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碧娟 《大众科技》2013,(11):126-129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福建省各地市体育中考项目和计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各地市都是以发展学生的爆发力/耐力以及心肺功能的运动项目作为考试项目,得分是以最后的平均分计算,实现学生在各项成绩上的互补,对身体残疾或丧失运动能力、有严重疾病的学生提供优惠政策。通过福建省各地市体育中考项目和计分方法的初步分析,提出不断完善考试措施,发挥其正确导向,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使体育中考发挥应有的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姜静  张磊 《内江科技》2010,31(11):202-202
在2009年西安市中考将体育与健康考试成绩重新纳入升学总分之后,使得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然而体育中考在促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弊端,本文对这些弊端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完善体育中考制度。  相似文献   

3.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通过改变现行的中考体育测试模式,完善中考体育的管理制度,在中考体育中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份量,改善农村学校的体育设施设备,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陶海荣 《内江科技》2013,34(3):202+162
目前对影响体育中考成绩的因素研究得较多,从客观因素到主观因素,从领导到基层教师,均有研究,笔者从气候状况、考试时间、临场裁判、学生自身的因素、学校的重视程度、班主任和家长的重视程度以及体育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手段等多方面因素着手,全方位、多渠道探索影响中考体育成绩的因素,希望能为体育中考的训练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5.
张月娥 《内江科技》2013,(2):197-19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我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简称体育中考)在进行过程中学校、老师和学生及家长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体育中考中,存在的主观和客观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发挥。建议体育中考中各学校应该充分考虑各种主、客观因素,排除各种不利因素,保证考生能够考出真实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中考体育中的应试问题既制约体育中考的发展,又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素质教育的进程和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所以要改变考试模式与方法、改变单调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查分析,确认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应适合学生心理需要的重要性。据此,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谭先明编制的运动员应激量表,对江西省赣州市、新余市、吉安市等11个地区的886名体育考生进行体育术科考试心理应激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各地区的体育高考生在术科考试中的心理应激都具有极显著差异,且吉安地区考生心理应激差异最为显著。通过研究还发现,区域特征、历史、文化、经济与医疗水平都会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论述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正确审美心理的促进作用,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全面了解体育教学对学生审美心理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0.
刘明 《科教文汇》2010,(9):128-129
采用文献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通过对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及适时适度的心理教育对学校体育积极的影响,这种互动的分析,为体育教师的教授、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结合实际,谈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体育中考及体育课的关系及所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的过程极其复杂 ,课堂教学在使学生强身健体的同时 ,应注意体育课堂的心理环境、使体育教学达到育体育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郑翠萍 《科教文汇》2013,(2):122-124,19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政策解读、比较分析、逻辑分析及学校体育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究福建省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方案,总结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经验,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为使当前和今后的中考体育考试改革和发展能够沿着更科学更正确的路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郑翠萍 《科教文汇》2013,(1):122-124,19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政策解读、比较分析、逻辑分析及学校体育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究福建省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方案,总结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经验,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为使当前和今后的中考体育考试改革和发展能够沿着更科学更正确的路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论述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正确审美心理的促进作用,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全面了解体育教学对学生审美心理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6.
刘慎学 《科教文汇》2011,(6):143-144
体育生在专业加试期间需要稳定的心理状态,这样有利于提高成绩。体育教师要对体育生进行加试前的心理调整,使他们能够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师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开展对体育教师心理需求的研究,对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具有实效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彭回春 《科教文汇》2009,(8):204-204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统计等方法,对农村高中体育专项生进行心理状态的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专项生的专项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心理素质将成为影响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加强农村高中体育专项生的心理训练有利于运动员在比赛或高考测试中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从而能够发挥出正常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  相似文献   

19.
商全乐  白迎秋 《科技风》2014,(13):226-226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入,单纯地运用身体素质、技术等提高教学质量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力求心理状态稳定,才能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只有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掌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的提高与运用心理训练,帮助学生克服教学中不良的心理状态,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运动技术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陈佟 《科教文汇》2009,(2):193-193
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密切。学校体育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