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到云南,可算过足了一回"茶瘾"。先是在大理洱海的游船上,品尝了白族的"三道茶"。接下来又在纳西族的山寨里,品尝了纳西人的"六道茶"。那韵味、那回甘、那醇香,令人难以忘怀。纳西人的"六道茶"分别是雪茶、薄荷茶、三仁茶、烤盐茶、油茶、酥油茶。这雪茶,纳西话的意思为"岩石上的茶",实际上是一种地衣类植物,味道微苦,有润肺清热的功效。因色呈白色,叶片像茶叶,所以叫雪茶。雪茶长在雪山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岩石上,与雪为邻,吸纳雪的清气,确实是一种容易使人产生梦幻感觉的天赐之物。  相似文献   

2.
瑶家美食     
说到我们瑶家人的美食,油茶是不得不提的.瑶家的油茶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已经在瑶家形成了一种饮食文化.油茶,顾名思义,就是加了油的茶水.但其滋味并不是茶水味与油味的简单混合.瑶家人想喝油茶了,只要先把晒干的茶叶用温水浸泡一下,再往茶锅里放点油,把泡好的茶叶放进去捶打——捶打讲究姿势与节奏,是一种美与力的结合,看上去简直就是一种原生态的舞蹈!你可别小瞧这捶打的功夫,它可是制作油茶最关键的一步呢.捶打时,除了要掌握轻重快慢,还得拿捏时间长短——时间若长了,油茶就会变苦;时间若短了,茶叶的香味就出不来.捶打好茶叶后,再加入水和盐,然后将水烧开.至此,油茶就做好了,浓烈的茶香四溢.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家庭就像一杯冲淡了的茶,天天柴米油盐,天天吃饭睡觉,真是越喝越没有味儿;说是白开水吧,杯子里明明有茶叶,可喝到嘴里却如同白开水!如何给家庭生活输入新的空气,给家庭生活这杯“茶”注入新的滋味,让人有新的感觉、新  相似文献   

4.
喝茶     
<正>曾听人讲洋话,说西洋人喝茶,把茶叶加水煮沸,滤去茶汁,单吃茶叶,吃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些。"新近看到一本美国人做的茶考,原来这是事实。茶叶初到英国,英国人不知怎么吃法,的确吃茶叶渣子,还拌些黄油和盐,敷在面包上同吃。什么妙味,简直不敢尝试。以后他们把茶当  相似文献   

5.
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林黛玉红了脸,一声儿不言语,便回过头去了。李宫裁笑向宝钗道:"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林黛玉道:"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讨人厌恶罢了。"  相似文献   

6.
喝茶     
曾听人讲洋话,说西洋人喝茶,把茶叶加水煮沸,滤去茶汁,单吃茶叶,吃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些。”新近看到一本美国人做的茶考,原来这是事实。茶叶初到英国,英国人不知怎么吃法,的确吃茶叶渣子,还拌些黄油和盐,敷在面包上同吃。什么妙味,简直不敢尝试。以后他们把茶当药,治伤风,清肠胃。不久,喝茶之风大行,1660年的茶叶广告上说:“这刺激品,能驱疲倦,除恶梦,使肢体轻健,精神饱满。尤能克制睡眠,好学者可以彻夜攻读不倦。身体肥胖或食肉过多者,饮茶尤宜。”莱登大学的庞德戈博士(Dr.CorneliusBontekoe)应东印度公司之请,替茶大做广告,说茶…  相似文献   

7.
头苦、二甜、三回味,茶的味道充满人生哲(zhé)理。让我们一起来——3月5日星期三晴爸爸去云南旅游,带回几包云南"三道茶"。我很好奇,拿出一包仔细瞧了瞧。看了说明之后,我明白了云南"三道茶"是白族人喝的茶,指的是苦茶、甜茶和回味茶。我打开一袋茶,发现里面有四个小  相似文献   

8.
蒿子粑粑     
农历三月三,我们的家乡有吃蒿子粑粑的习俗。据说,吃蒿子粑粑能踏蛇眼,吃了就不会被蛇咬了。那天,我和奶奶去田野里摘了一大篮嫩蒿子。到了家里,奶奶把蒿子洗净,倒进锅里煮了一会儿,再捞出来晾在一边。奶奶用打浆机打出糯米浆,再将沥干的糯米浆与煮烂的蒿子  相似文献   

9.
荼语     
<正>幼时,没品过茶,没见过茶树,甚至没见过茶叶,自然也就不知道茶为何物。后来,每至炎炎夏日,父亲总会拎回一两包茶叶、一两袋白糖,说是单位发的消暑降温物品。白糖,姐弟三人自是喜欢,喝稀饭、喝豆粥时,总要放上一勺半勺。可茶叶仍无法派上用场,长期被闲置在橱柜的角落里。夏日丝瓜棚下与邻居的闲聊,让母亲萌发了煮茶叶蛋的想法。十天半月煮上一回,家中的茶叶总算有了点归属感,没有白白浪费掉。  相似文献   

10.
在海拔5千米以上的蛮荒地带,我们喝着草甸子里的水徒步走了16天。我的第一次死亡体验。我们9个平均年龄32岁的摄制组成员,4名向导,29头牦牛——漫无边际的荒原上就只有这些活物在艰难挪动。我看了看旁边的山导演,他的头已肿大变形,这里的含氧量只有正常含量的50%。几乎全部队员都出现了高山反应:头似炸裂般巨痛,呼吸困难,皮泡眼肿,连说话都有些语无伦次,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大把大把地吃止痛片——进入藏北无人区后,已没有退路,而离我们的目地——姜古迪如  相似文献   

11.
文题实录 从前乡下有些地方设有凉亭,供路人休息。有些好心人常常煮桶茶放在那儿,让过路人解渴。有一位老人怕赶路的人喝水急而呛着,于是在茶水里撒了一点点谷皮,这样喝水的人就必须把谷皮吹开,然后慢慢地喝。  相似文献   

12.
糖油粑粑     
每天放学,我都要经过校门口的一条小吃街,那糖油粑粑总让我心里痒痒的。卖糖油粑粑的老人推着一辆板车,上面放着一个炉灶,还有一锅烧得滚烫的油。老人把加工好的面粉搓成一个小圆坨,用两个手掌轻轻一压就成了一个圆圆的饼。他把揉好的粑粑放进油锅的瞬间,油锅里嗤嗤作响,不一会,白嫩嫩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tea”     
同学们已经学过“tea”这个单词,它是“茶,茶叶”的意思。在英语国家,人们喝茶的方式与我们中国人有所不同。他们喜欢在红茶中加牛奶,有些人则喜欢在茶中放些柠檬汁。当主人问客人是否想喝茶时,客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愿望回答,想喝就说“Yes,please.”不想喝就说“No,thanks.”主人通常尊重客人的意愿。而在我们国家,客人为了不给主人增添麻烦,常会说“不喝,我不  相似文献   

14.
撇捺     
撇捺为“人”。“人”字在字典里可谓平凡,而我们从支撑的角度去看,这字便超凡脱俗意蕴深长。“人”字若没有撇捺支撑,那就没有了汉字的刚劲洒脱,也就不会有我们为人的一派率真坦然。没有“撇”的“捺”是孤独的,没有“捺”的“撇”是寂寞的,只有撇捺支撑才有“人”字的精彩,只  相似文献   

15.
柳州北部少数民族聚集区有喝打油茶的习俗。通过对柳州茶文化、打油茶加工、饮食以及与民俗文化的关系等调研分析,提出打油茶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开发运用。第一,结合茶园优美的生态环境开发观光茶园。第二,结合少数民族打油茶的饮食文化特色,开发建设适宜旅游景区运营的主题餐厅。第三,研究民间打油茶茶叶加工方法,优化加工工艺,开发适合旅游销售的工艺茶砖。第四,开发方便装打油茶产品,促进互联网销售。  相似文献   

16.
冲茶     
以前喝茶,都是爸爸妈妈把茶冲好后让我喝。今天下午,爸爸在睡觉,妈妈去买菜,我想喝茶,就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冲起茶来。我先在茶壶里放了一点茶叶,再把开水倒进茶壶里,然后拿起茶壶摇一摇。过了一会儿,我拿起茶壶往茶杯里倒,倒出了黄澄澄的茶水。我端起茶杯,把茶杯里的茶一口喝完。啊!真香!没想到这茶是如此地清香。接着我又喝了第二杯,感到舌头上有股浓浓的苦味。我又喝了第三杯,这次的感觉有点甜,而且,甜得清清淡淡的。像这种清香、清淡,苦味和甜味搅拌在一起的茶,何尝不是一壶好茶呢?以前,喝爸爸、妈妈冲的茶时,从没有这种感觉。今天,我自…  相似文献   

17.
曹颖 《初中生辅导》2014,(19):90-92
好山好水配好茶,武夷山水一壶茶.武夷山除了山水秀丽,更因盛产茶叶而闻名于世,这里有名有姓的茶叶就有三百多种,素有“茶叶王国”的美誉.武夷山发现第一棵茶树的地方,被称为茶洞.相传,这是彭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而彭祖长生不老,是因为喝了武夷山的茶.这个传说让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留下了“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的诗句.  相似文献   

18.
我们广东人每当“上火”的时候都喜欢喝凉茶来“去火”。那天我的牙很痛,妈妈就让我喝了一杯凉茶。过了几天,我的牙不痛了,可妈妈还要我喝。我想喝这么多凉茶究竟有没有益处呢?是不是什么凉茶都可以喝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特地到凉茶店作了调查。我发现去买凉茶喝的大多是中青年人,基本没有什么老人去买凉茶喝。我觉得很奇怪,难道老人就不会“上火”?于是我采访了一下凉茶店里的店员。店员告诉我老年体弱、体质虚寒、气血两虚的人都不适宜喝凉茶。怪不得没有老年人去买凉茶喝。看来喝凉茶也要讲科学,不是什么人都适合喝凉茶的。在调查的…  相似文献   

19.
朋友,你到过我的家乡恭城势江吗?若是你到过,而没有喝到我们家乡的油茶,那可真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打油茶是我们家乡的风俗。你到我们家乡作客,热情好客的乡亲们首先招待你的就是那香喷喷的油茶。油茶的种类繁多,有猪肉油茶、鸡蛋油茶,有猪肝油茶、苦笋(竹笋的一种)油茶,还有猪肠油茶、蘑菇油茶……真是举不胜  相似文献   

20.
一个妇女看见有三位老人坐在她家的前院里,就对他们说:“我想我不认识你们,但你们一定饿了吧那就请进屋吃点东西吧!”“我们不会一起进屋的”一个人异口同声地答道“为什么?”妇女感到奇怪其中一位老人解释道:“他叫财富,这是成功,而我则是爱”他补充道,“现在你回屋去,和你丈夫商量一下,愿意让我们中的哪一位进去”妇女便进屋把一切告诉了她丈夫。她丈夫说:“我们请财富吧,让他进来,使我们的家充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