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文学理论共同体普遍认可的文学活动模式构成文学活动范式。文学活动理论的演进史不过是文学活动范式不断革命的历史。在西方和中国当代文论史上,发生了从“世界-作家-作品”范式到“作家-作品-读者”范式再到“世界-作家-作品-读者”范式两次文学活动范式的重要革命。文学传媒要素在文学活动中的本体地位的显聊.,为文学活动范式第三次革命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阅读感悟,所阅读的作品大都属于文学作品的范畴,叙事性作品和诗歌都是带有文学性质的。但在小学生的阅读上,还没有出现文学作品之类的概念。教师需将作品的教学当做文学作品思考,需让学生从文学角度初步感悟作品内容。  相似文献   

3.
张陆 《文教资料》2009,(21):21-22
哥特式小说是西方文学的重要样式之一,在西方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旋转的螺丝钉>是亨利·詹姆斯的一部哥特式作品,长期以来围绕这部作品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些争议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林海霞 《文教资料》2007,(23):111-113
作为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文学风格在作品中的体现成为文学流派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即从文学风格的定义及形成、影响文学风格的因素着手分析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讨论20世纪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在此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流散文学引起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本文就从两位印裔女作家的作品入手进行分析,以文化视角对流散文学蕴含的思想观念进行分析,透过作品寻找流散文学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分是文学史写作的一个依据,也是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起步阶段,也是难以区分文学与非文学的阶段。通过探讨中国先秦作品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分,从书写范畴来审视不同的中国先秦文学史,可以看出中国先秦作品文学与非文学划分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了几部作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新时期作品中所具有的一种文学现象,即身份的缺失和价值的失落,从而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认同关怀。同时也简析了身份缺失、认同关怀和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浪漫主义文学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并反映在这一时期的英美文学。本文从美、英浪漫主义文学作家的作品切入,结合历史背景,探讨浪漫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9.
新的文学媒介研究应深入到文学文本领域。媒介选择是文学文本在书写过程中众多可选择的符号之一,并直接从文学文本内部直接参与意义生产;文学媒介在作品内部构筑一个各元素交叉与融合的信息情景,在作品与受众的交流中,则成为一个受众对信息进行解码的参照物;媒介形成的隐喻是构成戏剧冲突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0.
<正>文学鉴赏指的是读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并进行解读的方法获得审美愉悦和精神满足。文学鉴赏分成感知、体味和领悟三个阶段,在初步感知作品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作品进行评价,能让学生从探究作品"怎么写"过渡到思考作品"为什么这么写",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展开文学领悟,尝试评价作品,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1.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了全球对中文文学的关注,也引发了中国学界对其作品与翻译的关系的讨论.翻译是中文文学进入世界文学的必经之路.本文从另一位亚洲作家泰戈尔获奖的经验谈起,分析莫言作品的翻译是如何在意识形态操控下走上世界文学的舞台,以及对文学翻译工作者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波兰文艺批评家英伽登在其《文学艺术作品》一书中提出的以“文学作品四层次说”(字音层、意义单位、图示化层面和被再现客体 )为核心的现象学文学研究法构成了文学批评领域的一大独特景观。它的独特性表现在对传统文学模式的批判上 ,即反对从一些关于文学作品的定义 (如文学是上层建筑、文学是现实的模仿 )出发 ,或者通过一套概念、内容、形式、风格、体裁、主题意蕴对作品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探讨。英伽登主张 ,文学评价要直面作品本身 ,从作品的内在结构出发 ,使作品摆脱一切其他因素 (如定义、思想观念、历史背景 )的影响而作为一个纯粹的…  相似文献   

13.
文学场理论从社会学角度展开文学研究,尤其关注文学创作的社会环境。然而,作家及其作品本身始终是文学研究的核心。所以,更加值得探讨的是文学场理论对该核心问题研究的意义。文学场理论揭示出在实际研究中需要注意资本与权力的影响,并且用历史的眼光来更加全面地评价作家和作品。但是,该理论未能就评判作品自身价值的基本标准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理论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魏莹 《海外英语》2013,(1):146-147
在英语文学翻译过程中,除了要正确运用翻译技法之外,还要对中英文化差异进行足够的了解,保证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将英语文学的内容全面正确的翻译成汉语,并且使翻译完的作品符合汉语阅读习惯。从文化领域可以了解到,中英在文化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在许多习惯上都存在不同。为此在英语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这种文化差异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学会正确处理文化差异。从目前英语文学翻译中可以发现,要想翻译出好的作品,使作品的内容、风格、内涵都满足读者的需要,就要采用多种手段正确处理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5.
文学观,体现了作家自身对文学认知的基本观念,深刻影响其创作审美价值的取向。由于文学观的不同,两类“右派”叙事作品在艺术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两类右派叙事作品文学观的比较,其实质仍然反映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而虚构是建立文学与现实联系的唯一手段。正是由于作家从小说的虚构本质出发,在充分想象的空间里对人的存在境遇给予热切的关注,才使作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真实。由虚构到真实,这是艺术文本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台湾文学和整个世界文学的流向保持紧密的联系,呈现出其独有的海洋文化特色。台湾作家吕则之的作品是澎湖系列作品的代表,从性爱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台湾海洋小说的书写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上尉的女儿》是俄国文学史上一部反映农民斗争的现实主义作品。作者普希金在这部作品中以18世纪后期的俄国为历史背景,从普加乔夫农民起义着手,刻画了起义领袖普加乔夫及其他一系列人物形象,真实再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百态,是一部优秀的叙事作品,也是俄罗斯文学中第一部描写农民斗争的现实主义作品。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代背景下,名著改编电影成为英美文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及辅助手段.本文试从分析电影与文学作品在文学性与文化性方面的交叉点与分歧点,探索英美文学教学中电影与文学的互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与意蕴,并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对作品进行解读,增强对文学作品的品鉴能力与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辉煌灿烂的俄罗斯文学长河中,翻译文学占有重要地位。严格来讲,俄罗斯文学起源于翻译文学。基督教传入罗斯之前,罗斯并没有自己的文学。为了巩固和扩大基督教的影响,基辅罗斯从保加利亚和拜占庭等国翻译了大量作品。这些作品以宗教文学为主,但世俗文学作品也受到了宗教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翻译文学的发展不仅有助于俄罗斯文学体系的形成,还巩固了基督教的地位,稳定了统治,促进了罗斯的封建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提高中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呢?笔者以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体现中学文学教学的特点,并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指导。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学作品的主旨。鉴赏作品的基本要求是对作品主题的正确理解,即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作品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意义。由于中学生在文学素养、艺术爱好、社会知识等方面的差异,对作品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