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以浪漫的、大气磅礴的诗歌闻名天下,但对于他的乐舞批评理论与观念,人们却知之甚少。李白的乐舞批评观念与他的人生观念、诗歌创作观念是一致的。这个观念就是:“万事贵天生”、“万籁各自鸣”。他推崇的乐舞是具有老庄气质的“天乐”。他认为:“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关于"欣赏"     
[创新话题] 陶潜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 李白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赠孟浩然》) 杜甫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赠花卿》) 杜牧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阅读以上名句后,你想到了什么?请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文意自定。2.文体自选。3.文题自拟。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一生创作诗歌三千多首,数量为唐代诗人之冠。他又是一位具有高度音乐修养的人,对乐舞有特殊的爱好。他曾在诗中写道:“本性好丝桐”(《好听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船夜援琴》),经常是“浅酌一杯酒,缓弹数弄琴”(《食饱》),“夜舞吴娘袖,春歌蛮子词”(《对酒自勉》)。白居易一生,曾写过乐舞诗一百多首,其他诗中涉及乐舞者尚不在内。下面,试从三个方面对白居易的乐舞诗和他的乐舞美学观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4.
文献记载上古乐舞,自帝舜以下其名称与作者比较统一。舜乐为《韶》,禹乐为《夏》,商汤乐为《濩》,周武乐为《武》,但黄帝、颛顼、帝喾、帝尧之乐记载混乱,这是由于华夏上古乐舞存在代际流传,一部乐舞既有其始作者,也有其重修者所造成的。比较而言,《吕氏春秋》记述古帝、王之乐,侧重于各乐舞的创作及流传过程,而《周礼》《礼记》等文献则侧重于记录古帝、王之乐的代表作品,因此所述也往往不同,这是导致古乐舞名称和作者出现混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乐记》所载孔子与宾牟贾讨论《大武》乐,充分展示了上古乐舞所具有的记事功能,为理解“王者功成作乐”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历史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注重节奏、崇尚和谐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审美追求,它往往通过“以乐舞为喻”的象喻批评范式来呈现。华夏民族诗乐舞合一的艺术传统,是“以乐舞为喻”批评范式的学理依据。春秋以讫魏晋礼乐崩坏所带来的诗乐舞分殊,则为“以乐舞为喻”批评范式提供了必要的逻辑前提。《文心雕龙》作为古代文学理论象喻批评的典范之作,对于“以乐舞为喻”批评范式的运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刘勰取譬乐舞以论文,打破了艺术门类之间固有的藩篱,实现了不同知识域的经验互通与话语共享,大大拓展了文学批评的言说空间。  相似文献   

6.
李白与西域文化关系颇深,就西域乐舞对其创作的影响而言,就不仅只是表现在这些乐舞作为题材出现于其作品之中,更重要的是在李白的创作构思过程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这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诗歌结构与乐舞的层次演进;二、不主故常的气势基调;三、“客旅化”意识的凝结与展现;四、突破与创新。本文正是从这四个方面来探究李白与西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北魏都平城期间的乐舞文化,主体是以鲜卑为代表的北方各少数民族以及中亚一带的胡风乐舞。《旧唐书·音乐志》所载《真人代歌》"名目可解者六章"在《乐府诗集》中的对应辞篇,不是代歌原貌。公元5世纪中叶,来自龟兹、疏勒、西凉、安国、高丽、悦般等地域的各族乐舞流派与乐工流布平城,形成平城乐舞文化胡汉杂糅、多元荟萃的局面。北魏平城时代乐舞文化体系的构建过程,就是将聚集在平城地区庞杂的乐舞文化支系进行异源合流的整合过程,其最终结果是创造出戎华兼采、鲜卑当歌的《真人代歌》。  相似文献   

8.
富有浪漫情趣的楚人,是酷爱音乐和舞蹈的人民。与中原地区乐舞相比,楚人乐舞无疑具有地方特色。而它们的起源应该与娱神用的巫音巫舞有关。楚人重淫祀,而凡祀必载歌载舞。因此,楚地就成了歌舞之乡。楚歌楚舞,可以说是从楚国民间祭祀神鬼的艺术土壤里萌芽、发展起来的。楚人是有较高的音乐秉赋的。《文选》录宋玉《对楚王问》中说:有到郢都来唱歌的外来人,开始唱的歌是《下里》和《巴人》,国中附和而唱的有数千人。楚辞《九歌》中提到的楚人所用的乐器大多都从出土文物中得到了印证。特别值得一提的  相似文献   

9.
邢星 《人民教育》2012,(10):50-53
苏民,原名濮思洵。熟悉话剧的人一定都知道,他是"北京人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第一代演员,曾扮演过《雷雨》中的周萍、《蔡文姬》中的周进、《胆剑篇》中的范蠡等多种类型的角色;他先后执导《王昭君》、《李白》、《虎符》、《天之骄子》等剧目,其间以《李白》获文化部"文华导演奖",以《天之骄子》获北京市"金菊花导演奖"。如果是向不太熟悉话剧的人介绍苏民先生,过去也许常常说"这位是北京人艺的副院长",但现在恐怕更多的是说"这位是濮存昕的父亲"。而先生自己是这样自我评价的:"与其说我是个演员,不如说我是个导演;与其说我是个导演,不如说我是个教师。"  相似文献   

10.
正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孰优孰劣,一直是一个公案。古人的观点,一种说法,李白的诗与崔颢的诗之间是"敌"(彼此相当),也有人的说法认为李白的诗"短气"(《艺圃撷余》),也有人说崔颢的诗歌"格胜"而李白的"调胜"。总之,古人大多喜欢只提出结论,不太注重论证,因为中国古代的文论是"印象"主  相似文献   

11.
诗、乐、舞的交融缔造了中国诗歌这朵奇葩。无论是《诗经》还是《九歌》,无论是《乐府诗集》还是唐诗,无一不打上了乐舞诗的烙印。乐舞诗的发展渐渐走出祭祀的束缚,奔向更广阔的天地,因之,娱乐性得以更多的彰显。  相似文献   

12.
<正>有一部老动画片叫《大闹天宫》,同学们看过吗?你们一定不知道它的导演是谁?他叫万籁鸣,是我国动画片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3.
陈明 《家教指南》2003,(5):51-54
敦煌莫高窟第 1 5 6窟中的张议潮出行图 ,是一幅反映张议潮统军出行的历史画卷。图中的乐舞是我们研究晚唐河西地区甚至整个中古时代中国音乐史的重要资料。本文从晚唐河西地区的乐舞背景入手 ,具体分析了归义军时期的乐舞状况 ,进而探讨了张议潮出行图中的音乐是西凉乐 ,舞蹈是《万年丰》、《永世乐》等。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典型的。诗圣杜甫曾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纵观李白的诗歌作品,我们可以发现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安社稷"、"济苍生"的人生理想;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追求个人自由的独立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等。一、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5.
《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传统诗歌教学——朗读、字词解释、串解全诗这三步曲,学生早已感到乏味。因此,教这首诗时,我用愉快教学法进行教学探索,效果很好。具体设计如下: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唐代有个叫汪伦的人,他十分仰慕诗仙李白的才华与人品,很想结交李白。但自己怎样才能将闻名天下的诗仙请到家呢?他左思右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人写了诗后,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发表”: 呈示寄赠这是最普遍的方式,如李白的诗《赠汪伦》、《沙丘城下寄杜甫》。有些诗虽不以“寄”、“赠”为题,但也是赠送给别人  相似文献   

17.
王贞虎 《语文天地》2011,(18):43-44
三国·魏·郭遐叔《赠秸叔夜》诗:"心之优矣,视丹如绿。"南朝·梁·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唐·李白《前有搏酒行》诗:"催弦拂柱与君  相似文献   

18.
南阳是我国发现汉画像艺术的地区之一,汉画像数量最多,是研究汉代的重要资料。本文对南阳汉画像石中常见的几种乐舞形式——建鼓舞、长袖舞、盘鼓舞进行了探讨,讲述它们各自的舞蹈艺术特点,分析了汉代乐舞繁荣的原因。通过研究汉画像石中的乐舞形象,进一步说明汉代乐舞对后世当今舞蹈艺术的重大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甲骨文是殷人占卜时刻下的记事之辞,其中蕴含着有关乐舞文艺的丰富内容,涉及乐舞的本质、功能等问题。在以"帝"崇拜为核心的文化背景中,殷人一方面将乐舞视作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它本质上属于一种宗教祭祀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娱神;另一方面又对乐舞抱有实用功利的态度,希望通过娱神,发挥它在祈求降雨、征伐胜利以及拔除疾病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这体现出"轴心时代"以前的我国乐舞文艺观念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实用功利的倾向,并对后世文艺观念产生了或突破或继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赠汪伦》是一首表现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名诗,如何让学生感受这份真情呢?我想首先得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备课时我偶然发现一则讲述《赠汪伦》一诗来历的小故事。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李白晚年在皖南流浪时,突然收到一封莫名其妙的来信:"先生喜欢游览胜景吗?我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开怀豪饮吗?我这里有万里酒店。"李白一下子被这封有趣的信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