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诗歌是历时性的艺术体式之一,这种传统观念,使人们长期忽视对诗的共时性理解。就《楚辞》、《诗经》的研究而言,运用共时性理解可以解开其内容以及形式方面的诸多谜一样的问题,如《离骚》“求女”、《九歌》“事神”、《诗经·桑中》“思孟姜、孟弋、孟庸三人”的真实内涵,《离骚》一诗的多元隐喻模式、其隐喻与转喻的关系,《诗经》的语言形式特征,以及历史“语境”中共时性要素对解读《诗》、《骚》的意义等。共时性理解法与目前流行的那种逸出文本,并最终导致文本整体性消解的所谓文化分析法不同,它主要是文本分析法,重视文本中各相关要素的互相规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笔者用“从以‘初’字领起到以‘当是时’领起”,“从雅爱趣味到对故事性、戏剧性的追求”,“从单一的叙事体式到多种笔仗并用”三个小标题 ,着重论述《史记》在叙事上对《左传》继承和发展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核心——“境界”理论不仅仅是一种文艺学的概念范畴或风格、特征,它实际上探讨的是文学本源的问题。文章从“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优美”与“宏壮”、“真”与“不真”、“隔”与“不隔”、“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六个方面对其“境界”理论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汲古阁刊《宋名家词》本《竹山词》、明抄《百家词》本《竹山词》与黄丕烈校理本《竹山词》,为《竹山词》传本中最重要的三本.三本各有胜处,而由黄氏所校本得《竹山词》元本目录之全目及其卷中脱佚之篇,由汲古阁本得元人题记之全文,二本价值又在明抄《百家词》本之上.而《历代诗馀》、《词综》、《词谱》、《词律》所采蒋捷词与以上传本文字多相异,于《竹山词》校勘有重要参校价值.  相似文献   

5.
古今<<虬髯客传>>研究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料匮乏与研究方法的简单单一、相对落后,制约了对《虬髯客传》的突破性学术研究。在古今研究家所持的三大主要说解中,“文人游戏”说对历史真实与虚构真实辩证关系认识不足,并不成立的“侠义”说起了严重误导作用,“士”之政治人生追求说有待完善。应对古今《虬髯客传》研究进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文化对文学的影响与基督教的诞生是同步的。“赎罪”可视为基督教文化的 第一原型。它在欧美文学中呈现出一种现实化与历史化的双重作用。霍桑的《红字>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是对这一文化原型所做的两种不同方式的解读——移位阐释和演化阐释。从中不难看出,历史精神与作家个人风格的紧密交融。  相似文献   

7.
论宋代<<调笑>>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代《调笑》词有独特的体式,与唐、五代《调笑》迥然不同,它以女性为抒情主体,以男女之间的相爱相悦、相思相别为主要内容。它带有一定的表演性质,是唱赚的早期形式。诗词文三者结合的样式,注重对人物情感心理的刻画,使它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它与通俗曲艺接近,但又追求“雅”的风格。宋代《调笑》词集中于北宋,这既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与苏门文人集团的参与创作相关,也是其自身的发展、变化使然。  相似文献   

8.
旧红学家以《左传》为标准评点《红楼梦》,其观点源于金圣叹。《红楼梦》传承于《左传》主要表现在叙述场景安排、人物刻划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问世已经七十多年了。这部作品以其高度概括的人物典型 ,广阔形象的生活画面 ,严峻深刻的历史教训和新颖独特的艺术风格 ,赢得了人们广泛的赞誉。从《阿Q正传》的发表时至今日 ,在对《阿Q正传》的评论和研究方面出现了大量论著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可喜的进展。然而 ,正如鲁迅先生生前就指出的那样 ,各种评论和研究 ,对于“《阿Q正传》的本意” ,“能了解者不多”。究其原因 ,小说本身博大精深 ,人物典型奇特复杂 ,作者思想深遂独到 ,固然是难以理解 ,难以把握的重要因素。加之“看人生因作者而不同 ,看作品又因读…  相似文献   

10.
与我国有着悠久文化交流史的日本 ,对于《诗经》的翻译、改写 ,突出地体现了日本接受中国文化化汉为和、和汉并存的特点 ,日本学者将《诗》不断消化 ,使之融化在日本文化之中 ,形成不似《诗经》的《诗经》变体 ,从《国调周诗》、《诗经国风》及霞朗咏会的汉诗吟诵中可见《诗经》在异文化背景中之命运。  相似文献   

11.
文、字、书三者 ,“文”源于图画 ,“字”是形声字 ,“书”指文字。“六书”之“六”当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一些学者认为“六书”当归纳为“三书” ,是错误的。商代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完全可以用“六书”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汉字中的指事字数量较少。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列出了125个指事字,并将这些指事字分为纯指事字、象形兼指事字、会意兼指事字、形声兼指事字四类。但其目录所列的一部分指事字与正文所释有相悖之处,我们将把这些指事字分别罗列,加以整理,并对其进行辨正。  相似文献   

13.
胡适以"科学方法论"的倡导者自居,对五四以后勃兴而起的疑古思潮影响巨大.胡适由治诸子学入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清理,以此实践了他的方法论并使之系统化.至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胡适对"疑古"渐生疑窦,而对其所倡方法论加以反思.从对胡适所治诸子学的前后变化中,恰能看出胡适疑古学本身的嬗变及疑古派分化的某种端倪.  相似文献   

14.
朱熹的“理一分殊”作为一种理学的本体论模式,具有多重思想逻辑层次的关系和内涵。从普遍的“理一分殊”本体论模式到一般的“分殊”体认的方法论,到具体的敬知双修的认识论,构成了朱熹的一种独特的东方有机整体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除具有德知合一、修养与认识合一的基本特点外,还具有有机直觉体认、系统整体把握和主客一体这样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5.
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士”的结构是十和一。性情是生命的两个方面。申和神同义。“王”的结构是一和三,一象征王权,三是天地人。“言”字从口从辛,辛是罪的意思。“德”与得同义。“义”是指礼。巫是向神致问的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教师对学生的启发诱导,对教材的处理,对课堂教学的设计等视角详细阐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问题,着重指出了在重视数学能力的环境下,初中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方面所应发挥的导向功能,并列举了一系列具体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7.
释儒     
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儒义为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柔代表了谦逊,无私的美德。秦汉时代称儒生为术士,术指道艺。  相似文献   

18.
儒家对于“心性论”思想的探索始于孔子,而“心性论”思想的真正创立者是孟子,他提出人性具有的“善性”是“心性论”思想具有的本来面目,人性具有的“善端”是“心性论”思想的道德情感的根本依据,“尽心、知性、知天”的“心性”认识论和方法论,并构建了以“人性论”为基础、心性修养为内容和道德价值为取向的儒家“心性论”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心性论”在后世获得空前发展,尤其是经历唐代韩愈、李翱的儒学复兴运动,及至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创建,儒学“心性论”不断理论化、系统化,而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理论。最终,儒家“心性论”思想由“人性论”、“伦理论”、“修养论”走向了“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从而构建了全方位的、立体的、全息的儒家“心性论”哲学体系和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从"望洋兴叹"看语言中的"习非成是"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用“望洋兴叹”而产生的“望书兴叹”等说法是可以使用的,因为它符合了语言的约定俗成性。语言中的这种“习非成是”现象有其产生的原因:一是语言发展演变的不规则化;二是文字的精英化到大众化发展过程中造成的误解;三是汉字作为表意体系文字固有的因形示义的特点。“习非成是”现象应有一席之地,但不能夸大与提倡它。  相似文献   

20.
海盐腔创始年代及作者,历来众说纷纭。一说创始于南宋张鎡,一说创始于元代杨梓、贯云石,一说创始于明成化年间。从有关典籍的撰述年代及相关材料的考述中,可以认定海盐腔创始于元代的贯云石,而杨梓父子在海盐腔的传播过程中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