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行为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立意抽样方法在昆明市五华区和西山区各选择2所幼儿园,对247名儿童的主要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以及监护人的营养知识情况。在所有调查的儿童中,48.5%的儿童有睡前有吃东西的习惯;有71.5%的儿童在吃饭时存在挑食和偏食的情况;母亲的文化程度、是否是独生子女及家长的营养态度,与儿童饮食行为有关(均有P0.05)。家庭因素对儿童的饮食行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应提高父母的营养知识和示范意识,促进儿童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健康教育课程对高职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干预效果。『方法1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了498名高职学生的一般情况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应用多因素Lcgistic回归分析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评价健康教育课程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干预效果。[结果]高职学生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平均得分为9.48±3.34,总知晓率为(37.9±13.4)%,影响结核病防治知识得分的因素主要有学生层次(大专班与中招班学生相比,OR=2.56),通过电视获得结核病防治知识(OR=1.97)和父母受教育程度(OR=1.73)。利用自编的健康教育手册对前期调查学生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课程的干预结果表明,干预后学生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平均得分为21.35±6.78,总知晓率为(85.4±27.1)%,与干预前相比得分和知晓率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高职学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因此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开设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课程是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提高高职学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研究了家庭支持、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和自评健康的影响,得出:农村老年人健康的维护主要依靠的仍是家庭支持,社会支持仅发挥着补充作用;提出应在巩固家庭支持作用的基础上,提高社会支持的力量,从家庭和社会两方面为农村老年人健康护航。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农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法:选择农村患者35例,并且通过发放资料、自学以及讲座、示范性教育等方法。对患者进行认知、营养、饮食以及运动等干预,通过干预前后对比,了解患者各项生理健康指标,干预时间确定为半年。结果:经过医生的干预之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明显上升,生理健康情况也有所好转。结论:适当的对农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对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患者的寿命。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数据,对农村未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与在婚、丧偶、离婚的农村老年人相比,未婚老年人在自评健康、自理状态、生活习惯、居住条件、收入状况、社会参与、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均处于劣势;近1/3的农村未婚老年人认为自己生活不幸福.影响因素分析的回归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农村社区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的需求,为开展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和制定内容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市老年人1600人进行调查.结果:农村居民健康体检以及健康意识的薄弱,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的了解比较少.结论:居家养老护理要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进行开展,农村社区要加强居家护理知识的宣...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的健康处方对提高全人群高血压的控制率的影响,寻找适宜的干预处方与健康生活模式。方法:选取35岁及以上社区居民(约4万人)作为重点目标人群,通过三年时间,设计量化的饮食、运动、限盐、限酒及药物等综合干预健康处方,使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知、信、行向健康的方向转变,提高高血压的管理率和控制率。结果:目标人群通过三年时间,设计量化的饮食、运动、限盐、限酒及药物等综合干预健康处方,对高血压知、信、行向健康的方向转变,提高高血压的管理率和控制率。结论:量化的饮食、运动、限盐、限酒及药物等综合干预健康处方,提高了高血压的管理率和控制率,使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知、信、行向健康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湘西地区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湘西地区大学生健康素养提升路径,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从地处湘西地区腹地的吉首大学随机抽取400名大学生,对其健康素养进行问卷调查,运用T检验、F检验等方法,分析湘西地区不同特征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结果:湘西地区大学生健康素养平均总得分为22.87;健康知识和理念平均得分为11.69;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平均得分为7.35;健康技能平均得分为3.84,其中医学类专业学生健康素养总得分高于文科类和理工类专业学生。女生健康素养总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得分均高于男生(P均口0.05)。性别、专业、生源地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均对大学生健康素养有一定的影响。结论:湘西地区大学健康素养总体水平偏低,学校应针对不同特征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提出不同提升路径,进而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CLHLS)2005年的数据在控制个体社会人口学特征变量之后,考察了地区收入不平等、健康对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得到了三个基本结论:首先,收入不平等对我国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且它主要是通过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间接地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其次,收入不平等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它对农村老年人的负面影响要远大于城市的老年人,而且在控制了健康变量之后,收入不平等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依旧在10%统计水平下显著,对城市老年人不再显著;最后,收入不平等对有无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有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幸福水平更高,收入不平等对他们幸福感的负面影响相对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10.
郝梦囡 《科技风》2013,(21):227
在诸多风险之中,健康风险对农民家庭的影响可谓直接和持久,在我国占70%人口的农村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整个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能完全覆盖,绝大部分家庭还无法享受到普惠的社会保险。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农村商业人身保险的现实意义在于对于帮助农民家庭分散健康风险,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本文对影响我国农村人身保险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医学生自信的影响因素,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开展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某高校医学部部分在校生进行调查。结果:该校医学生群体中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为378人,所占比例为66.0%;医学生自信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家庭住址和所在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校心理教育部门应当重点关注男生、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和高年级学生,可通过举办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或通过开设心理健康微信公众号,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自信水平,以促进他们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农村社区的老年抑郁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表、老年抑郁量表(GDS)对298例农村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98个调查对象中14.8%(44人)为重度抑郁,37.6%(112人)有轻中度抑郁,不同文化水平、居住方式、自评健康状况的老年人的抑郁情况存在差异,单因素Ordinal分析显示文化水平低、独居者、自评健康状况不佳者抑郁症状水平较文化水平高、非独居者、自评健康状况较好者高。结论:农村社区老年抑郁情况较为严重,需加强对农村社区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3.
制度、家庭和经济是影响两性平等并使性别不平等持续存在的重要因素。由于社会分工和社会观念影响,女性在社会生产和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低于男性,导致了两性间的收入不平等,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晚年生活更易陷入贫困。在新城镇建设中,大城市郊区的就地城市化对传统农村家庭养老方式带来了重大冲击,社会保障成为这些地区农村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调查显示,两性间的收入水平差异仍然存在,经济独立性差仍是女性农村老年人的主要社会经济特征,并且贫困女性老年人的保障状况依然令人担忧。在就地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加强养老政策体系的性别公平设计,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对女性农村老年人收入的支持度,才能推进两性获得同等的养老权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拉萨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性病、艾滋病问卷调查结果,为相关防治、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2014年,对首次到自治区疾控中心性病门诊就诊的622名年龄在15周岁及以上的男性就诊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获取该人群的基本情况。对其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并采集血样进行HIV、梅毒、丙肝检测。结果 2010~2014年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性病防治研究所共监测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622人;共检测出HIV感染者9例(1.45%);梅毒感染者217例(34.89%)和丙肝感染者4例(0.64%)。被调查者中艾滋病知识正确知晓者355人,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7.07%。结论门诊男性就诊者多为性活跃期人员,年龄跨度比较大,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和梅毒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就诊者存在知识和行为分离的现象,对艾滋病认识的水平较低,应该对性病门诊就诊者开展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控制艾滋病经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相似文献   

15.
《金秋科苑》2013,(22):40-42
长寿是健康的标志,很多人年过半百就已经疾病缠身了,这不仅和生活方式、饮食方法、生活规律有关系,更应该和心态有关系。很多老年人虽然也注重自身的饮食和生活,但是心情每天都不愉快,甚至经常发生家庭争执和吵架的家庭,老年人更难长寿。这因为老年人的心态不够好,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美国杂志一项科学家的调研报告吧,看看600位健康老人的长寿秘诀。  相似文献   

16.
汤盈 《内江科技》2011,32(8):36-3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对宿州市市区和农村六所中学893名中学生进行健康知识与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宿州市区中学生对健康知识知晓率普遍高于农村中学生;在健康行为方面,市区中学生在吸烟、喝酒、网络成瘾等不良行为高于农村中学生;而农村中学生的不良饮食行为、不良体育锻炼行为均高于市区中学生,体育锻炼内容单一。本文旨在加强农村中学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克服各种危害健康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西藏地处高寒的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条件较为艰苦,要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良好的体质健康状况是基础,不容忽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探讨藏族大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及纾解路径,认为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和作息规律;对体育锻炼认识、场地器材不足以及社会发展、经济进步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影响藏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社区等的共同努力,为藏族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增加营养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利用课堂、网络等开阔锻炼视野;增强体育价值观的培养,逐步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  相似文献   

18.
《软科学》2019,(1):104-108
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6)数据,采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老年群体在互联网使用上的差异,并针对影响老年群体使用互联网的重要因素进行论证。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婚姻状况的老年人在互联网使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年龄、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不同的老年人在互联网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健康水平对老年人是否使用互联网不存在显著影响,但记忆力较好的老年人更有可能使用互联网。此外,文化娱乐支出和旅游支出较高的老年人更加倾向于使用互联网。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大学生健康知识及行为习惯,为今后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保定市某高校为调查单位,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8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对健康概念总知晓率为91.4%,对急救与避险知识、常见传染病知识知晓情况不高;存在不吃早饭,手机成瘾等不良行为习惯。结论:大学生健康知识掌握不充分,行为习惯存在诸多不足,应该根据其特点与需求,开展相关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江晖  钱敏 《科教文汇》2015,(1):82-83
幼儿的饮食行为受到生物因素、幼儿园及家庭的多方影响,其中家长的影响更为持久和广泛。为了解我园3~6岁幼儿家长的饮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采用随机抽样选取本园210名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家长自身饮食知识匮乏,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忽视幼儿饮食习惯的培养,从而导致幼儿也不同程度存在各种不良的饮食行为和习惯。结论:在对幼儿进行饮食营养教育的同时,更要关注对家长的教育,幼儿的饮食行为与家园社区密切相关,应保持家园一致,共同维护幼儿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