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在报刊中见到“乍舌”、“啧舌”、“咂舌”和“咋舌”,它们是同一个词吗?诸如:(1)虽然商品房建了不少.但是房价却高得令人乍舌。(《科学导报》2011年9月12日)(2)喀左蒙古族自治县南哨镇创出茵菜联体棚设施农业新模式,亩纯效益预计达到14万元.听起来令人啧舌。(《朝阳日报》2011年3月28日)  相似文献   

2.
《光明日报》2011年8月1日的《国学》专栏有《〈易〉源于“赐予”吗?》一文,作者是任继防先生。文章把《周易》的“易”的本义和卜辞的“ ”(也释为易)的本义混为一谈。也把蜥易之“易”( )混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王洁 《学语文》2013,(2):64-65
近年来,"靴子""落下"经常在一些经济类新闻标题中同现,例如: (1)房产税:"靴子"终于落下(《湖南日报》2011年1月12日)(2)加息靴子为何此时落下(《人民日报》2011年7月7日)(3)限购令这只靴子终于落下来了(《证券时报》2011年12月5日)  相似文献   

4.
士口:生活中经常会听见有人说“XX有个坏毛病”,“改掉坏毛病”。报纸杂志上“坏毛病”也频频出现,(1)纠正坏毛病,别让骨骼亚健康。(《中国青年报)2011-07—25)(2)孩子“坏毛病”,原来是抽动症。(《华西都市报》2011-06—14)(3)只想饿她两天让她改掉坏毛病。(《深圳特区报》2008—05—13)  相似文献   

5.
2001年7月,国家颁布并实施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教育部于2005年启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历经七年打磨,于2011年12月28日正式印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与《实验稿》相比,(2011年版》除了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核心概念”等方面有了具体改变以外,“内容标准”更是有了较多的变化.以下将详述第三学段“内容标准”的主要变化.  相似文献   

6.
肖科见 《语文学习》2011,(11):73-74
“匪夷所思”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成语。《现代汉语词典》释其义为“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常理所能想象的(夷:平常)”。据此,有人认为,既然“匪夷所思”中已有了“人”.那么再说“令人匪夷所思”就不能成立,这是成语“使用不恰当”。(见《语文学习》2011年第5期《“匪夷所思”误用原因分析》)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历史》必修3(2007年版)第45页“历史纵横”说《红楼梦》“1842年,就有了英译本”,其实早在1830年,《红楼梦》就有了第一个英译本。赵长江、付天军《(红楼梦)英译与中国文化传递》(《河北学刊》2009年第2期)指出,“《红楼梦》的英译工作始于1830年.至1986年结束”.“发轫期从1830年至1846年,出现了两个有关《红楼梦》英译的片断。第一个是1830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德庇士的翻译,他译了《红楼梦》第三回中评贾宝玉的两首《西江月》词,译文的标题是《Chinese Po—etry》,刊登在英国皇家亚细亚学会会刊”。  相似文献   

8.
(1)“郭明义的爱心源自平凡,他的事迹植根在民间。”(《,人人可做郭明则2010年11月6日《青年抛》(2)“中国当代艺术正面临着深层的危机,需要植根于普世的精神性。”(《重新植根》《上海证券报》2011年6月3日)  相似文献   

9.
近段时间,常在媒体上看到“规上”(见《嘉兴日报》2010.11.17.头条新闻)“经开”(也是《嘉兴日报》的报道)和“未管所”(见《浙江日报》2011.12.15.19版头条新闻)这样的简称名词,感到很是别扭。这‘规上”是什么?这‘经开”又在哪里?只看报纸的大标题“规上工业总产值首破4000亿”,你会怎样猜的呢?我相信...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中有这样两句话:(1)“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对这两个句子,《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翻译的:(1)“诸葛孔明,是卧龙,将军难道不愿意见他吗?”(2)“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难道将军没有夺取它的意图吗?”这里,显然译者是将“岂”字译作“难道”或“难道不”、“难道没有”了,  相似文献   

11.
徐伟 《政治课教学》2010,(11):21-24
2010年3月25日,我校进行了一次校本教研——市属优质课选拔.此次活动所选的内容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第五章第一节第1课时的“多边形(1)”.本人有幸参与了这次活动,并作了这节课的两个教学设计,经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2.
一、两处翻译质疑“然后得一夕安寝”一句,高语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2007年3月第2版)(以下简称《用书》)翻译为“然后才能得到一夜的安睡”。这样翻译有两个疑点:1.句中的谓语是哪个词?从《用书》的翻译看是“得”,但以句意看应该是“寝”。2.“得”字是什么意思?究竟是“能”还是“得到”?  相似文献   

13.
“颠覆”一词古已有之,并沿用至今。《现代汉语词典》只列有两个义项:(1)翻倒。(2)采取阴谋手段推翻合法的政府。这两个意思是广为使用的,如: (1)列车涌进泥石流,险遭颠覆。(《南方都市报》2007—07—15)  相似文献   

14.
曾瑞祥 《高中生》2012,(7):11-11
1.李白好用夸张手法,却并不使人感到言过其实,如《将进酒》一诗中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和“烹羊宰牛且为乐,——”。2.“——,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故垒西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的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因时令、月色而触景生情.这是因果联想。  相似文献   

15.
1.(2011年高考安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修订稿》)对2001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实验稿》)进行了修订和调整,对比分析两个版本,《修改稿》在“课程内容”标准中主要变化有:(1)更能体现化学学科的学科性和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科的基础性、启蒙性和针对性;(2)更加明确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公民公众素养的教育;(3)内容目标要求更加科学、明确和具体.这些内容的变化具体体现在“科学探究”模块、“活动与探究建议”以及“学习情景素材”模决中.  相似文献   

17.
如果有人煞有介事地问:知道鲁迅《祝福》中的阿牛吗?相信很多人会一脸茫然:这是谁呀?可看到《笔“闲”意不“闲”的阿牛》(《语文学习》2011年第5期,以下简称“《笔》文”)一文后,确实让人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作者张挥老师居然从名不见经传.几乎可忽略不计的“闲笔人物‘阿牛”身上读出了众多的…大义’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0月9日~10月10日,南通市数学青年教师比武课在我校举行.比赛课题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一次函数”第一课时,上课时间为45分钟.比赛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7位参赛选手,分A(8人)、B(9人)两组上课(上课学生数为30人);第二阶段是从第一天17名中选出前5名对同一课题再次上课(学生人数为...  相似文献   

19.
赵龙 《科学课》2009,(9):34-35
一、问题缘起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关于“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有1个课标点3.3(如图1所示),但《课程标准》对到底什么是“可逆”和“不可逆”却只字未提,所以这个概念一直是个引起争议和让人费解的焦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0.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词语。了解大意 1.分组出示词语并朗读。 (1)赵小艺陈丹宋涛 (2)旗子飘风车转小树弯雨丝斜 重点指导“赵”“陈”“宋”的读音,前两个字是翘舌音,“宋”是平舌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