻”的印象 ,其中新闻报道中有大量会议报道是一个重要原因。“台上台下 ,布标高挂 ,群众鼓掌 ,领导讲话” ,这是一般受众对电视会议新闻的印象。长期以来 ,会议报道充斥新闻媒体 ,过多过滥 ,成为一个一直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由于电视媒体的特殊性 ,电视新闻中的“会海” ,比之报纸上的“会海”更…  相似文献   

4.
透视“新闻调查”——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电视新闻节目按照传统的节目分类方法,分成消息、专题、评论三大类。这三类中,消息是主体,评论则是旗帜、灵魂。 媒介传播方式与策略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变化。我国各类电视新闻节目优势的相互渗透交叉,突出体现在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出现与迅速发展上。 在众多新闻评论性节目中,“新闻调查”是容量最大、最有深度的评论性节目。其节目时间长,可以对题材做更全面的深入分析、调查、评点。三年多来,“新闻调查”又在传播方法、策  相似文献   

5.
从受众角度探讨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编辑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具有报道快速、简短、广泛、鲜活等特征.在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上要以受众为中心,更新节目制作理念,坚持创新思路,在新闻题材的选择、新闻报道的角度和立意上要求“新”,在具体编排中要做到:形态上注重现场性;内容上注重本土化;报道方式上注重互动性.  相似文献   

6.
会议报道是各级电台电视台新闻宣传中的重要一环,在新闻节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以胶南电视台为例,在电视新闻中,时政新闻约占新闻总量的三分之一,而会议新闻又占时政新闻的一半多.各类会议报道充斥电台电视台的新闻时段,排挤了群众喜闻乐见的鲜活新闻,有价值的新闻上不了影出不了声,受众反感,记者埋怨,受众往往听不完、看不完节目便调了频道,严重影响了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7.
徐旭中 《视听纵横》2005,(3):114-115
长期以来,因为“山会海”的影响,在我们的电视新闻节目里,会议新闻所占比重甚大。纵观电视会议新闻报道,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形,面对一大叠讲话和报告,电视记不善于选择角度去报道,陷入了程式化的误区,稿千篇一律,写得如同“会议公报”一般。至于镜头台上台下互相映衬,拍的则是会标、主席台、与会,几乎成了公式,单调枯燥乏味,似乎电视会议报道就是让领导干部说说话、露露脸。因此弄得观众甚为反感,有的观众一看会议新闻便转换频道,可以说如此报道自然产生不了应有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故事化是采用纪实的手法来反映某个新闻事件。目前各级电视台播出的新闻节目中,可以把故事介入电视新闻报道分为两类。一类象中央台1993年创办的《生活空间》栏目,主题就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还有的栏目名称就直接叫“新闻故事”,这些栏目播放的节目多以新闻专题的形式出现,节目主题再现一个个新闻人物或事件,每个节目长度都在5分钟以上。另一类是在新闻消息中被运用,这类新闻消息在广播电视新闻评奖中又分为短消息(1.5分钟以内)和长消息(4分钟以内)。最常见的是典型报道和时政类节目,把新闻人物或事件…  相似文献   

9.
朱丽 《青年记者》2016,(2):49-50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原则 《新闻联播》是人们普遍认为的电视新闻,它就是典型的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由若干条长短消息组成.那么,如何将分散的、零碎的、一条一条的电视新闻串联成能够体现一定报道导向的节目体系,即成为凸显亮点、有详有略、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一档电视新闻节目?这必然要涉及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原则、编排技巧和编排手段等.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学中,新闻体裁没有“会议报道”或“会议消息”、“会议新闻”一类,倒是在《书学》中找到“会议纪要”一词。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电视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会场的画面和会议的内容,久而久之,人们习惯把这类新闻称之为会议报道或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11.
戴贞健 《新闻窗》2007,(1):43-44
“台上台下,布标高挂,群众鼓掌,领导讲话”,这是一般受众对电视会议新闻的印象。长期以来,会议报道充斥电视新闻,成为一个一直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拿《贵州新闻联播》举例,每天会议新闻安排按领导级别排序,从上到下一算,一期20分钟的节目往往已经用去十几分钟,轮到地、州、市新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传播策略──《新闻调查》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电视新闻节目按照传统的节目分类方法,分成消息、专题、评论三大类。这三类中,消息是主体,评论是旗帜、灵魂,评论水平也代表电视台的政治水平。媒介的传播方式与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多元化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多元化社会中,事物之间总是渗透、融合的。这一趋势,也改变了电视节目严格分类的状态,而呈现交叉结构的开放性.在我国电视新闻屏幕上,各类节目优势的相互渗透交叉,突出地体现在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出现与迅速发展上。新闻评论性节目是在电视述评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随着电视意识的增强和对现…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评论,是运用电视传播手段作出的新闻评论,是电视传播媒介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意见,作出分析判断或述评的一种电视报道形式。 电视新闻评论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电视新闻配发的编前、编后语以及节目主持人、记者的即兴点评,主要以口播形式出现。这类形式大量存在于《新闻联播》及各类电视新闻节目之中;另一类是电视专题评论,也称电视评论片,将活动图像、同期声、背景资料、字幕与夹叙夹议的评论报道词有机组合在一起,成为“形象化的政论”。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目前政治体制改革和新闻改革的进程以及受众的需要来看,“有线新闻”节目应向融消息、服务和深度报道为一体的板块式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向“杂志型电视新闻节目”方向发展。那种由纯消息构成新闻节目的无线台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有线台的观众及其需求。  相似文献   

15.
会议里并不缺少新闻,而是缺少发现新闻的眼睛。很多记者参加同一个会议,有的只按“规定动作”简单地发个会议消息,有的却善于搞“自选动作”,从中抓出吸人眼球、引起反响的精品佳作。可见,千篇一律、令人生厌的会议报道并不全是会议本身惹的祸。本文以获奖会议新闻作品为例,研究探索从“会海”里抓“活鱼”之技巧。  相似文献   

16.
现在,读者普遍反映会议报道可读性差,这除会议消息本身没写好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会议消息标题不精彩,抓不住读者。 会议消息要“勾”住读者的视线,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首先要在标题制作上下功夫。 去年二、三月份,笔者作一版编辑时,适逢会海高峰期,全市召开局以上大小会议近40个,记者和通讯员交来的会议消息见报稿标题90%是笔者重新作的,报社领导在每周的评报中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笔者在制作会议消息标题上,主要从四个方面人手。下面笔者就原稿与见报题作一比较说明。 一、标题要抓住“新闻眼”,避开“会议”二字…  相似文献   

17.
浅议电视新闻节目的改进张萍电视新闻节目是在电视屏幕上传播新闻信息,分析、解释与评论新闻事实的各种新闻节目的总称。按不同作用,它可分为三大类:消息类、专题类、言论类。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是狭义的电视新闻节目,以迅速、及时、简要、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为特点,...  相似文献   

18.
记离不开开会,因为很多的重大决策都是通过会议发布的。做记首先要学会开会,报道好各种会议,写好各种会议消息,这也是记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但与此同时,记应当学会“会海行舟捕活鱼”的本领。  相似文献   

19.
我采写的消息《小车司机“解放”啦》,在获得“厦华杯”全国副省级党报好新闻一等奖及厦门市好新闻一等奖之后,又被评为2000年度福建省好新闻一等奖。这篇560字的消息是2000年从一个会议中“捡”来的。回顾这条消息的采写过程,我感受到,文山会海虽然枯燥,但众多的文件和会议中确实蕴涵着有用的信息和新闻线索,只要我们多加留心,跳出“会议”抓新闻,就一定能在文山中淘到“真金”,在会海中逮到“活鱼”。身为党报记者,从事新闻工作8年,似乎与党政会议报道结上了不解之缘。采写这条消息时,我刚从家乡闽西北的一家党报调到厦门日报半年左右时间…  相似文献   

20.
沈浴晖 《视听界》2007,(3):91-92
打开地方台的电视新闻,特别是市、县级的电视新闻,一个久冶不愈、久论无效的通病就是“三多三少”:会议新闻多、领导活动报道多、空洞的无新闻由头的成就性报道多;新闻事件、新闻故事少、基层的典型报道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少。“三多三少”使得不少市、县台的电视新闻成了彻头彻尾的“电视政闻”,新闻节目成了名副其实的宣传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