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调查发现:教研组活动是教师常规化、制度化的专业活动,对教师的教学专业知识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处理教材的经验是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教龄的长短并不显著地影响教师如何看待教研组对课程知识、教材知识、方法知识等三类教学专业知识发展的重要性.学校教师要充分认识与挖掘教研组的教师专业发展价值,努力构建"和谐、团结、进取"的教研组文化.  相似文献   

2.
教研组是学科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的基本组织,也是学校对教师进行日常管理和考核的基本单位。可由于教研组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使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教研组长的角色扮演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笔者认为,作为教研组长应该扮演好以下几个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课改的关键在教师,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教研活动,因此,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是推进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保证。几年前,我们曾对全区小学数学教研组作过调查,发现不少学校的教研活动存在着诸如活动无序化、形式单一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但使教研活动成为摆设,更影响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为此,我们选择了本区西部一所小学作为对象,研究如何通过校本教研改变薄弱教研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基地,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组织。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加强区域性中小学的教研组建设,总结教研组建设的经验,更好地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更好地发挥教研组在学校教研活动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一定的时期内对区域范围内的学校进行优秀教研组的评选。本人参与了某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组,并承担了“某区中小学优秀教研组建设文献资料”专题研究,下面对专题研究的现状作粗浅的分析并提出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研组的建设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教研组是学校和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个基层组织,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教研组的制度、活动内容和活动气氛,都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教研组作为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的基层组织,在学校里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据我们的调查,大多数的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教研活动的内容随意性强,不能对教师的业务起到指导帮助作用。显然,这样的教研组对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没有帮助,更无法提高教师的教育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为使我校教师具有宽厚的业务  相似文献   

7.
教研活动是教学毪火工作的先导,教研组是教师教研活动的重要组织及参与场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地。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教师个人专业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研活动是否能落到实处,教研组能否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前教育》2007,(5):24-26
(上接第四期)15.我们在园本教研活动中做了很多工作。各教研组每周举行一次集体教研活动。本来这些教研活动的目的是通过集体交流的方式帮助教师解答疑惑。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但我们发现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往往由教研组长唱独角戏,形不成交流。遇到这种情况时该怎样解决?  相似文献   

9.
教研组是学科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和学科竞赛的基本组织,是学校对教师进行日常管理和考核的基本组织,教研组文化的构建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组文化影响着学校总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我校数学教研组作为一个温暖、和谐、上进的集体,是全校数学教师的家。它秉承严谨求实的作风,  相似文献   

10.
教研组是一个在教中研、研中教的不可缺少的学校基层组织。它是以学年或者学科为单位,组织教师一起开展教学研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组织开展课内外活动的工作机构。教研组是教师成长的奠基石,它对教师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如今,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往往把落脚点放在教师个体的管理上,忽视了教研组的建设,而且由于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教师在不经意间也忽略了教研组的功能,使学校的教研组形同虚设,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的学科化研究与多学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认识论中存在着“学科论”与“领域论”的学科属性之争,由此导致高等教育的学科化研究和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两种研究方法。高等教育的学科化研究直指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而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则被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目前高等教育研究的主流范式。两种研究方法各有其效用,但缺陷和不足也十分明显。在“学科论”和“领域论”两种观点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厘清高等教育的学科化研究与多学科研究之间的关系是高等教育研究不断创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研究活动式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通过自我掌控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本文通过教学实验和实证数据表明,研究活动式学习与传统课堂教授式教学相比能确实有效地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值得进一步实践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生态翻译学主要是运用生态理性原理,结合生态学视角对翻译内容进行整合性的分析和研究。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翻译内容更加富含条理,结合具体的环境、具体的事物以及相应的关联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正确的翻译。本篇文章主要从生态范式;关联序链;生态理性;译有所为;翻译生态环境;适应、选择;三维转换七个方面,对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Action research in graduate management research progra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monstrate how action research may be applied to graduate management research programs. After distinguishing action research from traditional research and establishing that the former is more appropriate for developing managerial competencies than the latter, the paper discusses issues of conducting action research within a graduate management research program. These issues centre on the key concept of distinguishing between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and a thesis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Distinctions between action research projects at Masters and PhD levels are noted. It is argued that ideally the core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has to be part of the PhD candidate's full-time work. Future difficulties are canvassed.  相似文献   

15.
16.
历史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特征的新型教学模式,是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的一个崭新研究课题。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特点和作用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药学事业是直接关系人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的事业。当前,部分研究生的学术失范行为已经不同程度地影响其人生态度、科学精神和科研水平,尤其对于药学研究生来说,他们身上肩负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重要职责,更应该具备较高的学术道德素养与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8.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发展概述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杨鑫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4):105-109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活动的开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了很大的发展。本科生科研活动作为教育改革重要的措施之一得以不断扩展和完善,并且日益融入美国研究型大学以研究为本的本科教育体系改革之中。  相似文献   

19.
论文分析了高校知识管理3个方面:行为研究、技术研究和综合研究。分析了行为研究中模型、组织机构、战略、文化、制度等知识管理理念。从知识生命周期分析了知识管理技术,包括知识识别、获取、开发、存储、传递、共享、利用和评价等工具和策略,并分析了集成化知识管理技术,包括知识管理系统、个人知识管理、电子协作平台、网站构建技术等。对高校知识管理行为和技术研究,为实施全面知识管理提供了方法、途径,分析了工具的适用性,为制定高校知识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Collaboration between researchers and educators in conducting intervention research is increasingly common, as such collaboration is assumed to benefit educational practice. Alternatively,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 the consequences of such collaboration on research quality. Based on our analysis of a year-long collaboration in formative intervention research, we find that educators experienced their own position as agent, the researcher's position as learner and the research itself as integrated, as being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experiences in research. The educators indicate that these differences are consequential for their engagement in the research. We discuss how this, in turn, might benefit research 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