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一、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一)小学生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概念小学生心理问题是小学生在身心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冲突、困惑、挫折、烦恼等心理失衡、失调和失误等心理状态不良、不适应学习、生活和社会的现象。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发展性心理问题。通常是在人格完善和心理成熟过程中产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具有暂时性、不确定性和普遍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调节,实现心理调适。因此,一般性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解决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前提。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的许多心理问题,凭个体主观能动作用难以或不能自我调节,又不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帮助、引导和教育,就会呈现出持续性的不良心理症状,产生心理偏差、情感偏差、人格偏差和行为偏差,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妨碍小学生健康的成长,我们把这种消极的心理现象称为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阿坝藏羌自治州汶、理、茂三县987名小学生(1—6年级)的自拟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及425名家长相应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该地区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情绪情感等主流较好,但少数学生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习压力导致的焦虑心理,人际关系中不良适应导致的失范行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家长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社区环境等。而广泛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引导儿童健康成长,克服家庭、学校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调查显示,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而且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和行为问题,如任性孤僻、焦虑、神经衰弱、学习不良、厌学、逃学、违纪等。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警钟已经敲响。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1.学习压力过大而今,中学生面对的来自学校和父母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学校一味追求升学成  相似文献   

4.
儿童行为问题和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儿童精神卫生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而家长对儿童心理知识的了解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对小学生的心理教育。目前的文献主要从家庭和社会环境、小学生的个体因素和学校教育等方面对小学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在现在的小学课堂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不仅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状况,也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并且对课堂的秩序产生干扰。本文通过对小学生课堂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课堂不良行为是造成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课堂不良行为不仅会影响学生本人的学习,也会影响班级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甚至诱发其他心理与行为问题。众所周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家长、教师等微生态系统因素的影响较大,许多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形成与微生态系统因素的不良影响密切相关,因此,对课堂不良行为的干预,不仅应着眼于学生,还应该着眼于其赖以生存的微生态系统因素。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心理及行为问题也称心理及行为偏异或偏常。主要发生于儿童期,常表现为行为不足、行为过度或不恰当行为。虽然这些问题多为暂时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但如果不能及时矫正,也会对幼儿的心理及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影响幼儿的正常生活和活动,阻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导致成年后的心理缺陷和适应不良,甚至影响家庭的幸福、集体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国内外调查表明,幼儿心理及行为问题,在其群体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且种类多、分布不均。1998年11月,本研究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  相似文献   

8.
儿童学习障碍不仅仅是一种认知障碍,同时还有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包括:多动和注意缺陷、焦虑和抑郁、攻击和违纪,以及社会交往不良等。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学习障碍儿童自我概念较低、家庭不良环境影响等。教育者可以通过认知训练、合作学习以及塑造新行为等策略干预和矫正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身体迅速发育但心理发展却相对平稳的矛盾冲突期。这种身心发展速度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身心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心理困扰,常导致初中生一系列问题行为的发生,主要表现为学习适应困难、情绪障碍、人际关系紧张和品德不良等。学校、家庭和社会应采用多种心理素质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以预防和矫正问题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现如今,行为偏差已经成为小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并且集中体现在厌学、逃课、撒谎、自卑等心理和行为。因此,学校和教师在关注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成绩时,也必须高度关注他们发生行为偏差的原因并对其及时纠正。在这期间,学校和教师可以和学生家长、社会、心理辅导机构通力合作,为矫正小学生行为偏差做出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测查了学生学业成绩、同伴交往与问题行为间的关系。发现学业成绩不良者和受同伴排斥者的问题行为比其他学生更多、更严重,他们都表现出与学习有关的过失行为和攻击性行为。这一结果为“学业失败和交往失败所引起的心理挫折是产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因”这一理论推断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适应不良与学校的教育指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生的适应不良与学校的教育指导天津教育学院王丽芳据天津市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对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统计研究,适应不良始终是影响中、小学生学习效率及产生某些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因。适应,是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而言的,即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它包括:个体与其所处...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学行为问题的分析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在学生成长中起关键作用,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塑造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正常的心理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各种行为问题对学生的发展以及对教师自身都有消极影响。北京基教研中心科研人员研究发现,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困扰,如厌学情绪、学业不良、注意力障碍、学习焦虑、学校恐怖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师源性伤害,同时会有损教师的形象,影响教师的威信。  相似文献   

14.
在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或工作,其效率和结果大多会令人满意;相反,在心情郁闷、厌烦、紧张的状态下学习或工作,则往往会效率低下或劳而无果。在学校里,不良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寻求小学生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探索培养其良好心理素质的策略和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我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来谈一些具体的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5.
学校心理学与学习不良儿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心理学研究5~18岁身心有缺陷和学习困难的“问题”儿童与青少年,学习不良儿童是其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学校心理学的发展为学习不良儿童的研究方法,学习不良儿童的评价、鉴别、诊断,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以及教育干预措施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活动理念】拖延已成为许多人生活、工作、学习中经常性的不良习惯。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对学生而言频繁的拖延行为容易形成不良习惯,不仅会导致个体学业成绩下降、学习效率降低、生活压力骤增等不良结果,严重情况下还会对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伤害,引发不良情绪和心理反应。因此,针对小学生拖延行为的探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错误的道德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在中学里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虽属少数,但消极作用大,经常干扰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有的带坏其他同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研究表明13-15岁是初犯品行不良行为或劣迹行为的高发期,15-18岁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峰期。这说明中学生中不良品德行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新形势下犯罪“低龄化”的趋势,给中学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重视不良品德行为学生的矫正教育,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及教育干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中的每一个个体,注重教育质量整体的提高,而学生学业不良问题也一直倍受关注.国内外研究表明,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突出表现在社会适应、违纪行为、焦虑抑郁情绪、自杀倾向等方面.文章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的主要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探索学业不良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干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许多离异家庭的子女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健康情况受到抚养人的直接影响。离异家庭青少年子女往往会产生被抛弃心理与失落心理、缺乏安全感、愤怒的心理和攻击的行为、行为退缩和逃学厌学等问题,作为家长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认识,同时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给孩子创造一个爱的氛围,帮助孩子处理好与学校的关系,适应新的家庭环境,使离异家庭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问题行为是问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阻碍他们身心健康。影响他们智能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这些行为的扰乱性和对学习的影响都较大,需要长期耐心教育来加以矫正,若不及时矫正可能导致心理失常和行为变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