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秋》,是一本孔子所修的大事记性质的史书,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开启了私人著史的先例。《春秋》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这242年间各诸侯国发生的重大事件。至汉代被尊为《春秋经》。 《春秋左氏传》,也称《左氏春秋》,即《左传》,作者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相传是为孔子的《春秋》作传(zhuan,解说)的。它所记史事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期 ,鲁国史官们编著的史书《春秋》 ,是一部断代的编年史。因为是按年编写的 ,所以书名取一年四季中的春秋二字。当时各国都有自己的《春秋》史 ,但除鲁国这部《春秋》外 ,其余皆失传。鲁国的《春秋》共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 ,从公元前 72 2年 (鲁隐公元年 )到公元前 4 79年(鲁哀公十六年 )。该史书中 ,虽然按鲁国的历史年代记事 ,但因为涉及这个时期许多诸侯国的历史 ,所以人们称那个朝代为春秋。据传说孔子曾对鲁国《春秋》作过修订 ,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故称《春秋经》。这部历史书文字过于简单 ,很难使人看懂当时社会活…  相似文献   

3.
一、《诅楚文》刻石的历史背景《诅楚文》就是公元前312年(楚怀王十七年、秦惠文王后元十三年)的秋天,秦楚大战于兰田(今陕西兰田县),秦惠文王诅咒楚怀王的文字。因为文章的目的是诅咒楚国,是希望神灵降祸于楚师,所以世人通称它为《诅楚文》。战国中期,秦、齐、楚鼎足而立,成为雄霸一时的三大势力。秦要向东方发展,最害怕楚  相似文献   

4.
《春秋》是圣人孔子依据东周春秋时期鲁国的史料编篡的一部编年史,上始于鲁隐公元年即公元前722年,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481年,共计242年的历史。这242年的历史,既是东周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史,也是姬姓鲁国国君———以“十二公”为主轴的姬姓家谱史。站在家谱文化学的角度,可以说《春秋》是孔子为老姬家所修订的242年的家族史。“十二公”,即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  相似文献   

5.
左传     
形式和内容《左传》或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编年体史学名著,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佳作。现通行《左传》与《春秋》经互为表里,全书按编年体的形式,首列《春秋》经文,然后分条记事,以时间为纲,兼及史事始末。其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达鲁悼公三年(前464年),共计259年,比《春秋》多了17年(《春秋》下迄鲁哀公十六年,即前479年)。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左丘明所撰。它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比《春秋》多十三年。《春秋》仅仅是最简括的历史大事记,《左传》则详载其本末及有关侠闻琐事,也保存了一些古代传说。汉初研究《春秋》的只有“公羊”、“谷梁”两家,立于学官。东汉时逐渐通行《左传》。它与《公羊》、《谷梁》并称《春秋》三传。作者左丘明,姓左,名丘明,一说左丘为复性,明为名。相传曾为鲁太史,为《春秋》作传.成《春秋左氏传》。因目盲,后人称  相似文献   

7.
《屈原列传》地名注释修正江苏南通市三中陆精康公元前312年,即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楚怀王十七年,秦、楚两国之间爆发了一场大战。战争起因是:秦使张仪以“商于六地六百里”谊楚绝齐,待楚怀王“使使如秦受地”,始知这是一场骗局。盛怒之下,楚怀王决定以战争手段...  相似文献   

8.
获麟浅识     
阅读古籍,经常会碰到“获麟”二字,“咏于《诗》,书于《春秋》”(韩愈:《获麟解》),而《左氏春秋》传其事:“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民之卒子钼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据说,麟是一种非牛非马非鹿,头上长有一个肉角的动物;是一种瑞祥的兽类,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及鲁哀公西狩获麟,孔子便感叹不已,说:“吾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过夏、商、周三代,到西周幽王在骊山被杀,继位的周平王在晋、秦、郑等诸侯的护送下,公元前770年迁都到洛邑(在今河南洛阳市洛河北岸、■河东西,有王城及成周城二城),历史进入东周。东周又分春秋、战国前后两个时期。春秋是以当时鲁国编年史《春秋》一书而得名。其书起于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终于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但史学界一般将这一时期上推至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下延至公元前476年敬王末年,共二百九十五年。其时史载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及许多戎狄蛮夷部族,但由于周王室衰微,诸侯迭起称…  相似文献   

10.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即鲁襄公二十一年,卒于公元前四七九年,即鲁哀公十六年。这时正值春秋晚期,即史家一般认为的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开始逐渐过度、社会秩序动荡不安的时期。孔子在这个动荡的岁月里,志在教育,逐渐由一个贫贱的少年(“吾少也贱”见《论语·子罕》,以下只引篇名)成为一个大教育家。孔子之所以在教育史上享有盛名,是由于他教学有方,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孔子……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论·孔子世家》),这正是他春华秋实的写照。孔子的教育活动影响迄今,已有二千多年了。  相似文献   

11.
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五九四年)推行的“初税亩”,史学界(包括历史教科书)一般都认为是一次重大的土地改革,说它废除了殷周以来的公田制,承认土地私有,从而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细读原始资料,我们认为这一观点并不能成立。现在排除一切不可靠的史料和后人的推测解释,以几部公认为可信的古籍为根据谈谈我们的看法。其一,有关“初税亩”的原始材料证明它不是一次土地改革。“初税亩”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但仅“初税亩”三个字,无法考证它的具体内容。其次见于《春秋左氏传》:“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虽然  相似文献   

12.
张良取履     
《左传》相传为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共255年的历史.比较系统、客观地记述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状况,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3.
《左传》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左传》是以《春秋》为纲的编年史。相传孔子作《春秋》,左丘明为之传;先师所言为经,后师所言为传,这是过去的经学传统。《春秋》和《左传》是史学,把史学当作经学处理是不是恰当呢?《春秋》是鲁国国史,不是孔子家传,而今《春秋经》一本(《公羊》《榖梁》本)记孔子生年,一本《《左传》本)记孔子卒年;孔子如作《春秋》,记自己的生年是不是恰当呢?他又怎能预知自己的卒年呢?左丘明是孔子同时人,亲见孔子,而《左传》作者能预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两件事都远在孔子以后。孔子卒于公元前479年,而三家分晋在公元前  相似文献   

14.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他鉴于春秋末期社会需要,根据鲁国的《春秋》而作《春秋》。由左丘明、公羊、榖梁、邹氏、夹氏传世。后邹氏、夹氏所传“不显于世”,逐渐消失,只有左丘明、公羊、榖梁三家留传于后,遂成“春秋三传”。孔子的《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希罗多德(Herodoti,约公元前484—425年)生于小亚细亚南沿岸的哈利卡纳苏城,是古希腊第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有“历史之父”誉称。他记述希腊波斯战争的《历史》是西方第一部编年史。将孔子《春秋》与希罗多德《历史》进行比较,探究中外第一部编年史的异同,无疑有益于史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董仲舒的生平和时代董仲舒,大约生于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元年),卒于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广川(今河北枣强县广川镇)人,是西汉最大的儒家,被后代的封建统治者尊为“汉代孔子”。他青少年时代专攻儒经《春秋》,有“三年不窥园”的钻研精神。他特别精  相似文献   

16.
试探楚工官     
(一)楚工官制度 管理百工的长官,古代习称司空,周金中也作司工,春秋以后,中原诸国多称工正,南方的楚国独称工尹,见于《左传》文十年,宣十二年,成十六年,昭十二、十九、二十七年,哀十八年。至于宣四年传所谓“贾为工正”,只是例外,故杨伯峻同志以为“工尹即工正。”由于工尹为楚工官之长,习惯上又称大工尹,见于《鄂君启节》。其地位比中原工正为高,仅次于令尹、司马,相当于中原六卿。董说《七国考·楚职官》云:“楚改司空为莫敖”,也可备一说。《礼记·檀弓  相似文献   

17.
王胜祥 《历史学习》2006,(11):39-39
人民版《历史》必修Ⅰ第8页对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是这样叙述的“公元前230年,秦军攻破韩国,俘虏了韩王安。此后十年间,秦国连年用兵,先后攻灭赵、燕、魏、楚、齐等国,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而人教版《历史》必修第一册第8页和地质百万版社出版《历史地图册》必修第一册第3页《秦灭六国》地图对秦灭六国先后顺序介绍是一致的,即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旱期,崛起于“江汉间”的楚国向北扩张,逐步兼并了在今南阳、信阳一带的申国。楚武王破申时间在公元前698~前691年间;楚文王伐申时间在公元前688年~前687年;楚国进军路线是过襄阳、唐河、桐柏,经桐柏山与大复山之间的古道东进,攻占了唐、白河和淮河上游地区。公元前676年,楚与巴人伐申,攻取了东申南部的河地区和“三关”(平靖关、武胜关、九里关)地带,打通了楚军东进的捷径.即江陵──江夏(大洪山南边)—平靖关—訾水(今河)—淮河路线。  相似文献   

19.
刘景文 《现代语文》2006,(11):40-40,24
一、儒家“诗教”的内涵“诗教”这一提法最早见于《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达,《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挈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1]p1609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们知道《礼记》一书是由汉儒整理的西汉中期以前先秦儒家的理论著述,见于《礼记》的“诗教”主张虽然不能证明是…  相似文献   

20.
春秋战国间封建的军事组织和战争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以後(公元前四八一年鲁哀公十四年以後),战国以前(前四○三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以前),中间凡七十七年,是两段历史的剧转时期,可是留传下来的记载很少,顾炎武日知录就曾说:这时期“史文缺佚,考古者为之茫味。”因而我们要考究这期间历史转变的过程及其原因,是需要把两段历史作进一步的分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