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大学分类定位诸理论进行了梳理与判识,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大学发展同质化与教师发展功利化问题进行了反思,最后依据马丁.特罗大众化高等教育理论对大学进行科学分类定位,同时指出教师发展的不同指向。  相似文献   

2.
探究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的定位与分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 《文教资料》2008,(4):153-155
本文通过探究在经济与社会转型期我国高校发展定位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高等院校分类是进行定位的前提条件和主要依据;归纳现阶段国内外几种普遍认同的高等院校的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分类法的分类,提出研究型、应用型、实用型三种类型的高校分类,为适合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种主要大学的定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关于大学定位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定位是当前中国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对大学定位概念的讨论;对大学定位的分类研究或者相关指标量化研究;对大学定位内容的分析;影响大学定位的因素分析;当前大学定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本文按照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高等学校分类不清,定位不明,非重点院校盲目升格,研究型大学参与扩招,其原因之一在于行政权力长期以来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高等学校缺乏自主性;原因之二是市场的不成熟使得高校难以进行公平的竞争;原因之三是对高校分类与定位的新尝试对高校缺乏真正的影响力.要从根本上改变高等学校分类不清,定位不明的状况,必须转变政府对高校的管理和资助方式,对高等学校进行分层分类的评估,此外,高校本身应该走特色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张欣 《文教资料》2011,(24):190-192
本文对大学定位的背景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大学定位的因素包括社会需求、自身条件、高等教育发展态势和权威的分类标准体系,大学定位需要高校、政府、社会三个系统相互配合、协调,才能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慕尼黑工业大学为例,对德国研究型大学工业设计硕士培养模式进行探讨。首先阐释了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特点及分类,着重指出了"研究型大学"与"应用型大学"的区别以及研究型大学的历史发展与结构;然后进行具体分析,认为德国研究型大学工业设计硕士培养模式的特点在于:1.明确学科定位,确立人才培养目标;2.在模块化教学体系中,贯穿实践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3.秉承"包豪斯"教育传统,采取工作坊和学徒制相结合。最后进行了总%结,为我国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影响广泛的"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2005年再次修订发布,通过对卡内基分类体系历史演变的描述和分析,提出对我国大学分类的建议,认为要倡导多元并存的大学分类系统,突出大学竞争力与特色的分类标准以及要正确看待排行、定位与分类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研究型大学这一层面,探讨了分类评价的作用及其制度设计问题。从准确定位.宏观管理和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了分类评价在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必要性,初步提出了在研究型大学实行分类评价的没想,并论述了研究型大学在实施分类评价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阐述了人才分类、教育分类与学校分类关系的基础上,对高等技术院校的内涵与实质进行了解释,并就高等技术院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办学类型定位、人才培养培养目标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德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分为四类:综合性大学及与其同等级的高校、应用科学大学、高等艺术与音乐学院、职业学院.它们在培养目标、办学层次、专业设置、教学、科研、师资、招生等方面均有明确的区分,具有不同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一种分工合作的合理格局.德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类清晰、定位合理的现实模型,对我国实现高等学校分类与管理的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珠江三角洲四所地方大学校长为对象,进行教育叙事探究,以了解地方大学参与者眼中的大学治理,了解他们的立场和理念。校长们就地方大学的生长环境、地方大学与地方政府、地方大学与社会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叙述,从大学校长的个人经验叙事角度揭示了地方大学治理的历史真相。由此分析了影响地方大学发展的各种因素,即地方大学治理是一个在互动中学习的过程,政府权力边界模糊是矛盾的制度原因,大学价值观的分歧是矛盾的观念原因,地方大学定位的争议的根本原因是利益,地方大学的发展受制于三种外部力量,等等。  相似文献   

12.
分层抑或分类——大学定位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定位对于政府、社会与高校自身而言都是一个难题。分层定位是管理语境下的定位,分类定位是监督与评价的定位。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政府占主导地位的定位体制下常混淆在一起。政府要建立有序的层际流动机制,高校要树立正确的"类意识",社会评价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分类研究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愿景描绘是高校成功实现战略管理的第一步,而愿景模式的异同能够指出高校在发展路径方式上存在的差别。本文以愿景模式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探讨愿景与高校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以学科分布与办学层次两个维度为依据的愿景模式构建思想,并应用所构建的愿景模式对部属高校类型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一个由政府、中介组织、各类高校和社会与市场多方参与的分层机制,将更有利于各高校的科学定位和持续健康发展。政府要在对各类高校的规划、协调和监督等宏观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介组织要在分层中日益发挥主体性作用;各类高校要在分层中处于主动地位,彰显各自特色、积极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而社会和市场则是验证各高校分层合理与否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5.
大学章程的制定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关涉到多方群体利益的博弈。当前大学章程的制定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力推,各高校都纷纷制定自己大学的章程,且很多高校都将制定自己的大学章程当作是新一轮的政绩工程,在这样的大的环境下制定的章程就会存在很多的弊端:大学章程出现"千校一面"、"一纸空文",各高校制定出来的章程模式化、空洞化,大多的学校不能在关键的问题上突出大学的特质化。然而,这些困境的出现与章程法治地位的重视、章程主体的确定以及生成方式的选择有很大的关联。从章程的法治功能的定位、制定主体的确立以及生成模式的完善等三个方面提出走出模式化、空洞化的章程制定困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科学认识高校构成,对于政府调控、高校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构成理论主要有"学科构成论、学位构成论、功能构成论、属地构成论、体制构成论"五种。综合这五种基本理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以高等教育大众化为背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使命"的分类原则,我国高校可分为精英型高校、精英—大众型高校、大众型高校三种类型。精英—大众型高校情况复杂,地位特殊,在人才培养及区域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美国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美国理工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程度和办学类型各有差异,其各院系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亦不尽相同。研究与探索新世纪美国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的特点与经验,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为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成伟 《江苏高教》2021,(1):52-56
权利契约是大学章程的本质属性,其蕴涵的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关系共同构成了大学章程的生成逻辑。目前,在大学章程执行中存在定位不准确、高校自主权虚化、学术治理结构弱化、监督机制缺失等问题,导致大学章程的作用和功能难以有效发挥。中国亟须强化高校办学自主权、教授学术自由与学术权力、学生消费者主权与专业选择自主权等,如此,才能真正有助于重新构建高校内外的权力关系,进而提升高校治理能力和完善高校的现代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laborates a typology of universities in which each university is characteristically associated with (i) diverse missions, (ii) different ways of producing knowledge and (iii) contrasting pedagogical configurations. Four university forms are identified, analysed and illustrated, namely the expert university, the non-elite university,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and the revolutionary universit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ypology and the analysis of university forms offered here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current positioning of universities in relation to the wider world and have potential in prompting new forms of university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paper further advances another possible university for the future, namely the complex university. The complex university is part of and respectful of diverse ecosystems. It creates new frameworks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and, in that way, supports social transformation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