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凝聚力学,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创意建立的一门新兴学科。1999年12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彭年教授的新著《秦汉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一书,作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从书的一个项目,以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原则,不仅探讨了秦汉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起源、发展轨迹、历史特点和构成机制,而且对秦汉统一国家、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关系,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进一步从汉族的形成、封建制的确立和伦理型文化的建构等方面,论证了秦汉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地位。全书20万字,体系完整,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言简意…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它的长期发展与演进过程中,由于历代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推动和思想家们的概括提炼,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高水平的文化形态,它既具有文明与文化的一般共性,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质。今天,要成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就要对中国先进文化的母体一一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从整个世界文明与文化发展的历史来考察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强处。这些优势和强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与民族凝聚力王小盾所谓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际上指的就是这个中华多元一体结构的生命力。中华多元一体结构的生命力是得到了历史的证明的。大统一始终是呈现于中国民族史和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种趋势。我仍可以儿件多角度解锋中半多元一休结杓的基袖,比如解释力各...  相似文献   

4.
贵“和”思想的现代价值陈振昌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积存中,中华文化,象一座有待开掘的矿山,蕴藏着解决人类未来发展难题的丰厚的精神遗产。中国古代文化在继承发展中,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其独特的精神风貌和伦理原则,代代传承,历久弥新,成为中华民族生存、繁衍、安...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地震灾区出现了感恩奋进文化现象,这种现象以传统感恩文化为文化根源、以灾后救援和援建表现出来的无疆大爱为前因,以灾民心理和情感需求为基础,在党委政府组织引导下得以不断丰富发展。感恩奋进文化现象对弘扬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感恩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灾区精神家园重建提供文化支撑,加深"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理解都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6.
秉笔直书留信史□祁英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道德,已深深地溶入传统文化之中,积淀为我们民族的一种心理品格,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历史学,就深受“信”的影响。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十分注重历史文化的继承、整...  相似文献   

7.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可是近年来.传统节日在国人的生活中渐渐被淡化甚至被遗忘了,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如果仅就先秦时期孔子所编纂的《尚书》看,中国历史在尧、舜之后经历了夏、商、周三代。关于夏、商、周三代的“礼”制文化,孔子曾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相似文献   

9.
中国竹文化小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认为,中国文化是“竹的文化”。英国的李约瑟博士也认为,中国的文明是“竹子的文明”。在中国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竹不仅仅是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工具或用具,而且渗透到宗教、艺术、伦理等各个领域,传导与表现着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它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与文化传统、历史因由相联系 ,从而向读者传递了许多的信息。古老的汉字 ,自然也传递了华夏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丰富内容 ,尤其是传递出了中国主流文化———儒家文化的诸多奥秘。一、“儒”、“士”与尊儒传统自先秦孔子之后 ,儒学便闻名华夏宇内 ,成为诸子中的显学 ,到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之后 ,更成为“国学” ,大盛于天下。大哲学家罗素在《中国之问题》一书中就称中国“以孔子伦理为准则而无宗教”。意思是说 ,儒学在中国充当了准宗教的地位。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 ,儒学事实…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在其绵绵5000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为世界精神文明的建设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社会主义的文化艺术事业在继承民族艺术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世界各国文化艺术的精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了前所未有的青春和活力,得到了蓬蓬勃勃的发展。一、中国艺术教育事业发展脉络在现代教育史上,中国正规的专业学校艺术教育起步于1912年的“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但在1949年以前,专业艺术教育事业基本上是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长期得不到正常的发展,到…  相似文献   

12.
张云 《大理文化》2007,(5):51-5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的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其中儒家文化的发展及演变是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主线。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一般道德观念形成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之观念渊源及其表现郑小江如果从宏观上把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加以比较,人们往往会得出一个结论,即:中华民族的求生欲望特别强烈,中国人对生命的珍惜态度令人叹为观止;中国百姓在生儿育女的问题上倾注了更大的精力、花费了更多的心血。因此,在中...  相似文献   

14.
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结着和展示着一个民族共同体的生存经验和价值观念。伽达默尔说:“节日就是共同体的经验,就是共同体自身以其最完美的形式来表现。”(伽达默尔:《全集》,第8卷,图宾根,1993年,第130页)中华民族是一个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民族,它的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容,而其核心则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清明节形成于唐代,  相似文献   

15.
中华德治传统所蕴含的重德思想和民本精神,对我们实行以德治国,推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中国民主化、法制化的进程中,以忠君为核心、以人治为特色的中华传统德治,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越来越多的负面价值,阻碍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只有实行德治传统的现代转换,用现代新道德代替传统旧道德,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并将其纳入以人民为本位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之中,才能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8月19日在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这样高屋建瓴的评价,值得认真思考。他又说:"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为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优势,挖掘并运用好这种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就要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观与民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观与民族关系冉光荣近些年来,学术界关于中国民族关系,特别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讨论甚为炽烈,领导标新,精见纷呈。如对现有论著简单归纳,中华民族凝聚力至少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我国现今56个民族已历史地融合为统一的、复合的中华民族,形...  相似文献   

18.
传统美德与人格塑造阎文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义之邦著称于世。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传统美德,包括各种道德规范和伦理学说中的精华,是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与每个人都有极为密切的联系。从自然经济到计划经济,再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人们...  相似文献   

19.
秦汉大一统国家及其制度和文化的建立和形成,是自春秋战国以降数百年间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发展的结果。考察以中华民族凝聚力为柱石的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创立及其制度和文化构成,对我们今天“振兴中华,统一祖国”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安国楼 《寻根》2003,(6):122-129
在南方客家地区流行上千年的民谣中,有一句是:“要问客家哪里来,客家来自黄河边。”客家先民的主体最初是由黄河中下游地区南迁的,他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家族,在相对恶劣、封闭的环境中长期居住和生活,其族群的聚合性没有因外来冲击而零离四散,从而形成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民系。由于是后来入居,所以,相对于土著而言,这些家族被称为“客家”。这一特殊民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素质和文化。而这种独特的素质和文化,正是根植于早先以中原地区为代表的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重视家族教育,无疑是客家人最具特色的传统之一,同时,也是对中国家教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