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人民日报编委会对“两会”的宣传报道高度重视,除精心组织新闻报道外,还要求在言论上很好地体现和宣传会议的精神,既抓好社论,也抓好小言论。“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共发表“两会漫议”8篇,“记者随感录”11篇。“记者随感录”是今年的新品种。这些四五百字的小言论扰如一朵朵小花为人民日报“两会”宣传报道的大树增添了光彩。  相似文献   

2.
3月31日,埃菲社记者从北京发出一篇电讯稿,题为《中国试行议会民主》。稿中写道:“电视天天向观众介绍议员分组讨论情况和记者招待会概况”,“观察家们认为,这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在报道新闻透明度方面是空前的”。在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和七届政协一次会议期间,首都新闻媒介在提高会议报道的“透明度”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及时地、客观地报道决策过程中的讨论情况,摘登与会者的发言,开辟《寄语两会》《两会手记》等令人耳目一新的专栏,除此之外,还专门派出记者盯住“两会”期间召开的记者招待会,注意从中挖掘有价值的新闻。  相似文献   

3.
“代表入京华,聚八方生气”——人民日报记者对参加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精神面貌的描述,同样适用于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的委员们。这次“两会”,的确不同寻常,因为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早在全党全国传达贯彻。神州大地春来早,代表、委员情绪激昂,会议气氛轻松活跃,为“两会”报道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4.
“代表入京华,聚八方生气”——人民日报记者对参加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精神面貌的描述,同样适用于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的委员们。这次“两会”,的确不同寻常,因为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早在全党全国传达贯彻。神州大地春来早,代表、委员情绪激昂,会议气氛轻松活跃,为“两会”报道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5.
经历了近十年的人民日报“两会走笔”言论专栏,如今依然走俏。今年3月3日至15日召开的第十届第一次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会议期间,人民日报照例开辟了专题式言论专栏“两会走笔”。先后发表了《代表谈“代表”》、《请委员多说》、《老话题与新话题》、《“每于寒尽觉春生”》、《辩证看西部》、《伟大的十年》等十二篇言论,对会议的召开起到了上下和会内外的舆论沟通和信息交流,活跃了议政的舆论氛围。 在“两会”期间开办专题式言论专栏这一举措并非始自今日。早在1991年3月28日至4月12日召开“两会”时,人民日报就开…  相似文献   

6.
3月31日,埃菲社记者从北京发出一篇电讯稿,题为《中国试行议会民主》。稿中写道:“电视天天向观众介绍议员分组讨论情况和记者招待会概况”,“观察家们认为,这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在报道新闻透明度方面是空前的”。在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和七届政协一次会议期间,首都新闻媒介在提高会议报道的“透明度”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及时地、客观地报道决策过程中的讨论情况,摘登与会者的发  相似文献   

7.
我与小言论     
本人酷爱阅读小言论,《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工人日报》的“小论坛”、“随感录”,《河南日报》的“纵横谈”、“偶感录”,还有其他报刊的“群言堂”和杂文,只要我能看到,就要认真地看上两三遍。从题目、结构、造句、用语等方面字斟句酌、细细品味,收益不少。天长日久,多读多思,提高了自身的理论功底和独立思考能力,也学会了用辩证观点分析问题。由爱看小言论开始写起小言论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我先后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党的生活》等报刊上发表  相似文献   

8.
加速改革开放,如春潮涌动,使不久前闭幕的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举世瞩目,也为千余名记者提供了“游泳”的海洋。“两会”期间,他们以超乎往年的热情写精神、书民意、“画”未来,将报道搞得有声有色。这里荟萃了几位刚从“两会”走出来的记者的笔墨,请读者和他们一道回味一下“新闻战”这场竞争中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9.
“随感录”是《新青年》评论社会和时事的一个栏目。最初见之于该刊一九一八年四月第四卷第四号。刊载时每期三五篇不等。开始时各篇没有单独标题,从第五十六篇起才在“随感录”的总题下有各篇的题目。在整个《新青年》的出版中,一共发了一百三十三篇“随感录”。鲁迅为该栏撰文始于一九一八年九月份第五卷第三号,即“随感录”第二十五篇。起止于一九一九年十一月第六卷“随感录”第  相似文献   

10.
记者云集早有人说,一年一度“两会”的记者云集可称作中国的“记者节”。 3月18日、20日开幕的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和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春暖花开之际再次令人瞩目。作为中国的窗口,里面传出迅疾的改革开放的鼓点,引得记者蜂拥而至。据统计,除随团记者外,这次参加“两会”报道的中外记者达1050多名,其中外国记者来自近30个国家,达170余名;香港、澳门记者来自21家新闻机构,60余名;台湾记者来自14家新闻机构,27名。香港记者比去年增加较明显。大陆记者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个农村教师,新闻写作爱好者。在教书之余,酷爱阅读、收集小言论。 爱读各种报纸杂志,《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工人日报》的“小论坛”、“随感录”,《农民日报》的“大家谈”,《中国青年报》的“新语丝”等报刊的言论文章吸引了我,每篇文章我都要认真地读上两三遍,有的剪下,有的抄写,放  相似文献   

12.
七届人大、政协一次会议,堪称是一次“大曝光”,它们以其前所未有的公开性,为国内外新闻记者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充分条件和机会。自中共“十三大”开始趋热的我国新闻界的竞争,在两会期间形成整体展开之势:——中外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记者一反“配角”常态,纷纷“抢”话筒发问,逼使当惯“主角”的外国记者们不得不要求“通融”;——“两会手记”,“两会漫笔”、“两会寄语”、“议政录”、“本报专线电话摘录”、“发言摘编”、“专  相似文献   

13.
“两会”上的香港记者周燕群,翟跃文采访今年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的记者里,有183名港澳台记者,约占记者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强。其中来自31家新闻机构的香港记者139名,他们是“两会”搭起的新闻大舞台上一支活跃的力量。我们在采访的空隙...  相似文献   

14.
从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新闻媒介正式被允许派记者随各代表团进京采访“两会”。他们的加盟,使每年一次的“两会”新闻竟争变得更加激烈。如果把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出动几十上百名记者的中央新闻单位比作“大兵团”的话,那么随代表分散在各住地,一般只有三两名记者的外地来京新闻单位则是一支支“小武工队”。“大”、“小”之间、“小”、“小”之间有配合、有竞争、有交流、有借鉴,虽然这次“两会”是例会,但由于事关“九五”计划及今后15年远景规划这一大事,因而从中央到地方新闻单位在报道上都不敢怠慢,一致认为这是一次“不一般的例会”。  相似文献   

15.
七届全国人大、七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下简称“两会”)显示出的前所未有的开放,由于新闻媒介的传布,已为世人认可。新闻界在努力展示“两会”开放姿态之时,实现了自身改革过程中的一次突破。这个突破令人欣喜,但它是带着历史“惯性”的突破,存在着值得忧思的不足。突破之一:前所未有的“公开”笔者分析、比较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  相似文献   

16.
近一个时期,随谈式言论在报纸上大量涌现,冠以各式各样名称的随感、随想、随谈、随笔、随评、漫笔、快语、絮语、杂谈、琐谈、茶座等等小言论,悄走报端,俯拾皆是。这些短论生动活泼,错落有致,既使报纸内容充实有力,又使版面配置显得清新可爱。 随谈式专栏小言论的兴旺可以追溯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今日谈”《人民日报》、“虚实谈”《文汇报》、“求实篇”《中国青年  相似文献   

17.
《中国记者》编辑:你们刚从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回来,你觉得今年的“两会”有何特点? 答:由于这次的“两会”主要是审议和讨论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及关于这个纲要的报告,所以就与一年一度的例会大不相同。代表和委员们普遍认为,这个纲要关系到中国今后十年的发展,关系到我国人民从温饱奔向小康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会出现优秀政治记者吗?一年一次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又结束了。说来也是我的一种“幸运”,从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始至今,我已陆陆续续参加了5次这种重要的“国会”报道。前几次,代表中风平浪静,大会按部就班,记者的新闻嗅觉似乎也‘丧失”了。而从去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始,民主气氛渐浓,整个“两会”  相似文献   

19.
2000年的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是在本世纪最后一年我国改革和建设具有历史性、标志性的年份里召开的,是适逢全党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总结基本经验,研究解决全局性重大问题的情况下召开的。这样的时刻,这样的背景,赋予今年的“两会”重大而特殊的意义。集中精力搞好“两会”报道工作,是人民日报的一项光荣任务。遵照中央领导同志对人民日报报道工作的指示和“两会”对新闻报道工作的总体要求,人民日报编委会确定了“高出一筹、万无一失”的目标。在大会闭幕时,回过头来看“两会”报…  相似文献   

20.
每年3月,中国的“两会”都吸引了世人的目光。2003年的“两会”以其不同寻常的意义尤为世人瞩目,因为这是中共十六大后的第一次“两会”,又是一次换届的大会。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日报》这次“两会”报道搞得有声有色,受到广泛好评。近日,《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两会”报道领导小组组长江绍高应本刊记者之约,就《人民日报》今年“两会”报道回答了本刊记者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