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冰 《新闻爱好者》2011,(12):132-133
意境的概念《辞海》对于"意境"的解释是:"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可见,"意境"这一概念分为"意"与"境"两部分:"意"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思想观念,但又不是单纯的主观臆想,而是作者  相似文献   

2.
对于“意境”这个概念,见的地方较广,诗歌讲究“诗境”,作文也讲意境,特别是散文、通讯,都讲究意境;画画、尤其是国画,更讲究意境。那么,作为视觉形象艺术的摄影也应讲究意境,讲究“形象大于思维”,即画面给人提供的东西很多,大于人的思维。什么是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幅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立体感的画面。这里讲的主观思想感情,是作者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综合素质的…  相似文献   

3.
李明文 《军事记者》2004,(11):30-30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一种美。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清代王国维是“意境论”的集大成,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又云:“何以谓之有意境?日: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出其口。”通俗地说.情与景会,意与象通.如诗如画,真情感人。任何体都不拒绝意境的产生,意境是高层次审美的体现。新闻意境,是记、编辑审美创作的成果,是传播写人、写景和叙事时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融合的产物,具体指新闻作品中有着丰富蕴涵和情景相谐的画面。  相似文献   

4.
意境,《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欣赏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相似文献   

5.
谈谈意境美     
有的青年业余写作者问:散文的意境应该怎样理解?又怎样在散文中创造美的意境呢? 以我平常阅读散文和写作散文的体会,写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供青年业余写作者参考。一,对于意境的理解从一些评论散文和诗词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关于意境的种种解释,一种把意境说得神秘玄妙,罗列一些古人的词句,并没有自己的明白的见解;一种把意境讲得含糊不清,让别人跟着他的文章到云雾中寻觅所谓“美的境界”;一种确实有明晰的见解,说得通俗易懂,其中也不乏体会之谈。意境与境界,本是一个意思。意,是主观的,主要指作者的思想境界,也即  相似文献   

6.
一 意境是婉约词的灵魂。在中国传统诗歌创作、鉴赏和批评中,意境(境界)被誉为古诗词尤其是词的灵魂,成为评判其成就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所谓意境,也称境界,是指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过程中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意境简称词境,是指词在创作和鉴赏中主观“情”和客观“景”的高度融合而形成的意蕴意象。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意境”的说法颇多,其中当以王国维的论述最为贴切精当:“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  相似文献   

7.
所谓意境。就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现代汉语辞典》)。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美学原理》杨辛、甘霖著)。著名记者白夜说:“意境也是新闻范畴里的概念,特别是报告文学,人物特写中非涉及不可。当然,短短的新闻也可以给读者一种意境”(《新闻战线》1982年第7期)。意境作为审美特征,是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为什么?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意境中饱含艺术家的情感;意境中包含了精湛的艺术技巧;意境中的含蓄能唤起欣赏者的想象。一切文章都是文字的艺术;探寻新闻色彩美的意境,是新闻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般讲来,色彩的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的形式”(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意境是美学思  相似文献   

8.
田小波 《新闻世界》2012,(7):272-273
意境既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又是中国艺术的一种独特品格。追求新闻意境美是新闻作品的高级形态。新闻意境的实现,新闻工作者除了需要一定的语言创造艺术和新闻写作方法之外,更需要新闻作者具有的主观精神状态和审美心胸。  相似文献   

9.
意境,顾名思义,“意”是情意;“境”是境界。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事物,需由意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由于情景交融,景物和事物有了生命与感情,这样共同促成了“诗中有画”,象一幅彩图推给了读者。例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就是一幅完美的枫桥夜泊图,近处是江枫、渔船;远处是霜天和乌啼那个方向落下的残月,透过树丛还可以隐隐约约看到寺庙。诗人善于设色,“霜天”是透明的,“渔  相似文献   

10.
美感,是许多领域都在探寻的课题。新闻作品要争取更多的读者,就要着力表现出美感,使读者赏心悦目。一谈到新闻作品的美感,就自然要提到真实美、立意美、结构美、主题美等。这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从新闻导语的语言艺术来说,意境美、形象美、动态美、情景美、风趣美等就显得突出了。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语言表达是写作活动的最终归宿。导语中如果以优美的语言作向导,就能把读者引向优美的境界中去。一、导语中的意境美。所谓意境美,就是指作者思想感情的“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境”相契合,而形成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导语中创造意  相似文献   

11.
沈惠东 《新闻前哨》2014,(12):50-51
新闻的意境美,是写活写美通讯的一种艺术手段。通讯写作离不开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描绘,离不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这种情随景生、景情交融和以事传情、情附于事的巧妙结合,往往能形成富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新闻意境,给受众以思想启迪和美的享受。通讯中如何体现意境美?笔者以为,题材的选择、结构的组成、细节的描写都可成为新闻意境美创造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体点讲意境是从中国古典诗歌、绘画等抒情写意的艺术传统中锤炼出来的一个重要的极富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新闻意境,就是由渗透着记者的某种感情生活图景所构成的新闻作品的意蕴和境象.或者说是作者在新闻创作中,将景、情、意、思想等交融在一起,达到一个美的艺术境界.半时,我们在创作中,如何构画一个美的新闻意境,并使新闻作品借美的意境而增加感染力,给读者创造美的享受和审美愉悦呢?结合工作实践,笔者从新闻意境的审美特征,挖掘创造等方面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黄团元 《新闻前哨》2011,(11):53-54
这里说的"引文",是指引自其他书籍的语句。由于是为"我"所用,引文多为引用者主观判断、认为对自己有用的资料。不过,因为引用的文字是客观的,就有可能与其主观发生矛盾:引文无误,可撑起主题内容,增添文章色彩,增强论辩力量;反之误用,就会曲解原意,甚至错上加错。可见引文要"辨"。  相似文献   

14.
唐诗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坛重要的一环,其审美特质历来为后人研究称赞。作品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境"美学特征充分展现了诗词文学的艺术美。本文将从话语蕴藉视角,即含混与含蓄形态,以历时性和时代性为线,配之以古诗词的文化内涵,探索其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5.
每月推荐     
文学艺术《"双面人"手记》 作者:潘凯雄 版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版 定价:32.00元 提要:此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的散文集,它精选了作者近10年在工作之余所写下的评论文字,内容涉及到作者对出版和读书的思考及感悟。以《"双面人"手记》命名,既是与该书所涉及的出版与读书两部分内容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意境美的ES Say必定兼具含蓄美。寓意于境,境中出意,这当然是一种含蓄。因为意境美的ES Say已作介绍,本篇不再赘述。下面着重介绍另一种含蓄美,即作者把“意”蕴含于事件之中,通过对事件的娓娓叙述,让读者从中领悟隐于事件背后的作者之意。宋人陈骙在《文则》中说:“文之作也,以载事为难;事之载也,以蓄意为工。”作者在写议论文时尤应注意这一点,否则,如同一本流水账,毫无精神活力可言。洋人写ES Say,深谙这一条写作诀窍,不少优秀作品都在叙事时避免参入断语,而把自己的观点寄寓于事实的叙述之中,让读者去挖掘出内在之  相似文献   

17.
灵莉  章洋 《中国广播》2005,(3):74-75,77
意境是播音员二度艺术创作中的思维方面的一个范畴,体现了艺术美。因此,在播音创作、文学欣赏中,我们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播音质量的一个标准。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明代朱承爵认为“境界应包括情感与景物两方面,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他把境界看作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本源,有境界,本也。其他末也。  相似文献   

18.
宋海青 《新闻窗》2012,(2):119-119
一、影视剧的视点视点,即一种角度。对于一部好电影来说,即是如何呈现一个好故事。这里有两个关键词"呈现"、"好故事"。如何呈现,是指影视作品独有的视听效果。视点分为主观视点和客观视点,在拍摄中也通常称为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主观视点即片中人如何去讲述和感知身边的人和事。客观视点又叫"全能视点",往往以作者的或是旁观者的形式去讲述和表现,形成一种客观公正的判断力。它更有利于对环境和剧情的介绍,展现人物之间的关系,而且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19.
对乡情的极度执著黄方能将创作的聚焦点有意识地对准自己的故乡——璧山,将之作为自己的叙写中心与抒情对象,从而达到一种意寓的指征与象征的传达。他在《回望故乡》的扉页中特别注明:"谨以此书献给璧山上下的父老乡亲们"①,后记中又特别提到:"我的任务是写好我的故乡","我们璧山在县际地图上也才邮票那么大",  相似文献   

20.
林光耀 《视听界》2013,(6):101-102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呈现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意境的构成是以空间镜像为基础,通过对镜像的把握与演绎,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这不仅是创作的依据,也是欣赏的依据。在播音创作中,准确把握作品意境,可使播音创作与作品内涵和谐统一,播音创作情感表达真实细腻,给受众以丰富的审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