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介发展的迅速及其复杂性为社会生活带来的冲击是多方面的。简而言之,可以归纳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上,新媒介的发展促使受众所处的媒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微观上,新媒介对受众生活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受众对政治民主的参与、提高受众应对危机传播的能力以及建构新的日常生活方式等。  相似文献   

2.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通过不同的媒介形态,受众的信息需求得到了巨大的满足,然而在信息社会特征日趋明显的今天,受众对媒介的依赖现象,不但没有改观,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加强了,甚至出现了“新媒介依赖症”。本文对新媒介的技术环境和“新媒介依赖症”产生原因做了深入分析,从传受双方和技术层面针对新媒介生态失衡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求不断优化媒介生态,促进新媒介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媒介对受众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介发展的迅速及其复杂性为社会生活带来的冲击是多方面的。简而言之,可以归纳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上,新媒介的发展促使受众所处的媒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微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媒介形式不断涌现,在新媒介环境下研究电视新闻传播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新媒介形式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电视新闻节目的特点在于图文并茂,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强,在特殊地点和关键时刻可以采取现场直播或现场连线的方式进行报道,为受众群体呈现一种视听兼备的新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成都地区的抽样调查数据,探讨了受众对新媒介与传统媒介在不同新闻内容上的媒介依赖情况.研究发现,网络已经与报纸、电视一起成为受众的三大媒介依赖渠道,特别是网络在财经证券类新闻上已经超越电视和报纸成为了最大的依赖渠道;新媒介的手机已经确立了自身的媒介地位,媒介依赖程度全面超过广播;新媒介与传统媒介在依赖群体的构成上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不同,新媒介的依赖群体呈年轻化和高学历化,传统媒介则相反;虽然传统媒介的报纸、电视在本地新闻等方面还有优势,但构成群体与新媒介相比则已经呈现出明显不利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6.
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传播艺术系的乔纳森·格雷教授深耕媒介与受众研究二十余年,尤其关注粉丝研究、电视受众研究等议题。乔纳森始终保持批判与反思的立场,另辟蹊径地关注到反粉丝、非粉丝以及对特定媒介产品抱有负面情感的受众,并指出受众研究在当下新媒介环境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此次访谈从乔纳森的研究历程开始,回顾粉丝研究的三波浪潮与领域内的最新研究进展,随后谈及他的新书《厌趣相投:媒介、受众和品味动态》对一类特殊受众——即明确表达“不喜欢”的受众的研究。最后,我们回到《复兴受众研究》,讨论广泛意义上的受众研究的发展,反思受众理论式微背后的问题,同时展望新媒介环境下的受众研究。  相似文献   

7.
新媒介形态的产生发展影响着新闻形态的变化发展,网友评论类消息的出现和壮大,是与中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发展同步的,这种新的新闻类型体现了新媒介所带来的话语民主。然而从分散的网友评论晋升到大众媒介新闻的过程,意味着网友评论已经受到传统的把关人的控制与筛选。但无论如何,受众已经从单纯的新闻讯息的接受者成为新闻生产的参与者,这是新的媒介形态影响下新闻形态发生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8.
方言栏目剧在发展中以自身特色赢得了一定的生存空间,但随着新技术、新媒介的快速发展,细分受众市场时代的到来,广告市场的饱和以及媒体自身"线形"的赢利收入模式的影响,其在市场中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挑战。本文主要从受众认知以及社会文化语境角度对其生存空间与尴尬处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传媒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评论,包括有"第四媒介"之称的新媒介网络也不例外。作为网络互动的重要特征,评论在互联网上更多的是反映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评价,反映着受众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新媒介互联网与传统媒介的联合成为可能。传统媒介由比较单一的媒介结构发展成多种媒介的大联  相似文献   

10.
受众研究从"魔弹论"到后来多种多样的受众观并行,除了不停地在受众更有力还是媒介更有力的观点之间摇摆外,在技术层面上,也经历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几大媒介的产生与发展.互联网作为新媒介,参与性、开放性更强,而"新媒介的受众和使用者也越来越具有主动选择性、自我导向性,既是文本的生产者也是接收者".①在以往探究受众效果的时候,其所研究的信息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信息都由媒介自身生产.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也可以由受众参与生产,造成媒介生产的信息与受众生产的信息一同传播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解析方言栏目剧的尴尬处境与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新技术、新媒介的快速发展,细分受众市场、广告市场的饱和以及媒体自身"线形"的赢利收入模式的影响,方言栏目剧在市场中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挑战,其自身特色以及良莠不齐的现状也使其在当下的媒介生态环境中处于尴尬处境。本文主要从受众认知以及社会文化语境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当今各种各样的新媒介为受众提供大量信息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不良信息。为了减少不良信息对受众的侵扰,需要培养受众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免疫能力,增强受众的信息批判意识和批判能力,使受众拒绝传播不良信息。  相似文献   

13.
新媒介的产生使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新媒介的背景下对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模式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创新,在提高电视媒体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同时,维持并扩展生存空间,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为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满足受众不断增加的需求,可通过应用新媒介搭建思想和意见交流的网络平台,从而实现电视新闻节目的时效性传播。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新媒介环境下的相声艺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相声艺术从传统媒体走向新媒体的改变及其对受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数字化媒介在资讯传播中受到大众文化的极大影响,新媒介在生产有关大众文化的内容产品时特点鲜明,具有时代特征.本文阐述了新媒介传播与大众文化心理之间的联系.媒体从业者除了要了解受众的阅读需求,也肩负着把握舆论导向、反思文化传播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6.
新媒介的兴盛改变了以往以传统媒介为主的信息传播环境,丰富多样的新媒介为受众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获取信息的传播渠道。在城市形象的传播过程中,新媒介以其强大的功能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城市化进程中,荆州作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更为其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提升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在新媒介传播环境下,分析了荆州城市形象的多种传播策略的具体运用,以期能够更好的实现荆州城市形象的立体传播。  相似文献   

17.
武海波 《新闻世界》2013,(11):90-92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介不断出现,微信就是代表。微信的语音聊天功能给受众带来了方便,其多种媒介功能相结合,也带来了社交方式的改变。本文对微信特点、带来的影响以及发展前景三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8.
岳改玲 《东南传播》2012,(10):108-109
参与式文化视域中的受众参与主要是那些具有较高互动程度、共同目标或兴趣的社会行动。这种参与行为的参与者具有加入某一社群的明确行动,同时能够自觉地、有意识地生产媒介文本。然而,新媒介时代的受众参与可能是外显的,也可能是固有且内隐的,受到电脑、软件和网络的引导。在新媒介时代,受众参与是一个复杂且不断变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实践,受众的参与实践是异质的,同时也是许多话语和权力关系的交叉点。  相似文献   

19.
媒介技术发展迅猛,对媒介形态产生深远影响,以广播这一媒介形态为例,网络、手机等新媒介技术的进步,对其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力,尤其在沟通方面,使广播节目与受众的沟通方式呈多样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0.
所谓新媒介,指的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领衔的新的传播媒介,它颠覆了传统的"电视、报纸、广播"式的新闻传播方式,是传媒发展到一定程度呈现的较为高级的形式。在新媒介环境下,新闻的传播将会无孔不入、无处不在,它能最大程度地让受众知晓发生了什么事。当然,与此同时,新媒介的发展也给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记者的工作重点将逐渐从报道新闻向用什么手段获取新闻,通过什么渠道传播新闻转变,新闻记者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和用数字化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介发展对新闻记者基本素质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