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批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多被称为我国目录学之目的、任务、核心和优良传统.笔者认为不妥.  相似文献   

2.
目录学的根本意义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在此思想指导下,《目录学发微》对目录学的发展源流各种体制的利弊得失、历代书目的类例沿革都做了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国史经籍志》是中国目录学史上较有影响的书目之一,其编撰在继承借鉴《通志·艺文略》的基础上,进行了诸多变革和创新,以其体例严谨、类例详悉、著录丰富等显著特点和驳正前人谬误的学术批判精神,恢复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在明清之际和清代受到学者们的普遍肯定和广泛重视,其学术价值与学术影响日益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4.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2):111-117
章学诚重视学术源流的疏浚,而不是泛泛的学术考辨。他认为纷繁芜杂的图书差异和门类众多的学术纷争都可以转换为源流之辨,而目录学的旨趣即在于通过疏浚学术源流,引领"流"意义上的现实图书和学术回归"源"意义上的理想状态,从而将图书和学术化约为历时性的时间序列,而不是共时性的空间秩序。源流二分既是他考察图书、学术的根本视野,也是规范目录学理念和方法的基本原则。因此,疏浚学术的"源流",才是章学诚久执不改的目录学信念。  相似文献   

5.
探讨信息化条件下引丈索引的信息精选和学术评价功能及其理论依据,结合CSSCI对于来源文献的筛选和评价标准以及对引文数据库的二次挖掘与精选,揭示引文索引对于学术信息精选和评价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引文索引作为目录学在当代的一个重要发展分支,对于传承"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目录学传统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目录有三大基本内容:一是"部次条别"的书目检索价值,二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史内容,三是"申明大道"的理想信念。内容决定形式,古代书目的著录、分类、序言和提要等四大形式结构都是为上述三大内容服务的。因此,改变重视书目形式而疏淡书目内容的教学现状,让学生领会古代书目由内容到形式、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学术本质。  相似文献   

7.
清代章学诚在其著作《校雠通义》中提出, 目录学的主旨在于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是对西汉的刘向、刘歆《七略》以来目录学思想的提炼和总结.章氏还总结和提出了互著、别裁和辨嫌名等著录方法,并认为这些著录方法是为了更好地揭示目录学主旨而服务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一目录学主旨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古代目录学思想达到了最高峰.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目录学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学术传统。目录之学,乃学中第一紧要之事。从考察"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话语本体的起源入手,对章学诚这一目录学思想进行哲学解读,展开关乎孕育"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目录学思想之时代背景的哲学思考,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目录学思想的源流与秉承及其乃中国传统目录学形而上之道两个角度对之进行更为深层、关乎其内涵的哲学思辨。  相似文献   

9.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的目录学研究,一个极富价值的特点,便是溯古达今,扼论学术简史的精彩笔法。这部分内容,是其较此前研究诸作改进完善的闪光点,尤其与张舜徽极看重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有关,也最能体现他"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治学风格。今天我们凭借前贤的成果对传统目录学进行更为深入、系统、全新之研究,对于张舜徽的目录学成就不能不给予相当的重视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的目录学研究,一个极富价值的特点,便是溯古达今,扼论学术简史的精彩笔法.这部分内容,是其较此前研究诸作改进完善的闪光点,尤其与张舜徽极看重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有关,也最能体现他"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治学风格.今天我们凭借前贤的成果对传统目录学进行更为深入、系统、全新之研究,对于张舜微的目录学成就不能不给予相当的重视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章学诚与余嘉锡目录学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伟涛 《图书馆》2004,(3):103-104,106
章学诚是我国古典目录学集大成者,其目录学核心思想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余嘉锡继承和发展了章学诚这一目录学思想,文章从目录学思想、类例理论、编目方法和看待书目情报职能几个方面对章学诚和余嘉锡二者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王文进著、柳向春标点《文禄堂访书记》作为近代目录学的重要著作之一,一直被学界广泛应用为考镜源流、辨章学术的重要工具书。但该著亦不乏疏谬之处。现以劳权、劳格兄弟校跋本为例,略陈其失,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颖 《云南档案》2008,(4):37-38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毕生致力于讲学、著述和纂修史志。他以"经世致用"作为治学准则,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到方法全面发展了我国索引理论基础。章学诚提出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目录学宗旨。文章分别论述了章学诚关于群书索引、史籍索引、诗总集索引的理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赵龙 《图书与情报》2012,(4):141-144,2,145
宋人笔记是宋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极高的史料价值而备受四库馆臣的关注,约有500余种传世至今。四库馆臣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精神,严格著录"广见闻"、"资考证"、"裨劝戒"的"说部之佳本",并公允评论之,从著录中可以管窥四库馆臣对宋人笔记的学术认知。  相似文献   

15.
OPAC2.0开放与互动新特点,为读者参与图书编目提供便利,也为古典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优良传统的新生提供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16.
田甜 《出版广角》2021,(13):91-93
中华书局出版的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史传"传统及其历史变迁》一书由陕西师范大学何悦玲博士所撰写,该书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进路,条分缕析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史传"传统及其历史变迁,谈及其动态发展演变,体悟其所蕴藏的中华文化精神,解析中国古代小说内蕴的中华文化精神密码.  相似文献   

17.
《汉书·艺文志》中的"六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自《周官》的“六书”是指六种字体,刘歆为求“造字之本”而以“象形”等六种条例解之,这和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取向有关。而其“书”有“六”,则密切关乎刘歆的术数思想。《说文》等质实因袭“六书”说,遂致“转注”有其例而无其字等诸多凿枘。  相似文献   

18.
朱文藻编著的《葆醇堂藏书录》采用"经、艺、史、志、子、集、类、说"八分法,试图打破四部分类框架。他整合小类设立艺部,把志部、类部、说部提升为一级类目,调整部分二、三级类目的划分、名称和顺序,对类书的性质和丛书的价值做出新认识,反映出以小学、金石学、舆地之学等为代表的乾嘉学术风貌。《葆醇堂藏书录》本着灵活变通的编目原则,力求突破四分法的桎梏,在图书分类上体现学术发展,是古籍目录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9.
《直斋书录解题》是南宋末年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陈振孙编著的著名私目.因其著录的图书数量众多和解题精审而获得历代学者的赞誉,在我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解题言简意赅,涉及内容广泛,但往往侧重于某一方面,大致论及作者、书的价值、内容、取材、体例、真伪、撰述时间、学术源流、图书版本等.为考证、辑佚古代典籍和辨别图书真伪"之所必资",并有利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目录学学术价值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反省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基本旨趣的中国古代目录在具体学术考辨中的缺陷,重点指出,古代书目囿于"著录一批文献"的刻板形式,与它所反映的学术之间并不存在严谨的并列关系,两者之间只是点与面的对应,目录在考辨学术时的错位甚至无能随处可见。此外,古代目录通过文献整序实现对学术的反思,作为反思结果的目录系统又会反过来影响学术的接受和认识,目录对于学术的这种反作用尚未引起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