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琦栋 《江苏教育》2009,(7):123-123
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是由公办邗江中学与民办润扬中学组成的教育实体。学校提倡“合道德”的学校教育,寻找中学教育新的行走路径:以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为目标构建“道德课堂”课程教学结构体系,不断完善教室课堂、校园课堂、社区课堂,让学生过合道德的课堂生活,让中学成为学生人生最重要的奠基阶段与终身美好的记忆。  相似文献   

2.
论走向体验之路的学校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普遍存在着实效性低下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恪守着一种“知识德育”的路径,用道德知识的传授代替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把德育过程等同于道德知识的认识过程。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在体验中,通过反思和实践去学习,是“做中学”与“思中学”的结合。在德育中引入体验式学习,有利于学校德育回归本真、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感、提升道德反思力、升华道德境界。营造体验型的学校德育文化氛围、创设体验型道德情境、组织开展体验型道德实践、开发体验式德育教材等是体验式德育实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道德教化与法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注重三维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链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学生给予学法指导,其中撰写小论文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文章作者针对中学道德与法治小论文撰写中存在的“不新”“不精”“不融”等问题,从“写出新意”“短小精简”“事理交融”三个方面展开了综合论述,对小论文的撰写进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4.
“德目教学法”是以政治教材中提炼出的中心德目把握教学内容,展开教学环节,培养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的教学方法。中心德目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统一的目标和内容,同时,“德目教学法”的释义、点拨、拓展、运用四个环节,可以规范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使之有序有效。“德目教学法”有利于解决中学政治学科内容庞杂、课堂教学结构松散、不得要领等突出问题,是一种容易掌握、容易推广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生态道德的提出是对人类发展问题理性思考的结果,是在人与自然道德关系认识的基础形成并随着人类认识自然的不断深入而发展。人与自然道德关系的认识,经历了“自然崇拜”、“人定胜天”、“天人合一”等思想的变化。学校教育对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生态道德教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然而,在“一切为了应试”的课堂上,漠视生命、扼杀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教师以“为学生的将来负责”等美丽的借口。从事着极不道德的教育教学。每念及此,不寒而栗。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江苏省邗江中学即提出并开始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道德课堂”。这一开创性的研究和探索引发了我们很多思考:教育如何尊重生命?如何构建有生命的道德课堂?怎样让生命在“道德课堂”里放飞?在“本期关注”中。我们以较大的篇幅,推出了一组文章,其中有江苏省邗江中学对道德课堂的系统思考及专家的评点;有省内部分理论工作者与邗江中学师生的互动对话;有邗中教师如何在教室、校园、社会等层面打造道德课堂的思考和做法;还有他们对“道德课堂”探索和实践历程的回眸。我们希望通过集中发表省邗中“道德课堂”的研究成果,能够引发广大读者的关注、思考,从而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从学校道德场建设的角度,介绍平乐中学对学校道德场的理解及开展“理解教育”的做法,包括通过让师生修改“理解歌”,在师生中征集理解性锦言,习练理解操等引导师生形成理解观,营造无形的学校道德场,以及加强教育科研,建设教师职业道德等。  相似文献   

8.
中学班主任要搞好班级的组织工作必须要依靠学生,要依靠学生就必须要了解学生。笔者认为:1.中学班主任了解学生应首先了解自己古人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中学班主任要了解学生,必须首先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就是要了解自己的职责,做好维护班级正常的教育和教学秩序工作,保证全班同学在参加教育活动中必须接受一定的纪律和秩序约束,抑制他们不要随心所欲各行其是;做好对全班学生进行“人的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在道德、心智、审美、身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做好学生发展的指导工作。因为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和“特殊期”。了…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中学德育存在的弊端之一,就是忽视对学生自律精神的养成。而自律精神的养成是德育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马克思说:“道德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础则是人类精神的他律”。儒家的道德伦理也注重强调主观修养与自我完善·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因此,中学德育应重视对自律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2004年秋季开学伊始,南京市某中学初中部的学生每做一件好事,都会得到老师送的一张与普通银行卡一般大小的硬纸的“道德银行”储蓄卡,卡上印着“阳光洒满校园,道德永驻心间”的字样。到该学期结束时,校团委将统计每位学生得到“道德银行”卡的数量,凡拿到“道德银行”卡数量多的同学就有机会获得“道德银行小卫士”的称号并受到表彰。报载,由于“道德银行”卡数量有限,不是所有做好事的学生都能拿到,所以班干部们会在班级日志上记录,在学期末评优时可以加分。一个时期以来,校园“道德银行”在国内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如浙江、湖南、江西等地都设有“道德银行”。而湖南湘潭大学的雷锋公司也是“道德银行“的一种表现形式。顾名思义,所谓“道德银行”,就是储存道德的银行,它是根据在校大中小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情况,将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的表现,按一定标准转换成“道德币”的形式存入“银行”,作为其在“道德银行”中的储蓄。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0月29日,记者应邀参加南宁市第十五中学公民道德建设系列活动之一的“班级道德建设责任书和家庭道德建设责任书签约启动仪式”。据校领导介绍,这一活动是学校根据本校师生实际,探索学校公民道德建设新路子,强化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又一举措。当天的启动仪式称得上是隆重热烈,南宁市教育局、南宁市文明办、永新区文明办及武警南宁边防检查站等单位的领导也莅临指导。面对这隆重热烈的场面,是“做秀”还是“新举措”,记者没有急于发稿而是静观其发展。事隔两个月后,记者再次来到南宁市第十五中学。一…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教师专业道德的研究严重滞后于教师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现实需要。要加强我国教师专业道德研究,就必须充分了解当前的师德现状。针对此现实需要,本课题研究从“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对待学生的道德”“对待教师集体的道德”“对待自己的道德”四个方面展开了对我国中学师德现状的调查研究,旨在为推进教师专业道德建设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认识模糊 ,并与行为表现脱节 ,道德内化存在“逆反心理”。改进中学德育要突出实效性 ,在内容上立足于“实”,在方法上取向于“活”,在过程中寓教于“情”  相似文献   

14.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针对当今乡村初中存在的学生道德失范、教师德育手段传统、教育效果较差等弊端,河北沙河市新城中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德育创新实践,探索了注重养成教育、以信息技术赋能多样活动、构建“道德银行”和“图说时政”德育模式、开发校本读本、关爱特殊学生、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进行家校共育等育人方法。  相似文献   

15.
责任是道德的核心。翻开中国厚重的历史,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无不彰显着先哲圣人对国家与民族的崇高责任感。在今天的中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德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网络技术的迅速拓展 ,已使我们进入了网络社会。从伦理学的层面科学审视网络技术 ,我们不难发现 ,网络技术尤如“双刃剑”。一方面网络技术引发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标准等的积极变革 ,从而为中学道德教育带来良好机遇 ;另一方面网络技术又对社会的道德规范、伦理发展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进而给中学道德教育带来严峻挑战。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网络技术对伦理道德的负面影响 ,积极寻求网络技术条件下道德教育的应对策略 ,无疑是中学德育的崭新课题。一  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智能化、技能化的信息媒介 ,其本身是没有道德人格的…  相似文献   

17.
谁“逃避了道德文明的教育”?成都市双流中学蒲光树马智强老师的《语文教学的世纪性思考》一文(简称《思考》,在论及“思想性、人文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时,认为“一代一代的学生,对于仁义、忠孝、诚信、廉正、勤俭等中华道德文明已经茫然无知,他们不重视也不懂得个...  相似文献   

18.
徐永初 《上海教育》2007,(5B):55-56
“独立、能干、关爱、优雅”是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的“IACE”育人目标。“独立、能干、关爱、优雅”,着眼于学生成长的人格主体、创造主体、道德主体和审美主体的培养,民族精神、生命教育等都属于其中的内涵,具有学生发展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武进 《中国教师》2007,(2):61-62
孔子重德,他说:“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孝悌、爱众、亲仁”置于“学文”之上。他在德育上的启迪自觉、注重行动的理念,以及扎根实际、引导自律的方法是很值得继承的。下面仅对孔子德育思想中的“三省吾身”与“推己及人”进行思考与引申,以期对中学德育有所启示。一、“三省吾身”——道德反思法道德反思法就是通过发言、交谈、书面等形式对自我道德认识与行为进行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促使自身道德水平向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德育方法。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他们喜爱的、乐于参与的活动中加深自我体验、感受和领悟,使道德认知在多层面的体验活动中无痕地内化为道德行为。一、引发情感体验,在体验中产生道德内需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活动性,是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在“玩中学”、“做中学”的情感体验中产生道德内需。因此,教学中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