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职教育成本及成本分担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成本是指高职院校和学生及其家庭在一定时间内为培养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核算高职教育成本可为国家确定学费标准和教育拨款水平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的必然要求。高职教育成本有建校成本和运行成本两部分。运行成本可直接计入,建校成本应分摊到相应的核算期间。高职教育成本费用有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它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善费、业务费、固定资产折旧、其它费用等。正确核算成本必须科学制定成本核算原则,完善高校会计制度,合理确定成本归集对象,实行"费用-收益"一致性原则。应采用"即时记录,定时分类,月末汇总,年末核算"的操作程序。成本分担对象有国家、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和受教育者,分担比例根据国外经验和我国国情建议依次定为50%、20%、20%和10%。  相似文献   

2.
田贞训 《职教论坛》2014,(10):42-46
我国高职教育成本分担现状不容乐观,现行教育成本偏低,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基本需要,其教育成本分担比例不尽合理。通过对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情况、教育经费弹性系数、个人负担率及居民家庭对高职教育的支付能力等多角度的数据分析,表明学生个人及家庭分担比例过高,负担较重,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对高职教育成本的分担比例极低,政府的财政投入也有待提高。我国高职在校生主要来自于农村及城市低收入家庭,教育经费的个人负担率较高,支付能力不足。国家应加大财政投入、强化企业的教育成本分担责任、合理确定学费标准及学费资助政策,建立政府主导的以学生个人及家庭、企业等其他社会力量为重要主体的高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以实现公平的高职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我国高职教育成本分担的实践中,存在着政府投入不足、受教育者个人和家庭分担比例过高、企业分担比例较低、高职院校分担能力有限等问题.构建一个由政府、企业、社会、受教育者个人及其家庭等主体共同分担高职教育成本的合理机制是缓解高职院校办学经费不足、促进高职教育良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运用成本分担理论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费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其费用的分担应根据成本分担理论的利益获得原则和能力支付原则。我国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受教育者及其家庭是主要的利益获得者,理应为高等教育付费。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我国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受教育者应共同、合理分担高等教育费用。  相似文献   

5.
自2010年国家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以来,全国家庭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水平逐步下降。同时,尽管大多数地区家庭成本分担水平下降,但地区间差异却在不断扩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第一,家庭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水平呈现出随收入水平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第二,地方政府财力和投入努力程度均与家庭成本分担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第三,来自中央的转移支付对降低家庭成本分担水平有显著作用。第四,增加公办园供给对家庭成本分担水平的影响很可能取决于公办园的供给策略。第五,家庭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水平呈现出中部地区较重,东部和西部地区较轻的“中部隆起”现象,地方政府财力不足是其中的关键因素。未来的学前教育财政体制改革,需要完善投入机制,增加政府投入,降低家庭成本分担水平;强化省级政府统筹力度,加大中央对中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地区之间家庭成本分担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投资是经济投资的一部分,属于人力投资。根据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高等教育投资的成本应该由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建立合理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必须考虑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高等教育成本构成、高等教育成本的控制、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原则等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教育成本是用于培养学生所消耗教育资源的价值。教育成本按来源分为公共成本和私人成本。教育成本分担的原则,是能力原则和受益原则。世界各国教育成本分担改革趋势是成本责任分散化,资源配置市场化,教育级别与政府负担比例呈反相关,教育级别越低政府负担比例越高,教育级别越高政府负担比例越低。但是,政府作为教育成本负担主体基本结构没有改变。研究市场经济国家教育成本负担的经验,不断规范中国各级各类教育成本分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投资是经济投资的一部分,属于人力投资.根据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高等教育投资的成本应该由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建立合理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必须考虑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高等教育成本构成、高等教育成本的控制、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原则等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对我国教育投资规模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根据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基本原则,借鉴发达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成功经济提出通过发挥国家财政的主渠道作用,完善成本分担制度;建立政府、家庭、受教育、学校及其他社会团体共同承体制;大力发展民办高校,来寻代解决高等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生均教育成本不断提高,而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有限性,制约了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已成为必然.根据"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政府、学生及家长、社会与企业应成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在各分担主体中,政府、学生及家长应分担主要份额,社会与企业是补充,但应为学生及家长分担份额设置一个合理的限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本及其分担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行成本分担是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保证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健康发展的要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行成本分担具有理论的合理性和现实的可行性。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本需要加以科学界定,在实行成本分担过程中应坚持收益原则和能力支付原则。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教育成本在广义上是一种机会成本,是受教育者接受高职教育服务而耗费的资源价值。它既包括实支成本,也包括机会成本。对高职教育成本进行核算,需明确高职教育成本核算的会计原则、会计主体、核算的期间及成本的构成。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成本,即培养一名大学生所需要的费用,是当前实践工作和社会生活中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试从高等学校成本的概念出发,指出目前计量方法中所存在的一些技术性的问题,为今后高等学校成本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浅析教育成本核算的成本项目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资源的短缺在客观上要求办学应讲究经济效益,建立高校(高职)教育成本核算制度是实现这一要求的重要举措。文中对教育成本核算的成本项目设置进行探讨,旨在为建立高校(高职)教育成本核算制度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其根源是农业的资本收益率比第二、第三产业的资本收益率低.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农业中等职业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把社会对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的潜在需求转变为现实的需求,促进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16.
对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成本分担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成本分担是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保证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充要条件。本文主要分析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成本分担的理论依据、现实意义,以及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成本分担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学校生均成本变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1952~2002年我国高等学校生均运行成本的数据,可以发现:按当年价格计算的生均成本快速增加,但按不变价格计算的生均成本缓慢提高;生均成本在短期内波动很大;预算外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人员成本比例相对稳定。运用高等学校生均成本模型并结合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对高等学校生均成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实际生均成本在缓慢增加,学校规模的扩大和生师比的提高,减缓了生均成本的上升;生均成本年度之间波动很大,原因在于学校收入的波动;伴随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预算外收入占成本的比重迅速提高;由于高等教育技术变化不大,高等学校运行成本中人员成本的比例长期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8.
任何社会发展都无法拒斥代价的付出,高职教育自然概莫能外。然而,愈发凸显的发展代价已然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深入变革,能否有效地控制代价的付出左右着高职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此,从代价论的视角切入,探究高职院校发展的代价问题便具有显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中的代价表现、根源进行了梳理,并就代价的规避和补偿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变革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根据国家教育和培训政策的相关条款,在充分酝酿和准备的前提下,埃塞俄比亚政府自2003年起在公办高校开始推行"成本分担"计划.根据该项计划,学生将承担学习期间的全部食宿费用和15%的学费,在毕业一年后以"毕业税"的形式交纳.虽然计划的推行曾引起过不同的反响,实施计划的保障机制还需完善,但毕业税的顺利实施将促进教育公平、增强教育财政的后劲,使埃塞俄比亚高等教育走出发展的困境,其积极意义已逐渐被社会所认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作业成本视角对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进行分析,论述了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的必要性;同时,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程序和高职教育成本核算的特点,阐述了作业成本法在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