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汲古阁毛氏系明清之际显赫的藏书家、出版家,且缱绻释教,尝慨然助刊《径山藏》,惜乎此段史实湮没不彰,以致影响准确考量其刻书及版本价值。鉴于此,本稿以《径山藏》为中心考察毛晋或以捐资,或任校雠,或独力诸方式所刻之佛经,而重新判定汲古阁之出版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汲古阁毛晋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藏书家和刻书家。其刻书多达六百余种,为历代私家刻书之首。凡收藏中国古代典籍具一定规模者,无论中外图书馆或私人藏书家,其藏品中无不都能觅见毛氏藏书、刻书、抄书、校书。可见,毛氏藏、刻、抄、校事业之影响深远。毛晋亦是一位词学大家,其汇辑的《词苑英华》及其著作《词海评林》,均为词学典籍,本文注重介绍这两部后世学词者极其珍贵的工具书和词学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3.
毛晋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藏书家、出版家,其刻书除了著名的《十三经注疏》《津逮秘书》等,还包括数种王象晋的著述。王象晋曾为官常熟,毛晋与之多有交往,并为其刊刻了《二如亭群芳谱》《剪桐载笔》和《秦张两先生诗余合璧》等书。毛晋为王象晋刻书,既是基于自身出版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出于对王象晋的倾慕及其词学观念的认同。而毛氏汲古阁的声誉,也促进了王象晋著述的传播,扩大了新城王氏家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汲古阁主人毛晋诸子生卒年试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熟毛氏汲古阁,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出版家、藏书家毛晋的室名.晋刻的书初以绿君亭传世,天启以后,才以汲古阁名流传.晋师钱谦益撰<隐湖毛君墓志铭>(简称<墓志>)说,"毛氏之书走天下","经史既竣","其于内外二典,世出世间之法,兼营并力",究竟出版过多少书,虽有人编过目录,有待补充者尚多.除刻印以外,还有不少传抄.据<墓志>载,晋享年六十一岁,则其经营出版、藏书,当不过四十年,但汲古阁的流传、保存我国古籍的工作,据今所知,约达百年.  相似文献   

5.
毛晋刻书功过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之 《出版科学》2001,(4):62-64
毛晋(1599-1659),原名凤苞,字子九;后易名晋,字子晋。别号潜在、隐湖等,室名绿君亭、汲古阁等,江苏省常熟县昆承湖七星桥(亦名曹家浜)人,明末清初名藏书家和出版家。毛晋终生刻书,为了刻印图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刻完《十三经》、《十七史》之后说:“回首丁卯至今三十年,卷帙从衡,丹黄纷杂,夏不知暑,冬不知寒,昼不知出户,夜不知掩扉,迄今头颅如雪,目睛如雾,尚砣砣不休,惟惧负吾母读尽之一言也。”晚年他对季子毛扆说:“吾缩衣节食,遑遑然以刊书为急务,今板逾十万,亦云多矣。”可见为了刻印图书,毛晋省吃俭用,呕心沥血,一息尚存.刻书不止。  相似文献   

6.
毛晋原名凤苞,字子九,后改名晋,字子晋,号潜在,又号隐湖,别署汲古阁主人,今江苏常熟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一五九九年)殁于清顺治十六年(公元一六五九年),是我国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的藏书家和历代私人刻书最多的出版家。作为藏书家,他的汲古阁和目耕楼藏书八万四千多册,秘笈琳琅,其中多宋元旧(?);作为出版家,他曾出版过六百多种图书,发行全国,故当时就有“毛氏之书走天下”的说法。从这两方面来看,毛晋对我国古代文典笈的保存和传播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是值得我们来加以阐述的。  相似文献   

7.
毛表、毛扆是明清之际著名的出版家、藏书家汲古阁主人毛晋的四子和幼子.兄弟两人师事魏冲是他们自己在跋<诗经阐秘>中说的,应该可信.两篇跋文笔者曾见两种版本:一是潘景郑先生校订的<汲古阁书跋·附录>(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铅印本):一是台湾省"中央"图书馆收藏、编辑的<中央图书馆善本题跋真迹>(1982年台北市影印本).经过核对,两本跋文出入不大,影印本有表、扆印章和表跋末署"受业门人",多出"门人"二字,其它无异.兹据真迹印本照录于下:  相似文献   

8.
常熟为中国藏书出版中心地之一,藏书家刻书、抄书蔚然成风,特色明显。明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里谈到:"当今刻书,苏州、常熟为上,金陵次之。"常熟藏书家刻书、抄书活动为中华典籍的生产、流传做出了贡献。作者从常熟藏书家刻书概况、丛书辑刊、古籍抄写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探讨。  相似文献   

9.
滂喜斋主潘祖荫刻书与收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后期吴中著名藏书家潘祖荫既是饱学学者,又是对社会非常负责任的官员。他在政务之暇非常重视刻书、收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关注以钱谦益、毛晋、冯班为代表的常熟藏书家对明代学风的反拨,从钱谦益的理论探索、"死校"法的兴起、汲古阁刊刻古籍三个侧面入手,详加梳理分析,借此重新思考明清学术转型。  相似文献   

11.
毛晋一生执著刻书,出版数量巨大,是中国自雕板问世以来私家刻书最多者。本文在综合考查前人此方面介绍文献的基础上,根据目前搜集到的资料就毛晋及其刻书情况从多方位进行了考查,其中有一些新的发现,也阐述了个人的理解和观点。此外,针对十五集《津逮秘书》版本汇集特征做了一些介绍,也对《明毛氏汲古阁刻书目录》、《汲古阁刻板存亡考》所记录的内容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12.
清代泉州著名藏书家不下二三十家,龚显曾就是其中之一。他毕生致力于藏书事业,购书、抄书、刻书,藏书达7万余卷。龚显曾与他的"薇花吟馆"藏书及"诵芬堂"刻书在福建藏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毛晋汲古阁刻书书目通行本为顾湘《小石山房丛书》本及陶湘《书目丛刊》本,国家图书馆藏有一清抄本,与此二本文字内容略有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清抄本中《汲古阁刻版存亡考》存录了汲古阁初印本及后印本在嘉道间的市场兑价,而顾湘及陶湘二本经整理后均将这些内容删削。这些文字对于研究汲古阁刻书及流传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也有助于探明清朝中晚期书市及古籍版刻情况。  相似文献   

14.
明清之际,典籍日就澌灭,诚乃“古今书史图籍一大劫也”。清朝定鼎不久,文教大兴,与以黄虞稷为代表之众多江南藏书家彼此频繁往还,艰辛地聚书、刻书以保存图籍、播衍学术、陶铸学风,从而使传统文脉绵延不绝关系甚密。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刻书之风很盛,涌现了诸如缪荃孙、罗振玉、陶湘、徐乃昌、刘承幹、黎庶昌、刘世珩等一大批著名刻书家。这些人在清朝时既是朝廷命官,又是知名学者,家中殷实,本人有嗜好和学识,彼此以藏书、校雠、刻书相竞尚。清亡后,不少人以遗民身份定居上海,继续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故一时形成风气,刻印了不少质量甚高的古籍。在这股风气中,刘世珩聚学轩刻书是颇值一提的。他刻书既多且精,时人把他比之为明末毛晋汲古阁刻书和清  相似文献   

16.
明代苏州府藏书风气非常兴盛,且大部分藏书家同时又是刻书家,本文简述苏州藏书家藏书风气之兴盛和刻书盛况,并以家族的传习、师生的传承、朋友的熏染、姻娅之影响等途径,论述苏州藏书家的刻书风尚。  相似文献   

17.
徐学林 《出版科学》2007,15(5):74-79
主要记述清中叶东南著名藏书家、文献学家、拜经楼主人吴骞在收藏、整理古籍、刻书活动中留下的业绩,说明历史上大编辑出版家都是著述丰富的学者.  相似文献   

18.
从底本珍善校刻精审、开翻刻影刻宋本之先,以及搜求辑佚汇刻从书等方面,阐述了苏州古代藏书家刻书的特点与贡献。  相似文献   

19.
由林申清同志编辑的《明清藏书家印鉴》。已由上海书店出版。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关于藏书家印鉴的工具书。该书共收明清两代著名藏书家计100人,  相似文献   

20.
徐学林 《出版科学》2007,15(3):83-87
本文主要记述清初著名的东南藏书家传是楼主徐乾学在藏书、著述、编纂官书、刻书活动中留下的主要业绩,从侧面反映出清初汉族名宦官场生涯的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