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细细地品味一些优质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些共性:学生或者有了柳暗花明的顿悟,或者有了释疑解惑的愉悦,或者有了凝神屏息的沉思,或者有了热泪盈眶的感动,不经意就获得了一份智慧,一份感动。如果说《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是学生的智力游戏,那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就是拨动学生心弦的艺术,让学生的心灵在真诚的交流中收获感动。阿基米德曾经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我们品德学科的教师说:“总有一个视角,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品德课堂只有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的感情动起来,才能促进学生的积极体验,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主动地完成道德建构。一、由感受感知引发感动【案例】《从一滴水说起》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感知水的重要性及我国水资源缺乏  相似文献   

3.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拨动学生心弦》一文中说:"老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如果不研究学生对语言知识的需求,学生对语文能力训练的需求,课往往只教在课堂上,在学生心中留不下深深的痕迹,效果不佳是意料之中的事。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须在拨动学生心弦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4.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语文课堂更能点燃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的热情,拨动学生感受生活,表现生活的心弦,濡养学生求真向善.提升素养的心灵。多媒体技术让文字、画面与音乐融合的美感拨动学生感受美的心弦,把经典文本与介入生活、传达生活链接起来,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呢?让我们来细细品味几位教学大师的教学片断: 一、营造氛围:未成曲调先有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情感化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善于以自己情感召唤课堂上的每一颗心灵,让自己的每一丝微笑、每一个安抚……都在传递着爱的情感,从而让学生“安其学而尊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让我们一起看看于永老师《歇后语作文教学》开课的一个片断吧。  相似文献   

6.
生活是人的生命的存在状态。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使品德教育缘于生活、立足生活、高于生活、走向生活,用真挚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生命中的心弦,积极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  相似文献   

7.
正叶圣陶先生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因此生活是作文之本。学生寻找作文素材,不仅要"身入生活",更要"心入生活"。当你用一颗敏感心灵热切关注生活时,你会发现生活中的每一次感动,就象灵巧的双手拨动琴弦一样,让你的心弦奏出激昂高亢的乐章。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征服学生的心灵,而征服学生心灵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感动。感动能够唤醒人的灵魂,净化人的心灵,震撼人的道德情感,更能促使人的道德升华,它是一种有形而又无形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创造感动,要用感动来征服学生的心灵。一、要使学生情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动之以情,比之于单纯的说教,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理性认识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1.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课堂上,教师要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我启你发,而是双方融洽交流、互动式和谐发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走进文本.这不仅是一种调动学生的手段,更是一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语言的讨论或争鸣,更是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与交流;不仅仅是课堂的一种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走进心灵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马援 《下一代》2009,(1):6-11
2008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揭晓了。这些平凡而杰出的人,他们的事迹拨动了亿万人的心弦,让人震撼,催人泪下。他们不仅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  相似文献   

11.
江伟伟 《学子》2014,(12):72-72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是关键。因此,生物教师可以创设问题隋境,调动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但是,设计的问题学生需要通过交流互动才能解决,以免达不到课堂应有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初中生物《动物的行为》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展示图片庸境,再设计问题,拨动学生心弦,让学生欲罢不能。  相似文献   

12.
姜勇 《教学随笔》2007,(3):16-18
品德教学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世界,以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化活动,以真挚的情感去拨动孩子的心弦,从而弹奏出动人的德育乐章。下面是笔者在教学《美化家园》(人教版《品德与生活》第四册)一课时的课堂回顾,旨在与同仁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理解和思考。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文本的心灵感悟,拨动心弦,采取多种举措,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情境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他们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一、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相似文献   

15.
中职英语教学课堂改革:英语教学呼唤情感,让情感充满英语课堂,以情来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课堂教学要焕发生命活力,进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情境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他们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相似文献   

17.
习作教学如何拨动学生的心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喜欢习作的理由,并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技法;需要科学把控习作训练的量,让教学的几个环节形成良性循环的"闭路"。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习作教学原则进行教学,将拨动学生的心弦,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李冲锋 《中国教师》2010,(23):46-47
<正>最重要的是,要让每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合适的书,这本书能拨动他的心弦,使他精神振奋,并在他的心灵中终生留下痕迹。阅读这本书应当成为他的精神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着眼点是学生的素养,学生的成长。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且从学生的视角来关照课堂教学,求新、求变、求活,怀揣花苞心态,多途径激活学生的心智,拨动学生的心弦,与学生情感共振,让学生在课堂中诗意地栖息,获得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郭丽娟 《考试周刊》2014,(64):29-29
本文提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材内容,拨动学生心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