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堃 《考试周刊》2013,(68):23-24
本文应用范畴和构造手段对英汉委婉语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可以了解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研究英汉委婉语的异同,有助于我们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风俗与文化。  相似文献   

2.
王晓娟  顾洵 《考试周刊》2010,(30):38-40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心理因素和语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分别从历史起源、心理因素、价值取向及道德观念等角度分析英汉委婉语的异同及其文化根源;通过英汉委婉语的比较研究,可以从中了解两种语言的许多共性和个性,还可以从委婉语中折射出社会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文化的民族性和共同性。  相似文献   

3.
英汉委婉语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婉语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具有鲜明的社会文化特色。本文从英汉委婉语的交际功能入手,通过语言实例,对英汉委婉语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死亡委婉语是各种语言中共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反映了各民族不同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关"死亡"的委婉语都非常丰富,虽然一些表达有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受到两个民族不同人文属性的影响,亦存在较大的差异。文章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分析英汉死亡委婉语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提出英汉死亡委婉语互译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5.
禁忌语和委婉语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禁忌语和委婉语,但由于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英在表现形式上有同也有异.本文从禁忌语和委婉语、英汉禁忌语和委婉语的趋同性及英汉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差异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揭示英汉禁忌语和委婉语的文化差异,旨在了解并消除语言文化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特有组成部分。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交际中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各自文化背景对比分析英汉委婉语的不同之处,旨在于更深入理解英汉委婉语的语言特征,有助于提高目的与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差异意识。  相似文献   

7.
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许多委婉语,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委婉语在道德价值观、宗教信仰、传统习俗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把握好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差异,有利于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8.
委婉语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使用委婉语是世界各民族语言共有的一种普遍现象。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由于英语、汉语是分属不同的语系,在历史、文化、思维模式、心理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英汉“生老病死”方面的委婉语的区别也十分突出。通过“生老病死”委婉语英汉对比,揭示英汉委婉语表达方式及使用范围的差异,开阔文化视野,增强阅读理解以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虽有相似处但差别明显。本文以"生理现象"之排泄、疾病、死亡三方面的委婉语表达形式为例进行对比,揭示其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以加深人们对这两种语言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刘颖 《考试周刊》2011,(12):50-52
委婉语是人类使用语言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不仅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差异,英汉委婉语的使用差别尤为明显。本文从中西文化价值观念差异、伦理观念差异、宗教信仰差异对比分析英汉委婉语,以加深彼此间的文化了解。  相似文献   

11.
泉州学与徽州学的研究对象均为地域文化。本文侧重从泉州与徽州两地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人文性格等方面作一比较研究,认为大传统在泉州文化和徽州文化中均占主导地位,这就印证了地域文化的多元一体性,而相对于其它地域文化,海洋文化精神则是泉州文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临沂要发展成为“文化名市”,就必须建设完善有效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空中传播与现实现演并重.传统积淀与现代发展共存,精英文化与乡土文化共同繁荣,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场所大力发挥传播各种文化的职能;同时立足于临沂、致力于临沂文化传播的现代传媒公司的出现也是大势所趋。在这个体系建设过程中.还应注意本市市民在文化传承中的主体地位,并尊重文化发展本身的规律,避免过于迫切的经济诉求。  相似文献   

13.
校长文化与学校文化的相生互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成功的动力,源自于校长文化的辐射。学校要走出自己的特色,必须创造更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校长文化与多元文化、校长文化与教师文化、校长文化与校园文化、校长文化与学生文化等都是相生互动的。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高职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语言不通是建构在文化不同的基础上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种形式,语言和文化两者相互影响。因此,文化差异是学习英语或其他语言时最大的障碍。在英语教学中应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差异在中英两种语言中的体现,从而达到准确的掌握和运用英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王梦 《德州学院学报》2007,23(3):57-60,74
在语言和文化关系的传统认识上,有两种相反的观点.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其不足之处在于它们都把语言和文化看作两个孤立的个体.从人类的认知角度来看,语言和文化都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外在表现.人类认知的本质决定了语言和文化的性质和它们的关系.语言和文化不是彼此决定的关系,某一语言和文化的结合是历史的、偶然的产物.人类认知能力是无限的,无限的认知能力赋予人类语言以无穷创造性,人类语言可以跨越文化的界限,实现对它文化的理解和接纳.这种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构成了翻译可能性的坚实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怎样把握大学主导文化的内涵和发展趋势,是大学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主导文化应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弘扬民族精神和凸显民族特性的、吸收古今中外文化的优秀思想的个性鲜明的现代文化。发挥大学主导文化的功能,建构起大学主导文化教育体系、传播媒介体系、创新体系是运用文化发展规律,进行大学先进文化建设的一种自觉。  相似文献   

17.
社区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社区文化建设是解决石家庄市社区矛盾纷争的一剂良方,是业主、开发商的福祉,是物业企业的利器。在社区文化建设园地中,开发商、物业企业扮演着“园丁”角色,业主、住户才是行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叶波  范蔚 《培训与研究》2008,25(11):99-101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人正面临着文化认同的危机。作为社会子系统中的教育与文化,二者关系密切。如何充分利用教育的文化功能,以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危机,理应成为教育研究的题中之义。基于文化认同视角,语文课程与传统文化是互相诉求的,应该在有所选择的基础上加大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比重。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文化熏陶,以文化解读文化,并能做到“破”与“立”相结合,从而发挥语文课程的文化功能,加强国人的文化认同感与精神归属感。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传统文化在其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以及外来文化的融合发展,形成了统一性、多样性和地域性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闽台两地丰富而神秘的民间宗教文化具有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富有深厚的民族历史、社会和艺术等方面的文化积淀,对海峡两岸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章尝试从中华传统文化与海峡两岸文化的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以及两岸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共同的民间信仰——妈祖文化,论述海峡两岸的文化之根基就是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出版文化因其横亘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两大社会范畴,跨越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文化领域,涉及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两种生产方式等特性,不论是在城市文化建设还是城市文化传播过程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尤其表现在壮大城市经济实力、完善城市服务、彰显城市人性化发展理念以及塑造城市现代文明形象等功能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