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①“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首古诗言简意赅,形象地告诉人们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众生芸芸,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再伟大的天才总也有不如人的方面。生而为人,只有具备了这种自知之明的心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才有可能找准适当的人生坐标,从而赢得成功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朵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领会。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在数学教学尝试采用快乐教学法。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领会。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在数学教学尝试采用快乐教学法。  相似文献   

4.
邓娟 《考试周刊》2010,(17):178-179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学习和领会。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乐”字,道出了兴趣在求知中的关键性。  相似文献   

5.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学生想问、敢问,更应该会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积极地参与,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才会大大提高,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化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知之”到“乐之”呢?课堂的导入就显得十分关键。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课堂开始前的几分钟往往能决定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洋 《甘肃教育》2005,(9):32-32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话动的倾向。孔于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纽斯也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爱因斯坦也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才是成才的摇篮。”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行为常常受兴趣的支配。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造成获得最佳效果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学生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主要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在数学教学中,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  相似文献   

9.
1.问题情境的含义实践证明,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思维,数学学习中合适的问题情境,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联系,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去思索和探究;二是要有新的要求,使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要想提高中学生的数学成绩、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来讲,应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是此意。但是,由于中学生所处年龄的依赖性比较大,能自觉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的人比较少,所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的重任,就理所当然地落在教师的肩上,教师…  相似文献   

10.
一、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前提。人们总把兴趣叫做“事业的大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对兴趣的作用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的德莱塞说:“只有那些精神愉快的人,知识才像荷花瓣似的舒展开来。”可见,兴趣能把人的生命力调动起来,使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事业并“乐此不疲”。   学生对语文有了兴趣之后,才可能积极地学习,积极地看课外书,积极地写作,积极地思考,这些都是学好语文必不可少的。   二、要给学生“减负”,老师就要自己“增负”。   有人说,…  相似文献   

11.
“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清朝诗人顾嗣协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对人才的使用中.用当其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对于教师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衡量一位教师的职业道德如何,主要表现在他是否爱生上。因为学生只有感受到师爱,才能接受教育,才能不断进步。“师爱”应该来自于每位教师许多优秀的教师、班主任都是热爱学生的典范。然而,并非每位教师都能自觉地爱生。有的教师认为“爱生是班主任的事,与我无关”。事实上,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基本前提,没有对学生的热爱,就没有对学生好的教育。“师爱”会产生无形的教育力量,能使学生尊重、信任教师。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和帮助,才会产生自觉学习、遵守纪律的积极性,他们的智力、情感、品质才会得到进一…  相似文献   

13.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有这样的教育理念:“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由此可见,听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做过。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亲自全身心参与实践并求证的学习过程留下的印象才最为深刻,老师的“干讲”“演示”与学生的“亲自做”比起来,学习效果要逊色得多。  相似文献   

14.
爱.境.争.动     
何琰 《甘肃教育》2011,(14):74-74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课堂上如果学生有了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兴趣,就会有思维碰撞的火花.才会有发展和创新。教师只有顺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适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近几年的教学研究,我认为,抓住“爱、境、争、动”四个字,就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领导者的职责,在于“决策”和“用人”。正确“用人”,是实现“决策”的前提;善于“用人”,是领导者应具备的领导艺术才能。高等学校人才荟萃、知识分子密集,干部队伍庞大,领导者要做到“知人善任”,须做到用人四“当”: 1.用当其长每个干部的情况不同,各人的德、才、学、识有异,其特长、能力及思想素质、品德修养也不一样。高校干部,虽然不少有“文凭”、有“职称”,其“长”、“短”毕竟有所不同。干部的使用,首先是“用当其长”。“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清代顾嗣协这首脍灸人口的诗,生动地说明了才贵适用这一道理。人才研究表明,每个人的才能有所不同,能力有大有小。用当其长,关键在于  相似文献   

16.
袁超 《成才之路》2010,(25):70-70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孔子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个体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历史学习亦是如此,对历史的浓厚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促使他们愉快地学习。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正是对乐学兴趣作用的很好概括。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深厚的学习兴趣,就能使他们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精神饱满地接受,并力求认识它,了解它。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重视情境创设,不失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在心理学上叫内驱力。它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有“乐知”。才能“乐学”。因此,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愉快地积极地去学习,调动自己的内在潜能,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学生对某一件事和某一项活动的兴趣越浓,与之相关的能力发展得就越快。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小青蛙在草丛里跳,小草穿上黄衣服了……一切是那样地有趣,那样地好玩。有人说:“没有生活,就好像鸟儿没了翅膀。”所以,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他们才会有所发现;只有让学生体验生活,才可以激发他们创造的灵感。虽然“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但是只有“打开创作的源泉”,才“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一、精雕细刻...  相似文献   

20.
刘鑫 《宣武教育》2007,(5):25-28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中“乐之者”就是心甘情愿地从内心深处想了解、揭示客观世界的学习者,这一类人比“知之者”和“好之者”更具有强烈的学习动力。而“乐知者”并非是先天就存在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和努力才会成功的。由此,可以看出把学生培养成“乐于学习英浯的人”才是我们英语教师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