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在组织正面战场作战的同时,还开展了敌后游击战。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在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支持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组织发动沦陷区的民众抗日运动方面均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共和沦陷区民众的支持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既在正面战场作战,又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国民党军队的敌后游击战,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日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但国民党的阶级本性决定了它既抗日又反共,不敢真正发动群众,最终导致其战斗力愈益下降,游击区不断缩小,作用也日益降低。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问题长期受到忽视,近年来的研究取得进展,但对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作用问题研究依然很薄弱。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作用随着当局的抗战态度而变化。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对正面战场起到一定的配合作用。在1943年8月以前的相持阶段,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仍然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没有产生全局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在组织正面战场的同时也开展了敌后游击战。国民党的敌后抗日游击战是以失败告终的。文章从乡村政权建设的视角分析了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走向失败的原因:国民党虽然在基层政府建构、基层政党建设、基层社团控制等方面加强了敌后乡村政权建设的力度,但其所采取的政策违背了敌后人民的利益,得不到敌后人民的支持,因而未能建立稳固的乡村政权。国民党乡村政权建设的失败是其敌后游击战难以长期坚持,最后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除在正面战场进行正规战外,还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国民党军队的敌后游击战在配合正面战场,扰袭日军后方,牵制、消耗敌人上发挥过积极作用。由于国民党对敌后游击战的战略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在战略战术、根据地建设、技战术素质及政治心理素质等方面都不能适应敌后游击战的要求,加上其军队自身的腐败,导致战斗力愈益下降、游击区不断缩小,作用日趋降低  相似文献   

6.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民党开展敌后游击战,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抗战时期两党的合作情况。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在敌后游击战中相互配合,共同牵制日军在正面战场的进攻;进入抗战相持阶段后,国共两党在敌后游击战中依然维持合作关系,只是合作效果受到国共摩擦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过去一般将敌后战场抗战与中共军队敌后抗战等同起来。自20世纪80年代起,即有论者论述国民政府军不仅在正面战场抗战,也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最早发表文章的是潘荣、肖前《抗日战争中的敌后国民党军》一文(载《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4期),后有戚厚杰《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初探》(载《军事历史研究》1990年第1期)和韩信夫《试论国民党抗日游击战场》(载《民国档案》1990年第3  相似文献   

8.
抗战初期毛泽东论正面战场李分建从抗战爆发到武汉失守,是国共两党风雨同舟、精诚合作的岁月,毛泽东在指挥八路军、新四军进行敌后游击战的同时,密切关注着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发展,并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向国民党提出了不少极其宝贵的战略与战术建议,对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  相似文献   

9.
抗战爆发之初,李宗仁和白崇禧极力倡言“焦土抗战”理论,表达了要“与侵略者作殊死之抗战”的政治方针和决心,也概括了在敌后开展游击战的战略战术思想。白崇禧系统地论述了游击战的意义及其与正规战和正面战场的关系,推进了国民党军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理论与实践,对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场的开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事当局派出大量军队在沦陷区开展游击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遭到失败。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失败是各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阶级本质是根本原因。阶级本质决定了国民党军队脱离民众、国民党军队的腐败和战术错误,最终导致国民党的游击战失败。  相似文献   

11.
<正>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着两个战场:一个是国民党军作战的战场,叫正面战场或国民党战场;一个是八路军、新四军作战的战场,叫敌后战场或解放区战场。近年来,随着抗日战争史研究的逐步深入,已有人对两个战场的状况及相互关系作了不少有益的探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统一体中相互依存而又相对独立的两个方面,轻视其中任何一方,都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着两个战场,即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正面战场,以国民党抗战为主;敌后战场,以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游击队等武装力量抗战为主。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共御外侮。八路军陆续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在华北战场上,我115师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刘伯承的129师火烧了阳明堡敌军机场,贺龙的120师开展雁北游击战,有力地支持了正面战场。1937年11月8日太原陷落后,八路军成为华北抗战主力军,创建了一批抗日根据地,创造和运用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等战法,八路军遍地开花的游击战在华北战场上拖住了日军30万人、13…  相似文献   

13.
<正>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必然结果。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抗战之初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推进,不可避免地使一部分国民党正规军留驻敌后,他们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的启发和影响,为求生存与发展,在敌后先后开辟了豫东、山西、浙西、鲁中、海南等游击区,创建了一些根据地。国民党创建这些游击区、根据地的目的虽然比较复杂,且具有两重性,但在中日矛盾始终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主要矛盾的前提下,国共两党携手合作抗战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主流,敌后国共两党自成体系、各自为战的游击战,整体上看合作与斗争相互交织,但我们应该首先肯定的还是合作的成份。当然,阶段不同,又有变化。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国共两党对敌后抗战的重视程度,抗战路线的制定以及抗日态度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大量历史史料,论证剖析了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之所以失败,共产党敌后游击战之所以成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史学界对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战场、正面战场进行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研究。不少文章提出了“国共两党的军队分别担负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这“正面”与“敌后”已经成为国民党军队对日作战和中共领导下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抗击日寇两个战场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充满矛盾的历史现象.尽管两个战场存在着对立和斗争,但相互配合、互为依存的关系,也贯穿在整个抗战期间,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两个战场的配合作战,成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抗战八年中,国共两党都在敌后领导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以抗击日军的侵略。两党在开展游击战的决策时间上存在先后差异,中国共产党于1937年8月洛川会议上正式确立开展抗日游击战的方针,国民党则在1937年冬据白崇禧提议而作出开展敌后游击战的决策。由于双方决策时间不同,影响了两党对游击战的实施和时机的把握,从而使得两党敌后抗日游击战的发展及结局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都在沦陷区开展游击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军队挑起国共磨擦。国共磨擦是国民党军事限共的主要形式。国民党的限共磨擦并未达到目的,反而加速了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失败。  相似文献   

19.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日战争.在抗战之前和抗战之初,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地区坚决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可以抗日的党派和阶级,准备和推动了平津抗战和华北抗战.八路军开赴山西前线,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严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11月上旬忻口、太原失陷后,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基本结束.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作战的正确方针,推动了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开创了华北抗战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考察,认为当时国民党对日作战是相当努力的,其所制定的军事战略方针也比较符合具体的军事情势,并达到了基本的战略目的,同时,正面战场作为当时国共双方共同抗日的主战场,为敌后战场的顺利开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尽管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存在一些消极的因素,但其在抗战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应给予必要的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