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编辑主体论     
针对文化产品缺少个性及“无错不成书”的现象,文章提出,应该确立并贯彻编辑主体论。编辑主体论坚持编辑主体在编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发扬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一方面,编辑主体通过编辑活动,充当了文化设计师的角色;另一方面,编辑通过学术建树来证实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社会存在。确立并贯彻编辑主体论,在当前有着极为深远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编辑活动的不同语境及社会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活动作为人类精神生产的重要形式,是以传播思想、观念、价值为目的,以相应的技术、规模、效率为手段,对精神产品的原型进行选择、加工、再创造的社会化过程。同时,编辑活动是带有价值交换性质的社会行为,它对各类精神文化产品的整理和选择,实际是对传媒的社会倾向和文化品味进行评判的过程。这种活动的规范性,在于既不能以个体的情感和好恶为标准,也不能脱离自身的形式与语境,因而具有鲜明的社会学特征。编辑学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只能从普遍的编辑形式与义理的结合中发掘资源。  相似文献   

3.
编辑是社会文化建构的把关人和守门员,在社会文化建构中居于重要地位,因此,编辑主体必须在其稿件的审理过程中实施宏观控制,即政治导向控制、价值倾向控制和学术质量控制。为此,编辑主体必须努力做到不断加强政治修养,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努力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对社会文化的宏观把握与控制;加强哲学修养,提高理论思辨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使编辑主体的知识结构得到提升和优化,加强编辑选择过程中的宏观控制。  相似文献   

4.
编辑活动是一个社会化过程,它通过对精神产品的原型进行选择、加工、再创造的方式,来传播思想、观念、价值,最终达到文化缔构和文化承传的目的。这一过程本身,充分体现了编辑活动特有的文化性和社会性。而这个社会化过程的实施和编辑行为系统的运作,都是由编辑主体具体承担的。因此,要把握整个编辑活动的全过程,还要对编辑主体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且对编辑主体的研究,又不能只停留在对主体自身结构特性的孤立分析,更要对编辑主体存在的文化背景进行考察,从编辑主体同其存在的背景关系中把握主体。人们对信息、知识、文化的渴望和拥占…  相似文献   

5.
编辑活动是主体与客体的双向对象化过程 ;从方法论的角度论证编辑活动是社会文化活动与生产产品的物化过程的辩证统一 ,具有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双重选择 ,其产品———出版物 ,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6.
学术期刊编辑的人文精神与职业道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期刊编辑既是精神文化产品的把关人和人文精神的守护者,也是编辑职业道德的实践者。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是形成编辑良好职业道德的核心,在编辑活动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正确地认识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主动追求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将终极关怀意识贯穿于学术期刊编辑的全过程;从历史发展和文化建构的角度看待编辑的职业认知与自身价值;弘扬主体精神。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困惑。在新形势下树立良好的编辑职业道德,要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将人文精神贯穿于编辑道德修养的全过程;要有热爱编辑事业的敬业精神;完善自我,加强自己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7.
编辑活动即从旧有文化和新的文化中选择优秀的东西,缔构社会文化作为历史留给人类、流传世界。编辑活动有三大功能:参与缔构社会文化;传播社会文化;再创造转化。编辑的权力,按照政治的、学术的和经验价值的标准,代表社会选择文化产品,决定什么样的社会信息进入编辑系统,从而进入社会传播领域。编辑的责任,在编辑活动中,既要遵守社会为其制定的行为规范,又要受到社会政治和经济、道德、法律、思想、文化的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历史的意义说,学报编辑是本职的主体;在人类文化建构活动中,学报编辑是作为社会代表进行文化选择的;编辑活动是使人类文化得以留存和传播的重要中介;学报编辑以别人的智力成果为原料,重新进行加工和生产,编辑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相似文献   

9.
编辑主客体是编辑活动中的主要构成对象,也是编辑文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编辑主体是指具有合理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素质结构相融合的能够对出版物这种精神产品进行选题、组稿、加工、编排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的设计者。编辑客体是编辑主体业务活动的对象,是为编辑主体所接受、认同的并由读者共同参与创造的具有高质量的精神产品。二者的关系是在编辑工艺流程中通过评价、鉴赏、选择而形成的。编辑客体的内容和形式制约着编辑主体的认同尺度。  相似文献   

10.
精神产品个体的认识和审美括动、逐件式生产、首创性和独创性的三个特点决定了精神产品必须经过传播才能实现其实用价值。编辑活动就是从众多的精神产品中选择出精品传播给消费者,这就决定选择是编辑的主要功能。这种选择是文化的选择、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  相似文献   

11.
编辑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在当前就是要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对社会主义文化主流的把握,恪守社会人文精神与人类的本性关怀,并将这一文化坚持实践于具体的编辑活动当中。编辑活动是一个充满积极性的文化选择活动,编辑主体依据自己的文化使命,对不同的文化产品加以甄别、判断,然后进行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有效地支持着当前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社会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00后”大学生的特点:价值取向多元,思想活动差异性增强,表现出更强的包容性;主体性显著,思想活动独立性增强,表达自我的意愿强烈;能动性凸显,存在接受心理抗拒,对教育形式和内容有新要求。而“剧本杀+思政”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依托主流价值观,寓教于乐易接受;宣传正能量主题,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情景模拟感染力强,适用范围广泛。积极探索“剧本杀+思政”的实现路径,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编辑活动是编辑根据社会文化需要 ,确定具体指导方针 ,运用符号媒体与讯息载体 ,组织精神生产 ,并对产品进行采集、鉴审、选择、加工、编排与组合 ,缔构成特定模式 ,使之成为文化传播载体。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是编辑活动的普遍规律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编辑思维活动的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编辑活动中作者导向的两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信息的传播过程中,编辑处于信息传播的中枢地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编辑的选择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给读以导向作用,另一方面,编辑主体根据社会化建构的需要和编辑主体对化建构规律的理解,通过与作的交流对作起一定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社会化的健康发展,但是,在现实的编辑选择活动中,编辑对作的导向存在种种误区,从而给编辑的选择活动造成这样或那样不利的影响,误区之一,以于名人作,编辑不善于自己的编辑思想、选题意图,特别是自己独到的见解告诉对方,更不愿提出不同的观点和否定性意见,不敢正其谬误,从而达到不应有的出版效果,误区之二,对于一般作,又往往越俎代疱,缺乏协商精神,这样会引致作的反感与抵触,从而造成作导向的失败,在编辑工作中,应该克服和消除作导向的误区,使编辑对作的影响完全转化为正向的和积极的,要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编辑能力,克服名人“晕轮效应”;正确认识编辑自身的作用与价值,充分发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以理服人,用心交流。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尚虚倾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道、佛三家,在认知方法和价值取向上,都重内求,轻外知;重主观精神,轻客观世界;重道德完善与社会和谐,轻实事功利和自我存在。  相似文献   

16.
<正>编辑作为精神产品的传播者,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审读和加工作品并使之流传的再创造活动,编辑的活动总是在文化范畴内进行的,是人类重要的文化传播的活动之一。编辑对文化的选择贯穿于编辑活动的始终,并涉及到编辑活动的各个环节。编辑的文化功能最重要的就是选择,以其对时代文化命脉的深刻把握,促进文化产业的加速发展和繁荣。[1]  相似文献   

17.
编辑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劳动者,是组织、审读、挑选和加工作品使之适合流传的再创造活动,编辑活动总是在文化范畴内进行的,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编辑活动离不开文化,文化在编辑的活动中得以发展.在编辑活动过程中,编辑通过对文化的选择、组构、传播、积累,实现对社会文化创造性的贡献,从而使人类文化不断深化与进步.  相似文献   

18.
徐健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2):147-149
以美的观点来审视和观照编辑实践,“美”存在于编辑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可谓编辑活动就是发现美、创造美的活动;因此客观上需要编辑具备一定的美学素养并应用于编辑实践的审美创造中,为社会提供具有审美价值和意义的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19.
编辑活动是编辑人员是在文字环境下整理选择具有文化属性的资料或文稿进行的创造活动,而编辑人员是这一创造活动中的角色.编辑角色具有多元性、转换性、不确定性,而编辑角色的文化属性或文化价值属性随着编辑角色特点的变化得到逐渐丰富.  相似文献   

20.
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是决定教育功效的前提,它的科学定位既要服从社会现实及发展的需要,又不违背教育内在的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不能单纯只讲适应市场经济,更要讲超越市场经济;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以单一、片面的特长能力为标准,更要有全面发展的素质;他们的价值取向既要讲个人价值的实现,更要讲社会价值的贡献;既要实现社会的物质利益,又要达到社会所要求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