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所作的宋词《声声慢》集意境美、音韵美、形式美于一体。许渊冲先生将"三美"原则应用于《声声慢》的英译过程中,译作充分传达了原词的"意美"、"音美"和"形美"。"三美"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种翻译理论也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树立了新标准。  相似文献   

2.
许渊冲先生所提出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原则及其阐述,对中国诗歌的英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王维《相思》两种英译文的分析探讨了"三美"原则在中国诗歌英译中的运用,认为诗歌翻译中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3.
周丹 《文学教育(上)》2014,(13):122-124
一直以来,诗歌因具有语言凝练,表意丰富等特点,使其翻译成为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如何评价译诗的标准也是纷繁多样,而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原则是众多诗歌翻译标准中影响较大的标准之一,本文试以周建新译《艾米莉·狄金森诗选:1—300首》为例,来分析三美原则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指出三美原则是衡量诗歌翻译质量的可靠标准,周译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译文很好地运用和体现了三美原则。  相似文献   

4.
许渊冲在中国古诗词英译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他提出的"三美"原则给诗歌翻译带来了新的方法。在"意美"方面,注重原诗的隐含意思;在"音美"方面,注重押韵;在"形美"方面,则注重对仗。  相似文献   

5.
许渊冲先生认为译诗应力求传达原诗的"三美",而"三美"之中,"意美"最为重要;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也为诗歌翻译提供一定的启示。许先生的"三美"理论实际上契合了奈达提出并阐明的"功能对等"理论,换言之,诗歌翻译要实现"三美",就是要力求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在意、音、形三方面的审美效应对等,而实现"意"的审美效应对等乃译诗之关键。由此,本文试将许先生的"重意美"观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相结合衍生出"意美对等"这一译诗视角,并以许先生对经典唐诗《春夜喜雨》的英译作品为例,阐释这一视角在古诗英译实践中所体现的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中西方众多的翻译理论中,许渊冲的"三美"理论是最为广泛接受的理论之一.许渊冲教授指出,诗词翻译的最高原则是"三美"的有机统一.本文旨在以苏轼词<水调歌头·中秋>的四首英译文为研究对象,通过这一原则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对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各自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7.
本文尝试运用许渊冲的"三美"论,分析《红楼梦》"红豆曲"在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译本以及大卫·霍克斯译本中的翻译。探讨两位译者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及其在传达原作的过程中在音、形、意方面的得与失,论证"三美"原则在"红豆曲"翻译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对于英文电影来说,一个优秀的译名往往是其在中国市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翻译界的许渊冲先生所提出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原则,对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试通过具体译例来探讨“三美”原则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论文以翻译家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原则为理论指导,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方面对许渊冲和著名汉学家Bynner所译《春望》的两个英译版本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三美”原则作为标准,许渊冲对唐诗傅望》的翻译略胜于Bynner的翻译;就诗歌的翻译而言,许渊冲的“三美”理论有较好的指导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作为诗歌翻译的最高标准,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原则对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文拟以“三美”原则为视角,从意美、音美、形美三方面对《锦瑟》四个英译本进行深入的评析和探讨,以期为今后此类诗歌翻译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陕北民歌是陕北民俗文化的一幅生动画卷,具有鲜明的民俗特征和深厚的地域色彩,却也正是其浓郁的地方特色以及独特的方言使得陕北民歌的英译成为难题。许渊冲的"三美"原则在翻译界享誉盛名,不仅适用于诗歌翻译,也适用于民歌翻译。本文从许渊冲的"三美"原则角度,即意美、音美、形美三个角度探讨陕北民歌的英译,以期对陕北民歌走向世界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张婉丽 《海外英语》2015,(3):152-153,160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作为诗歌翻译的最高标准,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原则对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文拟以"三美"原则为视角,从意美、音美、形美三方面对《锦瑟》四个英译本进行深入的评析和探讨,以期为今后此类诗歌翻译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唐代律诗和汉字有着共同的"并置呼应"表意形式,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翻译理论为英文译文体现唐诗的这种"并置呼应"之美提供了实践原则与标准。笔者运用许先生的"三美"原则,翻译了三首唐代格律诗,以还原原诗的押韵、对仗之美。  相似文献   

14.
在许渊冲的"三美"即"音美、形美、意美"的诗歌翻译理念和黄国文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诗歌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初步的英诗汉译翻译理念较好解决了英诗汉译过程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矛盾的问题。在这一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翻译理念的基础上对济慈的《秋颂》进行的翻译以及对译文的导读说明了这一诗歌翻译理念的可行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翻译理念能对英诗汉译实践有一定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艳 《文教资料》2012,(24):21-22
许渊冲的"三美论"是诗歌翻译的指导原则,也是最高目标,经常被用来分析、研究诗歌翻译。本文选取了《采薇》第六章的三个英译本,在该理论框架的指导下分析对比了这三个不同译本中,诗歌翻译中"三美"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翻译所要遵循的原则在理论界出现了许多观点,但都是基于传统的翻译原则——"信、达、雅"展开的,其中,"信"是最基本的但也是最难把握的一条原则。它是指在各种翻译活动中(包括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应从"忠实"这个角度出发,力求寻找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最佳的翻译方法。文化对等意指翻译过程中注重文化的差异,尽量再现原文所要表达的意图、思想感情等。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语言中最凝练、最精粹、内涵最丰富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意美、音美和形美的统一。如何在翻译过程中使译语读者充分感受诗歌的意美、音美和形美,获得最大程度上的听觉、视觉和心灵上的享受,成为每一位译者追求的目标。我国翻译大家许渊冲教授提出的译诗的"三美论",为诗歌翻译实践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试从"三美"原则出发,以许教授《长恨歌》译本为研究对象,探究许教授如何使译本体现原诗的三美,旨在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提供一些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静夜思》的英译为例,分析研究许渊冲的“三美”——意美、音美和形美翻译理论在其诗词翻译中的具体表现.研究表明:许渊冲在翻译过程中借助“三化”——浅化、等化和深化的翻译策略,有效地再现了原诗的“三美”.通过研究许渊冲“三美”翻译理论在其译诗中的体现,以期能对中诗英译有一点启示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英语格律诗汉译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其方法也从单一发展到多元,许渊冲先生提出"三美"理论,给诗歌翻译提出了一个评判标准,以及努力方向。本文拟从"三美"再现的角度,对英语格律诗翻译成汉语所使用的方法,结合实例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出每种方法都有可行之处,但翻译成现代的汉语格律诗最为可行。  相似文献   

20.
张心虎 《考试周刊》2013,(18):15-16
本文以黄中习编写的《中华对联研究与英译初探》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的翻译例子,略谈了"三美"原则在黄中习英译对联中是如何再现的,并指出对联的翻译首先要做到"意美",其次是"形美和音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