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非常规群体性事件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信息对参与者的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前景理论为工具,构建基于主导信息与情感因子的个体决策模型以及基于主导信息流的群体决策模型,以此研究群体性事件中主体行为决策的内在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化解对策。  相似文献   

2.
平台型媒体媒介信任影响机制鲜有实证研究支撑,其中多数研究从媒介理论出发,对社会认知视角关注不足。媒介信任作为一种个体行为,是个体在调整对自身和环境认知的基础上能动反思,持续建构的结果。社会认知理论能够有效预测个体行为,提出“三元交互”模型,并重视个体的感知与能动反应,为媒介信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社会认知理论,通过全网音视图文各类平台用户的问卷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平台型媒体媒介信任影响机制和路径,重点考察个人激励与平台治理的直接作用和用户身份认同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个人激励与平台治理对媒介信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身份认同对媒介信任同样具有正向影响,同时身份认同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该研究启示媒介信任行为与个体和环境紧密相关,不仅要关注媒介信任的影响机制,更要基于用户思维建立激励模式,通过优化过滤机制加强平台治理,内外合力探索完善针对性的媒介信任建立体系。  相似文献   

3.
针对社会热点事件网络谣言信息传播行为,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出发,运用犯罪学领域中和技术和威慑理论,分析网络环境下,人们对网络谣言信息情绪化传播时对中和技术的运用,以及正式惩罚和非正式惩罚在规范网络谣言信息情绪化传播行为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 SEM)方法构建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人们信息网络情绪化传播行为的动机。结果表明:中和技术理论与社会热点事件网络谣言信息情绪化传播意愿正相关,会增强人们对社会热点事件网络谣言信息情绪化传播的意愿,正式惩罚、非正式惩罚和羞愧惩罚有显著负相关,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人们社会热点事件网络谣言信息情绪化传播行为的意愿。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信息感知倾向、信息介入、信息前台化行为及虚拟网络社区个体评价等对突发事件网络信息管理作用巨大,但相关的综合研究还不是很多。为此,该文拟深入探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介入、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感知倾向及虚拟网络社区个体评价间的影响机理与作用路径。[研究方法]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以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为自变量、以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感知倾向和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介入为链式中介变量、机构公信力为因变量,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相关信息耦合机理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抽样采集相关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法、层次回归分析法和Bootstrap法对数据进行检验。[研究结论]实证结果表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感知倾向在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与机构公信力之间起中介作用;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介入在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与机构公信力之间起中介作用;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感知倾向与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介入在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对机构公信力作用路径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显著正向...  相似文献   

5.
张坤 《情报科学》2023,(3):33-44
【目的/意义】构建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OHISB)影响因素的整合理论模型,以丰富OHISB领域的理论框架,助力全面理解用户OHISB的影响机制,为网络健康信息服务优化和用户行为引导等提供有益启示。【方法/过程】借助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对国内外70篇相关文献进行内容分析与范畴编码,从宏观层面提炼OHISB的影响因素,并构建OHISB影响因素整合理论模型,具体涵盖了6个主范畴,21个基本范畴和118个初始概念。【结果/结论】OHISB受信源、信宿、环境、情境和媒介要素的共同作用与影响,其中,信宿因素属于内驱变量,信源、环境、情境和媒介因素属于外驱变量。通过对5个要素进行整合分析,针对性地从信息发布方、信息搜寻者和政府组织及其他相关服务提供方层面提出若干策略建议。【创新/局限】构建了OHISB影响因素整合理论模型,为用户OHISB的形成或变化提供了系统解释框架,未来需对各影响路径进行实证分析以规避研究主观性。  相似文献   

6.
吴敏琦 《情报科学》2013,(2):92-96,101
围绕网络学术信息的搜寻策略、甄别和判断标准、信息获取的决定因素等信息搜寻过程,提出网络环境下大学本科生学术信息搜寻行为模式的理论框架。在该框架下,采取探索性因子分析、T检验、F检验等方法对实证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和分析网络环境下本科生学术信息搜寻行为的总体特征,以及性别、年级、专业和使用网络的起始阶段等因素对本科生在网络上搜寻学术信息过程中的行为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互联网作为信息生成与共享的重要载体,会助推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次生灾害发酵与舆情蔓延。发掘驱动非常规突发事件关联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及过程机制,是破解其次生灾害与疏导舆情累加效应的核心所在。[方法/过程]基于信息技术接受模型(TAM)的理论视角,以非常规突发事件为背景,采用问卷调研与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展开实证研究,剖析网络情境特征以及网络信息受众的认知-心理状态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整合驱动机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非常规突发事件关联网络集体行为意向是网络情境特征与信息受众认知-心理状态共同作用的结果;非常规突发事件关联网络集体行为意向具有情境依赖倾向,会受到媒介信息丰富度、网络社会联结强度两大因素的驱动;信息受众的认知-心理状态是网络情境特征驱动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重要桥梁。研究还揭示了TAM理论在网络舆情导向中的普适性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个体知识共享意向的社会资本透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知识意味着资源和权力,个体通常不愿意分享知识。在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组织内个体知识共享意向的决定因素模型。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社会资本的关系资源(信任、规范)和个体行为理念(自我价值感知、期望报酬)对知识共享意向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是社会资本结构资源的相关假设未获得支持。  相似文献   

9.
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研究网络集群行为的时间演变规律,即分析网络集群行为在不同时间段的表现,并比较不同阶段行为的异同。结果表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前期和中期相比,网络集群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行为强度排在前三位的是“网络舆情”行为、“人肉搜索”行为和“网络舆论”行为,排在最后三位的是“网络追杀令”行为、“网络恶搞”行为和“网络舆论暴力”行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中期和后期相比,网络集群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后期同中期相比,“网络流言”行为、“网络舆论”行为、“网络追杀令”行为和“网络集会”行为会加强,“网络审判”行为会减弱。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公共治理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运用。探究了政府、媒体、公民、NGO多元主体参与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公共治理模式,并剖析了这些主体在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时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针对困境的实践路径和对策:发挥政府的核心主导作用,健全网络法制体系和信息公开体系、加强舆论监督管理和官员素养建设;重视媒体的引导作用,引导健康舆论,监督政府行为;正确认识网民的基础治理角色,培养其数位素养和自律意识,提高其参与能力和监督意识;积极引入NGO参与治理,NGO扮演着政府机构的合作者和协助者角色,同时又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和民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通过对在线健康社区意见领袖交互行为的分析,探讨其识别、特征、影响和作用,为社区的良好运转和管理提供建议。[方法/过程]构建两级传播理论下的在线健康社区意见领袖模型,并以百度"自闭症吧"数据为例,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社区整体网络特征、意见领袖个体网络特征和用户间交互网络。[结果/结论]百度"自闭症吧"整体网络中间密集,边缘稀疏,具有小世界效应;通过中心度分析及k核分析发现识别出的意见领袖各项个体指标数值均偏高,处在整体网络核心位置,有效连接信息传播两级,推动信息在来源层、意见领袖层和受众层间稳定流动,为其他用户提供帮助鼓励;验证了所建模型并根据研究发现提出两点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舆情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彭辉 《现代情报》2013,33(2):27-31
网络舆情作为一种重要的舆情形式,以网络为平台反应了民众对社会形势和社会事件的态度和意见。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网络舆情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日益明显,因此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社会网络分析法在网络舆情方面的应用,以某一社会热点事件为例,进行了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舆情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了舆情信息并提出了舆情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信息系统的创新性使用行为能够提高个体工作效率,更好的发挥信息系统的价值,提高企业效益。本文从个体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出发,结合个人创新特质和社会影响理论,构建了个体创新特质和社会影响因素对个体创新性使用的研究模型。采用实验的方法,以53个小组(221个个体)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个体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社会影响因素中的主观规范和群体规范均对创新性使用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社会认同感没有表现出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政府与社会、公民之间缺乏有效畅通的对话沟通机制,导致公民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与不满。借鉴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的核心理念,剖析了政府在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时失语、禁语、后语和妄语的话语误区,提出了话语理论视角下政府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善治策略:疏通官民网络舆论场,搭建官民网络互动平台;善待意见领袖,善引网络舆论走向,掌握网络舆情主动权;完善网络立法,力促网络话语真实性;广纳民意,建立多方参与的社会讨论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信息需求的消费者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界定消费者网络信息搜寻概念和理论综述的基础上,从信息需求角度重点对消费者网络信息搜寻行为展开系列研究.构建了以信息需求为中心的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体系;描述并实证基于信息需求的网络信息搜寻行为过程化特征;对基于信息需求的网络实际信息搜寻量指标等展开研究与实证,为进一步研究消费者网络信息搜寻行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探究学术APP用户信息交互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增进其信息交互并实现学术APP高效运转,为促进学术APP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首先结合学术APP特点分析学术APP信息交互行为的过程,然后通过半结构化访谈获取原始资料,以Straussian扎根理论方法为指导,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式编码对学术APP用户信息交互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和关系梳理,分析各项主范畴对用户信息交互行为的内在关联和作用路径。[结果/结论]用户信息交互行为受到收益认知、个体因素、平台载体、平台管理与制度规范、社区环境氛围和信息内容的共同影响,其中个体因素方面的个体特征和个体需求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可进一步解析为用户、信息、平台和环境四个分析维度,根据研究结果向学术APP设计者、运营者和用户提出增进用户信息交互的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界定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基础上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要素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主要包括刺激性公共事件、网民共同经验、活跃的关键人物、大众传播媒介和相对隔离的网络空间五个方面.它们相互融合,共同促进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生成和发展,并且简要分析各要素所扮演的角色,探讨了网络群体性事件演化要素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评述美国当代图书情报学家埃尔弗瑞达.查特曼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其中包括对创新扩散理论、意见领袖理论、异化理论和满意理论的借鉴,以及信息贫穷理论、圆周生活理论和规范行为理论的提出。查特曼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借鉴其他社会科学分支领域的理论,其研究成果在图书情报界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对人类信息查询行为理论研究的丰富,而且为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的创新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9.
金帅岐  李贺  沈旺  代旺 《情报科学》2020,38(6):53-61
【目的/意义】为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完善与优化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过程】以信息搜寻行为理论为指导, 借助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三元交互模型,构建以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个人因素、环境因素为维度的三元交互模型,以 健康素养、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自我效能、情绪智力、信息检索能力、感觉迷失、健康焦虑这九个因 素作为变量,应用结构方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健康素养、感知易用性、自我效能、感觉迷失会影响用户 对健康信息搜寻的行为。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对用户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提供了结论和实证依 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研究结论对相关政府舆情研究部门、健康信息机构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对我国社会稳定有序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深入理解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挖掘群体性事件治理困境并形成学理逻辑,对于提高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能力,优化决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社会学习理论,以81例邻避型群体事件为研究对象,建立事件学习网络,进行网络关键事件识别和网络学习特征分析.研究发现,已发生事件的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