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楼梦》是我国小说文学难以超越的高峰,更是名著影视改编难以征服的高峰。迄今为止,我国在《红楼梦》的影视改编方面已有多个版本的努力和尝试。研究《红楼梦》影视改编,除一般影视改编的基本问题外,还存在版本选择、结局处理等特殊的问题。本文结合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从版本选择、情节处理、人物塑造、艺术表现四个方面探讨连续剧对这部名著改编的经验与不足,以及今后影视改编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本谈《红楼梦》版本研究的几个问题,即《红楼梦》早期抄本概况,版本的复杂性和研究版本的意义,对这部旷世奇书的版本状况,作客观的介绍。俾有助对小说思想艺术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是书,就有版本问题。”[1]《红楼梦》的版本问题也是随着《红楼梦》小说的产生就出现了,并且由于其复杂性与重要性,一直是红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但一直以来,《红楼梦》版本研究存在着重脂轻程的倾向,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程本是经过后人删改加工的产物,相比之下脂本更接近曹雪芹  相似文献   

4.
版本问题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红楼梦》这部小说亦因版本复杂而使研究工作更加繁复。在研究《红楼梦》译本问题时,版本问题是被大多数研究者所忽视的。本文通过对《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部分熟语译例的分析,梳理霍克思翻译时使用的版本并研究霍克思如何选用翻译底本,希望能得出有益的结论,并引起其他研究者对此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最近大概是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组选秀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的缘故,各电视台也顺势不断重复播放经典版本的电视剧《红楼梦》,关于《红楼梦》的人和事总在眼前、耳边萦绕。由于《红楼梦》重拍所引起的话题,使我再  相似文献   

6.
自从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主持校订、注释的《红楼梦》出版发行以来,海内外广大的《红楼梦》爱好者和研究者,都以极其浓厚的兴趣和异常关切的心情,争相研读这部新版本。  相似文献   

7.
《绣像红楼梦全传》是程本早期翻刻本之一,现于北大图书馆古籍阅览室发现一部没有标明具体版本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无扉页,但根据行款特征和文本内容推测出其为全传本。结合该藏本与已知的北师大藏全传本对照,能更为全面地了解《绣像红楼梦全传》的版本特征,完善当前对全传本在《红楼梦》版本中地位的认知:一方面作为程甲本较早的一批翻刻本,全传本与抱青阁本、本衙藏板本大致刊行于同一时期,但各具特色,其中全传本在翻刻程本的过程中作出较多修改;另一方面,全传本作为早期翻刻的白文本,对后来王希廉的双清仙馆本《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的刊行也有重要影响,很有可能是王希廉评点所据的底本。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地位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学者们的认可,即便是国际上,《红楼梦》也是一部具有很强影响了的人情小说作品,也正是因为《红楼梦》所具有的自身魅力和艺术成就,它被演绎出了多个不同版本的影视作品,例如:最为金典的1987版《红楼梦》、2010版的《新红楼梦》等,这些作品虽然在其表现形式上存在着这一定的差异,但这同时也反应出了《红楼梦》在中国文学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近几年来研究《红楼梦》做一个阶段性的小结。首先,《红楼梦》的作者是李鼐,笔名脂砚斋,晚年曾用名于景廉。其次,研究《红楼梦》不仅需要思想解放,更需要树立与贯彻改革开放的理念。比如版本的研究就不能只将眼光盯在国内,《红楼梦》的手抄本及刻本在世界各地都有流传及收藏,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红楼梦》开头一段文字,是作者的自序。  相似文献   

10.
启功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尤其是对于满族文化的了解,为新中国出版的《红楼梦》作了第一个注本,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红楼梦》的读者,也为以后的《红楼梦》新的注释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启功先生对于《红楼梦》注释的开创性工作,其视注释为学术的严谨态度,乃至对于曹雪芹文物、《红楼梦》版本的鉴定和所做的其他研究,影响熏陶了当代众多《红楼梦》的学人,在《红楼梦》的流传史和红学的研究史上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1.
一、走进文本,激发兴趣比较不同版本《红楼梦》影视作品,化语言艺术为视觉、听觉形象。从阅读心理角度分析,高中生仍然处在追求新鲜奇特的形象感知阶段,他们对影视作品的兴趣远远大于对小说文本的关注。针对这一特点,我选取不同版本的《红楼梦》影视作品,供学生比较,选择观看。学生的爱好自然不同,但是评判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红楼梦》原著。历来高中语文教材都将节选《红楼梦》作为重要内容,譬如《林黛玉进贾府》,以林黛玉进贾府时  相似文献   

12.
冯其庸教授是海内外知名的《红楼梦》研究专家、新疆师范大学中系客座教授,2004年第八次来新疆考察,是他从事《红楼梦》研究三十年、完成其红学研究的力作《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之际。此次应新疆师范大学所作的学术演讲,是对其三十年来《红楼梦》研究的回顾总结。演讲从有关曹雪芹的研究、《红楼梦》版本的研究、《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研究三个方面展示了他的学术研究历程,为红学界提供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3.
从《红楼梦》中搜集了相关语料,同时运用了网上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来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红楼梦》杨译和霍译两个英文版本的恭维语翻译,探讨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14.
【本书简介】本书主要是对《红楼梦》的原作者曹雪芹、《红楼梦》的成书与流传过程、各种版本、主要内容和人物、《红楼梦》的改编作品、《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等《红楼梦》基本常识予以较为实用而又重点突出的介绍;同时精选了二十六个可作为小品表演参考的故事片断,并配有相应的影响参考资料节选;另外还精选了四十余首《红楼梦》诗词,每首均有翔实的注释;最后部分选载了著名影剧服装设计师史廷芹设计的部分人物服饰手稿。内容非常翔实丰富。  相似文献   

15.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红楼梦研究是一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学问。关于曹雪芹的生平,《红楼梦》的版本,红楼人物形象塑造,作品的艺术魅力,以及不同观点的论争,成为红楼梦研究永恒的话题。本刊开辟“红楼梦研究”专栏,旨在促进当代红学研究的深入和普及,配合本校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扩大刊物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配合1982年全国红楼梦学术讨论会的召开,上海师范学院图书馆在有关部门及私人藏书家的大力支持、协助下,举办了“《红楼梦》图书资料展览会”。展览会分五部分:(一)红楼梦版本及资料。(二)曹雪芹生平和家世。(三)《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四)红学史  相似文献   

17.
胡适一生重视《程乙本》的出版和发行,促使其成为流行时间最长、读者面最广的《红楼梦》普及本。一、他认为"程乙本"同乾隆年间的脂评本一样,都是《红楼梦》版本的不同形态。二、他晚年用庚辰本、戚序本与"程乙本"相比对,得出的结论是"程乙本"是最适合广大读者阅读的普及版。三、胡适一直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书",但从来也没有贬低、排斥后四十回,相反却把周汝昌彻底否定《红楼梦》后四十回斥之为"妄说"。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第十六回末关于秦钟之死的异文众多,且相去较远,只有早期版本中秦钟还魂并劝宝玉立志功名的处理最为妥善,最贴近作者本意.早期版本中秦钟遗言劝宝玉相对于前文显突兀,但并不矛盾,这样的处理中带有作者的深意.秦钟这个角色在《红楼梦》中是一个功能性重于情节性的人物,其临终遗言中“悔迟之恨”的设置关乎全文要旨.《红楼梦》有将宝玉、秦钟二人合一的倾向,秦钟临死悔悟是作者对宝玉的讽刺和惋惜,也是作者本人忏悔之情的表露.从《红楼梦》的对称性上看,这种设置符合全文结构特征,更贴近作者本意.  相似文献   

19.
一、《红楼梦》版本问题引语有几位《红楼梦》爱好者,相聚于秋宵灯下,开谈红楼.话题转到了版本问题.其中乙君说:我们读《红楼梦》,主要看故事情节,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现在通行的人文版一百二十回本,故事前后完整,脉络也基本相接,后半部也反跌了贾府之衰,完成了悲剧的结局.再从作品文字观察,八十回结束处讲到迎春嫁后回家哭诉她遭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的人物姓名大都具有深刻含义,与人物的性格、身份和命运有着紧密联系。本文以李治华法译本《红楼梦》中贾家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译名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该法译版本对元迎探惜四姊妹姓名字面意义的传达及其深层文化内涵的反映,以期进一步丰富《红楼梦》法译人物姓名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