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热管技术解决CPU散热的新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当前主动型CPU散热器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热管技术解决CPU散热问题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2.
热阻是功率型LED应用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简述了LED热阻的概念,对典型的LED应用建立了热阻模型,并研究了热阻的测量原理及测试方法,为LED器件应用设计及其可靠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当散热器走出超频玩家、游戏狂人的视线,进入高频率接触PC的大众消费生活时,当CPU的功耗越来越大,双核心处理器越来越受欢迎时,判断一个散热器好与坏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单一的散热效果已不能成为人们衡量散热器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慧社区的概念越来越普及.本文将传统笔记本电脑散热器与单片机相结合,设计一种面向智慧社区的具有环境监测功能的笔记本电脑散热器.该散热器以STC89C52单片机为主控芯片,结合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PM_(2.5)传感器进行环境参数监测.系统通过温度检测模块来调整散热器风扇的转速,同时主控制芯片根据环境监测数据来判断环境是否正常,通过GSM模块发送报警信息.经过实际的运行与测试,该系统具有低功耗、稳定、经济实用等优点,符合智慧社区的发展理念,具有良好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STC单片机设计了帆板角度实时控制系统。该系统以双CPU为控制核心,采用双机通信,通过对角度测量模块、电机调速模块、人机接口(键盘、LED显示器)等模块并结合良好的算法进行了准确的控制,实现了帆板角度的精确测量及显示。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LED散热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中学生技能培养的需要,以6颗LED组装成的散热模块为实验对象,并将单颗LED在SSP8810-S型测试系统中测得的数据拟合,得到不同驱动电流下发热功率、参考点温度分别与芯片结温的关系式,以此为工作原理,设计并搭建出一套可实现LED散热模块总热阻测量的学生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能通过改变LED驱动电流、空气流速和环境温度等关键影响因素,获取LED结温和总热阻的变化趋势,且实验数据有效可靠,展现的客观规律有助于学生对散热设计与分析方法的学习和理解,值得在LED散热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双单片机冲床主从式系统的软件分工,分别设计主CPU系统和从CPU系统的软件结构。主CPU完成系统的管理和数据处理等非实时性任务,从CPU完成插补和位置控制等实时性任务。采用双口RAM通信协议,加速主从CPU系统间机床状态信息和加工数据的传送。  相似文献   

8.
《学生电脑》2009,(9):2-5
别以为过了暑假.这天儿就“秋高气爽”了。九月里还有一段“云少日光强.硒得到处都热烘烘”的——“秋老虎”。“秋老虎”时期最容易发生两件事:一是中暑,二是烧CPU。曾经因“秋老虎”损失若干CPU的一目在此泪奔相告,”人热冒汗,CPU热冒烟.就算自个儿 死.也要给CPU打好扇子…”本期就来介绍一些为CPU降温的散热器。它们是CPU不冒烟的最佳伴侣.  相似文献   

9.
CPU设计采用ARM9芯片,为FTU处理大量的信号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持.软件设计采用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以实现对系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系统运行的实时性.文章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设计--S3C2410核心板、测量模块、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论述了其软件设计的数据采样和谐波分析.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USB的便携式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设计方案。从USB数据采集控制器硬件及电路设计、USB固件开发、驱动程庭设计以及数据采集程序设计等方面介绍了数据采集控制系统软硬件的设计和实现。该系统采用双CPU结构,一个CPU负责进行数据的采集、滤波、计算等,另一个CPU作为总线接口实现与PC机的通讯。以此为核心设计的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具有测试精度高、可靠性好,使用方便、通用性强等优点。可用于各种场合的实时数据采集与控制。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自行研制的空调表冷器热工性能测试系统,该系统是通过对实验室现有空气调节处理过程实验台进行改造制得。在压缩机和节流阀之间装设套管式蒸发器,制得冷冻水,经水泵送入表冷器中,与空气进行换热后重新返回套管式蒸发器中。通过温控器实现表冷器入口冷冻水温度的控制,表冷器进出口冷冻水温通过布置热电偶进行测量,冷冻水流量通过转子流量计进行测量,利用原有干湿球温度计测量空气进出口干湿球温度,进而在不同工况下实现表冷器析湿系数、热交换效率、接触系数和换热量的测试。依据测试结果分析风量、风速、冷冻水流量对表冷器热工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InGaAsP/InGaAs组成的超晶格,基底为InP的固体微制冷器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热电和热电子转换同时存在于超晶格微制冷器中。提出了简化后的物理模型,具体分析了影响热电转换效率的热阻和电阻、制冷影响因素和误差等因素,计算结果与实际器件接近。  相似文献   

13.
负偏压法测试大电压LED器件热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阻是衡量LED器件散热性能的重要热学参数。采用外接负偏压恒压源方法,分别使用T3Ster/Teraled热光参数测试仪和NC2991热阻仪对正向电压超过仪器量程的同一型号功率型LED的热阻进行测试,并对两种测试结果的误差进行比较分析讨论。该方法拓展了热阻仪测量范围,使正向电压大于5V的LED器件/模块的热阻测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F103VE6和ADE7878的电能参数检测装置。其采用电能计量芯片ADE7878实现对电网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等诸多参数的采样,以ARM STM32F103VE6作CPU,通过ADE7878的HSDC高速数据捕获接口与CPU的SPI口连接,将电流、电压波形的AD转换数据高速传输给CPU,CPU获取数据后实时保存并进行频率准同步转换和FFT计算以实现对谐波的测量。该装置有效地实现了对公用配电网的电压、电流、有功、无功、谐波等参数的精确测量,为公用配电网进行能源监测、无功补偿和谐波治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在线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流体网络理论,研究了通过改变回热器流阻对由双向进气阀诱发的直流流动进行抑制的可行性,计算结果表明,增加回热器流阻可以有效地抑制直流,进而有望提高脉管制冷机在高温区的稳定性能.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的回热器填料布置方式,对脉管制冷机的稳定特性开展实验研究,通过采用直径0.25 mm的铅丸代替回热器冷端(0.3回热器长度)247目不锈钢丝网的方法,实现了制冷机在80 K温区长时间稳定工作.该研究为解决脉管制冷机存在的高温区性能不稳定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传统空冷器的换热管加工复杂,不能分体,运行过程中泄漏点很多,维修不便,且其体积庞大,耗材成本高,换热效率低。水膜式空冷器采用整体式翅片管、相对独立的换热模块等新结构、新工艺,高效、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17.
The micro-Raman method is a non-contact and non-destructive method for thermal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 To reduce the measurement error induced by the poor fit of the basic equation of the original micro-Raman method, we developed a new basic equation for the heat source ofa Gaussian laser beam. Based on the new basic equation, an analytical heat transfer model has been built to extend the original micro-Raman method to thin films with submicrometer- or nanometer-scale thickness.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measur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dielectric thin films with submicrometer- or nanometer-scale thickness. The thermal resistance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dielectric thin films and their silicon substrate was also obtained. The obtaine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ilicon dioxide film is 1.23 W/(m.K), and the interface thermal resistance between silicon dioxide film and substrate is 2.35×10^-8 m^2.K/W.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interface thermal resistance of silicon nitride film are 1.07 W/(m.K) and 3.69×10^-8 m^2.K/W,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reported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