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儿童心理的小学音乐教育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音乐教育必须要与儿童心理相结合起来,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对儿童心理特征作出分析和论述的基础上,就基于儿童心理的小学音乐教育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提高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效,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儿童歌舞剧是集歌、舞、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涉及多个学科,具有"实用性"和"教育性",并针对儿童心理特点的综合舞台剧。2010年9月,教育部在全国遴选了6所城市70个学校作为试点单位,在中小学校开展儿童歌舞剧音乐教育。儿童歌舞剧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尝试。在农村小学进行歌舞剧教学也是顺应音乐教育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小学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地位尤为突出,学生们对于音乐的创造性很难被挖掘出来。笔者认为,在小学音乐课堂上,音乐教育要将人与生俱来的音乐本能激发出来;音乐教学仅为一种手段,教育人才才是音乐教育的目的 ;只有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才能开展创造,将音乐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新编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除了要注意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之外,还必须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教材编写是这样,教育和教学是否也要根据儿童的心理来讲授呢?回答是肯定的.教师要搞好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新教材的教学工作,需要研究儿童心理学,懂得和掌握儿童心理特点,这样,才能做到从实际出发,才能有的放矢.那么,小学低年级儿童有些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教育呢?笔者试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亟需转变观念,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音乐.小学音乐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音乐教育可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审美能力,有效地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浅析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和具体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教孩子就是在做教育,但是教育的本身必须适合儿童心理发展,从儿童心理的水平或状态出发,才能实现其作用。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英语作业改革从当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出发,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英语作业的传统模式,作业的总体创意和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就对作业的布置设计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小学音乐教育是以欣赏"美的教育"为核心的一门课程。它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小学音乐教育更是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的感受,陶冶其高尚的情操,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音乐课程目标"也指出:学生要通过参  相似文献   

8.
<正>在现代社会身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品德与生活课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儿童心理,这样才能使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从而培养出品学兼优、心理健康的学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也要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课提倡"活动、综合、开放",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其具有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祖萍萍 《考试周刊》2009,(31):228-228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由于受社会音乐环境的影响,其审美取向的偏差,人文关怀的不足,以及在此背景下凸显出来的技术化、功利化、世俗化取向都日渐成为不争的现实,不仅左右着小学音乐教师的判断与选择,而且关涉正常的教学活动及其育人效果。因此。小学音乐教育如何才能适应变迁的社会环境.在目前教育环境下强化音乐教育的功能,发挥音乐教育作用,便成为我们音乐教师必须思考和重视的首要问题。下面我就此谈些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徐静 《考试周刊》2014,(92):170-170
自尊心是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的心理状态。一个健康成长、身心健康的人必须有自尊心,但很多人错误地认为自尊心只有成年人才有,小学儿童不具备自尊心或自尊心不强等,因此在小学儿童心理教育工作当中,一直存在工作开展不到位或工作开展不深入的问题,对于小学儿童自尊维护工作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导致小学儿童心理教育中儿童自尊的维护实践工作一直难有较大进展,而小学儿童时期正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研究小学儿童心理教育中儿童自尊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浅谈音乐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调查,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被忽视的现象十分严重,音乐教育的功能没有得到实实在在的重视.小学的音乐教育被看成就是"唱歌课",中学的音乐课常常被"主课"所挤占,大学就根本没有列入教育内容之中(师范类音乐学专业除外),在大学校园的一角出现"音乐讲座"的海报也很鲜见.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到音乐特有的魅力,才能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唱歌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特殊的审美教育价值。因此,为了充分突出音乐教育的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方法是教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面对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教育形势,毫无生气的课堂严重地阻碍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为此,小学音乐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才能有效满足音乐教育教学的需求和推动小学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一、注重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4.
民族师专音乐教育要立足民族地区实际及其中、小学基础音乐的教育需要,正确处理好"师范性"与"专业性"的关系问题,注重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为民族地区及国民音乐教育作贡献.  相似文献   

15.
小学音乐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中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教育内容,它为全面提高小学生审美素养打下了扎实基础。审美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陶冶孩子们的审美情操。通过分析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试论审美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着重分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开展好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数量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与"留守儿童"相关的社会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即是其一。农村小学高年级中,教师要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与改进建议,更好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表明儿童心理发展往往存在 着许多关键期,我们如果把握了这些关键的时期,学习新的知 识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活 动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来制定相关的教学活动和内 容,经常都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是 针对儿童的心理发展途径来探析其和小学音乐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小学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模块,因此,老师需要重视小学音乐教育,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在现有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不足,因此,老师必须提高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性,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教育。因此,着重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教育重要性以及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9.
石晓燕 《考试周刊》2011,(84):224-225
音乐教育是整个小学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教学的重点在于突出音乐教育中的"审美趣味"。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如何发挥审美教育的趣味性是广大音乐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离开了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就失去了音乐教育的实际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一门艺术,是充满人性美和生活美的美感艺术,音乐教育是义务教育中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小学音乐教育,它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启发学生智慧,能够塑造学生感受、鉴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介绍了让小学音乐课堂"活"起来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