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传统戏曲走向现代化的尝试在不断进行,但效果却并不显著.本丈从传播学的角度,从首位传播缺乏后继力,沉默的螺旋影响传统戏曲的现代化尝试,以及戏曲传播的媒体把关人因素不可忽视几个方面,来思考传统戏曲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期唤起戏曲现代化过程中传播者对传播方法和手段的重视,从而更好地促进传统戏曲的现代化传播.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媒时代的戏曲传播,突破了时空限制,并且戏曲在适应新的传播方式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自身的艺术形态。戏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寻找适宜于大众传媒时代生存与发展的传播策略。温州的瓯剧艺术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且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谈到传统戏曲,人们最深的印象肯定就是咿咿呀呀的舒缓的吟唱,还有点呆板的感觉.可是由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大型中华传统文化节目《中国戏曲大会》为传统戏曲披上了一件时尚化靓装:让传播载体新起来、让传播形式新起来、培养戏曲新粉丝.让传统戏曲焕发出现代化的颜值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梨园春》自改版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年,成了传统戏曲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成功模式。但从深层次审视,则可以发现.传统戏曲在现代化进程中审美趣味和艺术形式的双重变异,使得以《梨园春》为代表的传统戏曲发展模式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深层危机。  相似文献   

5.
在新兴媒介的影响下,传统戏曲不再成为人们单一的娱乐选择,传统戏曲的传播与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文章重点从现代传媒对传统戏曲的文化影响入手,重点从效应、发展困境及发展对策三个角度提供些许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许多热爱民族艺术的有识之士,为了繁荣与振兴戏曲艺术,花费了大量心血。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电视这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具有十分强大的威力,于是提出了“戏曲与电视联姻”选样一个口号。不少人把繁荣戏曲的希望寄托于电视,也有人断言,振兴戏曲的出路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7.
张雅清 《东南传播》2020,(8):133-134
在万物互联、多媒共生的融媒时代,场景建构是媒介融合的产物。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化与升华,多种媒介形态同步传播活动共同渗入生活化、日常化的社会环境中,塑造沉浸式的体验和流动性的空间。戏曲类电视节目借助数字技术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建构社交化融合与智能化服务的场景传播模式。在全息投影、多屏联动的场景特征关照下,赋予传统戏曲现代化的时尚魅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戏曲网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钰 《东南传播》2011,(5):40-42
网络媒介的出现,为中国传统戏曲提供了重要的传播方式,传统的戏曲艺术资源广泛地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中国戏曲网站是我国最专业的综合性戏曲网站之一,本文运用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分析法对中国戏曲网站的传播内容进行类型分析和内容分析。中国戏曲网站的传播内容以戏曲表演资料为主,侧重于京剧、越剧等剧种的相关信息传播。网站在对戏曲信息进行传播时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特性,丰富信息内容,优化信息传播形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电视戏曲的传播,解决的不仅仅是电视如何传播戏曲的问题,更包括电视戏曲自身如何传播的问题。本文从当前电视戏曲的传播现状出发,提出了电视戏曲区域化传播的策略,并从理论上对其进行了论证,同时对电视戏曲栏目区域化传播的实现进行了策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戏曲网站的现状与分析(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传统戏曲在艺术格局中的边缘化并不代表艺术价值的衰减.相反,戏曲所具有的古典艺术、民族艺术的双重身份,在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更加显现出其固有价值.互联网时代的戏曲网站是戏曲传播的一种传承与转型,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2005、2007、2008三年的戏曲网站的调查数据,从戏曲网络传播的意义、戏曲网站概况、网络戏曲传播特点以及多维度的思考等几个方面来对戏曲网站现状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全面地把握戏曲网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戏曲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戏曲艺术的传承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生存空间出现了巨大危机.戏曲艺术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担负着的历史使命不言而喻当前,传统的戏曲艺术手段与剧目存在不断流失的现象,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对戏曲进行传承与保护.而新媒介由于具有更加丰富的传播渠道、广泛的覆盖面以及精准传播效果,能够顺应当代人的生活要求.因此,新媒介将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路径与平台.本研究着力思考如何用新媒介技术对戏曲进行再创造,给传统戏曲注入一股新鲜活力,为戏曲传播发展寻找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2.
李巧丽 《今传媒》2024,(4):116-1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本文基于新闻与传播视角,梳理黄梅戏的发展现状,发现目前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存在人才稀缺、创新动力不足、传播形式不够新颖、传播对象不够明确以及传播效果欠佳等情况,对此,运用传播学理论从多元传播主体、创新传播内容、融合传播渠道、找准受众定位以及把握国际场域五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13.
现代戏曲在传播过程中,试图激活戏曲的细胞并使之健康发展。在现代戏曲中,主题与形式达成高度的谐和,艺术美与观赏性双美并举,继承和创新形成高度的共识,寻找着戏曲既立足本源又触摸未来的发展基点。这是现代戏曲之所以传播并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浅析新媒体视角下传统戏曲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民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力。戏曲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媒介,广播、电影、电视推动了戏曲的艺术的传播。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使戏曲的传播方式彻底改变,极大地推进了戏曲艺术的发展。而应对新媒体,传统戏曲行业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5.
当今以电视文化和电视传播为主导的背景下,传统的戏曲文化作为剧院艺术受到了快餐文化的严重冲击,那么戏曲文化该如何应对快餐文化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利用电视手段发扬本体?本文认为,积极融入文化传播大潮,建构具有电视特色的戏曲文化形态,实现有机的整合与创新,这是文化传播中戏曲文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廖浚超  李洛 《新闻世界》2012,(9):175-176
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学生自制的,反映湖北武汉传统戏曲汉剧现状的纪录片《江汉声》的制作及其在新浪微博的传播为例,分析如何利用新媒介促进传统戏曲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7.
中国戏曲的互联网传播是当下戏曲发展的一个新趋向,也是戏曲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相对于传统的戏曲舞台传播,戏曲互联网传播的受众结构更加丰富和多元,受众性质更加复杂.它的受众可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受众、重要受众、一般受众,而且后者可以向前者转化.受众通过互联网媒介接受戏曲也出于不同的诉求,即娱乐消遣需求、社会交际需求和自我认同需求.而社会交际和自我认同是戏曲舞台传播的受众需求中不突出或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戏曲独具魅力,与古希腊悲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长期以来凭借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在艺术领域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戏曲传播也成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点话题.新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戏曲传播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其传播方式也必然深受影响,直接关系到中国戏曲的未来发展.由王廷信所著的《20世纪戏曲传播方式研究》一书,以20世纪戏曲传播问题为研究主题,系统全面地介绍分析了20世纪戏曲传播的社会背景、动力机制,并就戏曲传播中的本位传播和延伸传播两个层次进行了专门阐述,对当前优化戏曲传播机制,推动中国戏曲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韩岳 《传媒》2015,(20):40-43
近年来,国产电视真人秀节目已经从单纯的引进、模仿国外真人秀模式,开始向引进节目本土化改造和原创节目模式研发并重的方向发展,节目形态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这过程中,以天津卫视的《国色天香》、中央电视台的《叮咯咙咚呛》为代表的戏曲真人秀节目异军突起,将传统的戏曲艺术与时尚的真人秀节目元素相结合,开创了戏曲文化电视传播的新模式,以通俗化、娱乐化的节目风格,赢得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20.
林惠丽 《视听纵横》2008,(4):105-107
戏曲同广播的“联姻”由来已久,广播一直都是戏曲传播的另一个重要舞台。广播的戏曲节目精品创作也一直是广播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领域。但随着电视、网络等多媒体传播的逐渐加入,广播作为戏曲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也在传播形态、传播意识上也做出了许多尝试性的革新。从2003年戏曲故事《第一次亲密接触》获中国广播文艺创新奖以来,我们宁波电台在这些年的戏曲节目创作中,一直都在体现这种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