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的构成要素作为宗教学的基本问题仍有深究的必要.宗教学本身的理论框架带有浓重的"西方化"色彩,如果由此出发而普遍化地探讨问题,往往有失偏颇.因此,社会历史语境前提必须在探讨宗教构成要素时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的宗教种类繁多,形式各异,历史有长有短,有简有繁,但作为同一类事物,它们必然有着一些共同的东西。宗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研究宗教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并在此基础上把握由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宗教特征及其社会功能,从而对宗教这一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任何事物都客观地存在着现象与本质两个方面‘本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是构成事物各个要素的内在联系。关于宗教的本质,历史上的思想家和学者、宗教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导出了众多的、彼此相互矛盾、甚至对立的结论,更有甚者,拒绝讨论…  相似文献   

3.
宗教因子及相关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宗教?构成宗教的条件是什么?凭什么来判断某种文化就是宗教?根据相关学科理论和中国宗教历史传统和现实表现看,构成宗教的有七个基本因子,以此对传统宗教、民间宗教、新兴宗教、民间信仰、会道门、迷信、邪教等问题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概念的厘清、特征的概括及宗教相关现象进行界定,可为宗教学理论研究提出一点参考,为宗教政策提供咨询。  相似文献   

4.
诞生和发展于西方强盛时期的宗教学理论,主要建立在基督宗教的基础上,其解释范式带有"西方中心论"色彩,不能正确诠释包括中国本土宗教信仰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其他宗教,因而不具有理论普适性。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对西方宗教学理论不加鉴别地照搬照用造成了中国宗教研究和宗教认识的诸多误区。当前,中国宗教学界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重建本土宗教学研究体系的必要性,在此背景下,如何摆脱"西方中心论"宗教学的消极影响,重新认识其对我国宗教研究与宗教认识的危害,以及重新建立属于中国特色的宗教学研究体系,将在未来中国宗教学研究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宗教学话语体系的建设是中国宗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本文将从这一学科体系建设的基本语言特点及其话语表述范围来展开研究,指出一种“汉语宗教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可能与必要,并从与之相关的“宗教”等基本话语、西方“宗教”术语的汉译,以及与宗教学基本术语相关的概念、范畴等形成的中国宗教学知识体系来展开探讨,以此阐明中国宗教学的话语特色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宗教学,首先必须明确其研究规范的理智性和科学性的含义、作用和限度.在宗教研究中,各种宗教定义者之间极易产生敌意,因此,讨宗教问题时必须抛弃独断的知识立场.正确理解宗教学的"科学性",必须正视宗教研究中的人的"主观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宗教研究有两种范式,即护教学的研究和宗教学的研究,护教学的研究是指站在信仰的立场用学术的方法对宗教进行辩护,而宗教学的研究则是指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对宗教进行科学的研究因而也可叫宗教科学。反思近代以来的汉语佛教研究,我们发现汉语佛教研究在研究范式上徘徊于护教学与宗教学之间,护教学的研究和宗教学的研究没有明确的界限,两相混乱,被印顺法师形容为是“东倒西歪,非驴非马“,从而导致了这两种范式的研究都得不到纯正而深入的发展,影响了汉语佛教研究的整体推进。相比之下,西方学界的基督宗教研究则能保持这两种研究范式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宗教学从无到有,从初步发展到走向繁荣并形成了一门独立学科,已为国内外学界所瞩目。中国宗教学发展到今日,凝聚着国内外所有关心,特别是从事中国宗教研究、教学、宗教工作和宗教事业的几代人士的心血,是共同智慧的结晶。其中就有吕大吉先生20余年辛勤耕耘的心血结晶:1989年出版了《宗教学通论》;1998年底出版了《宗教学通论新编》;2003年底出版了《宗教学纲要》。从《通论》到《新编》再到《纲要》,吕大吉先生作为在中国宗教学基础理论方面的领军人物,从主编到个人专著,再到亲自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择其精要重新编写作为…  相似文献   

9.
《宜春师专学报》2014,(8):F0002-F0002
一年一度的宗教学盛会——第11届宗教社会科学年会于2014年7月17-1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高等研究院、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等学术机构联合举办。  相似文献   

10.
宗教学诞生以来关于宗教本质一直争论不休,马克思关于宗教本质的"精神鸦片说"在影响我国很长时间后引起争论,吕大吉提出的"四要素论"虽得到较多赞同,但仍有可议之处。本文认为,宗教是在人类社会一定阶段存在着的对超自然、超人间力量崇拜和信仰的精神文化系统,它作为形形色色的终极关怀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台湾学者对大陆近20年来的宗教学研究颇为关注,对于宗教学理论、宗教文献以及各大宗教研究的主要论著和观点,他们都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了介绍和评论。梳理这方面的资料,对于全面了解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的进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谈宗教观教育的基本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确认识宗教产业、发展和消亡的规律,以科学的态度而不是以主观的愿望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是实现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理性基础,是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基本结构应包括马克思主义主义宗教学、宗教社会学和中国宗教化传统的教育。把宗教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对全党和普通公司的益处良多。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来源及其指导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是其唯物史观创立过程中的一个伴生物。在众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产生影响的理论观点中,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理论最为直接。对费尔巴哈宗教异化观的扬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产生。马、恩虽然没有创立独立的“宗教学”体系,但他们的宗教观点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仍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宗教人类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是宗教学与文化人类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交叉性学科。宗教人类学根据其研究重点和走向的变化大体分成三个时期,在其发展历程中,许多著名学者都对宗教进行了深刘的阐释。本文主要对宗教人类学对于教育领域中的多学科研究。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民族教育政策,无神论教育,师生关系。偶像崇拜等问题的启示与影响进行了思索。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霍尔巴赫的宗教危害论,加深了他对宗教本质科学分析的深度,扩展了批判的广度,实质上也是对法国现存社会秩序、苦难现实的批判。霍尔巴赫的宗教危害论是西方近代宗教学上的最高成就,预告了马克思的宗教批判。霍尔巴赫以巨大的理论勇气提出了打碎偶像、摧毁宗教的战斗口号,标志着法兰西宗教批判的完成。这个光辉的破坏性的结论,使霍尔巴赫超越了时代,成为人类思想史上最杰出的先进思想家之一。  相似文献   

16.
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宗教学的学科建设起步于1984年。1986年开始在当时的政教专业本科中率先开设“宗教学”课程;经10多年的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在学科带头人李建生教授和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到2000年与新疆社会科学院宗教所联合建成全疆唯一的宗教学硕士学位点;2004年在自治区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硕士点;2003年宗教学学科被自治区确定为区级重点建设学科;  相似文献   

17.
三、宗教学     
三、宗教学01.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研究02.社会主义宗教政策和中国当代宗教状况调查研究03.二十世纪科学与宗教问题研究※04.当代西方宗教理论研究※05.中国当代宗教状况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的预测※06.外部的宗教渗透与我国的对策07.当代国际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徐莹  傅宗洪 《现代语文》2006,(12):46-46
宗教学称中国东北和西伯利亚不仅仅是萨满教发源地之一,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地区萨满教表现得最为典型和完整。我国东北地区作为萨满教发源地之一,其含义比较广泛,包括原始巫术与原始宗教。  相似文献   

19.
从发生学上看,宗教学思想的产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理性与信仰从神话思维中的分化。在西方,这种分化发生于古希腊,理性之形态表现为概念逻各斯。逻各斯与神话本来一体无分,使两者相互分离的原因,一是希腊宗教祭仪在城邦生活中的公开化所导致的宗教祛魅,二是较具个人性和神秘性的奥尔弗斯宗教对信仰的私密性的强化。另一方面,就最早对宗教进行理性辨析的哲学家塞诺芬尼来说,这种分离则是希腊宗教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逻辑上的错位所致。塞诺芬尼率先运用理性对宗教进行批判,在这个意义上可视为西方宗教学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20.
中世纪的西欧社会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种宗教因素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使西欧社会呈现独特的发展特征。反映在法律特征上.一方面,教会发展出完备的教会法体系,使西欧社会呈现教俗二元法系共存。另一方面.法律制度本身同样可发现宗教渊源,宗教为法律提供执法的神圣基础。最后,宗教对法律的渗透,使法律具有信仰要素,法律功能得到完美实现。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西欧独特的宗教传统构成了西欧独特的法律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