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靳娟 《大观周刊》2012,(3):175-175
情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它既是学习语文的手段,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中进行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挖掘课文,点化学生情感,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让“情感”在教学中起到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淑杰 《大观周刊》2012,(10):210-210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强大的动力,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笔者谈几点自己在近几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3.
杨芳 《大观周刊》2012,(43):334-334
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思想的外壳,是人们用于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语文教学必须靠教师在课堂上用自身的言行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老师谆谆善诱、富有深情的讲解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从而达到真正的语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将语文素质贯彻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最重要的一条途径莫过于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艺术了。 提问主要是指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有计划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和回答。  相似文献   

4.
张园园 《大观周刊》2013,(6):177-177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在各类语文考试中,阅读题所占比例都很大,可以说阅读理解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考试成绩,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标尺。语文阏读理解能力不仅是发展其他语言技能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因此,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语文教学中要始终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5.
楚云 《新闻世界》2011,(8):284-285
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的写作束缚,鼓励自主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怎么进行习作教学呢?笔者浅谈一下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刘欣 《大观周刊》2011,(20):54-54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始终坚持把学习方法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高儒云 《大观周刊》2012,(44):332-333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告诉了我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8.
高兴华 《大观周刊》2012,(17):199-199
在层出不穷和错中复杂的现代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肩负的更加沉重无比,最重要是学生学习文言文,那可是难上加难“枯燥无味”,怎样是学生学好文言文呢?这是我们语文老师教授学生精华的所在,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李彬 《大观周刊》2012,(30):222-222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知识的传授和智慧的培养,也有情感的交流和个性的塑造。因此,提升课堂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又能让学生学好语文,热爱语文,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根据新课程理念,我认为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创新教学需要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小学语文学科也不例外。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创新,不仅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积极影响,而且对于小学老师提高语文教学策略有重要意义。尽管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创新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仍有些问题学要提出与解决。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一些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11.
马淑梅 《大观周刊》2012,(17):223-223
小学语文新课堂标准给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之中包括“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把读的权利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给足,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以读代讲。 小学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阅读训练,语言文字训练要有依托,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小学语文教学要转变教学观念,应把小学阅读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陈永清 《大观周刊》2011,(52):116-116
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在课改新形势下.语文教学中很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熏陶。在语文新课标中.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老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熏陶呢?以下是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愿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3.
李建军 《大观周刊》2012,(5):169-169
课堂导入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引起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对于课堂的学习氛围、学习环境等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主要对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导入策略进行探讨.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4.
包淑华 《大观周刊》2012,(35):207-207
近年来,教育观念由应试教育转轨为素质教育,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利用语文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行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我们必须通过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本科文化素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在跨入21世纪之际,我们的教育观念也有了世纪的飞跃--由应试教育转轨为素质教育,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语文可以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我们要把握好课堂教学,展示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情趣盎然。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从课堂人手,课堂是实施学生创新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品的坚赏在蒙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既能提高学生的蒙语文能力,又能让学生陶冶情操、增长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蒙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蒙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罗七仁 《大观周刊》2012,(2):149-149,129
阅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面对升学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讲授有余而学生感悟不深,先生分析有余而学子品味不力,教师布置作业有余而学生联想不远,老师的指导有余而学生的创新不足。语文教学变成了教师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灌输给学生的过程。新课标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接受和积累语文知识,重视语言的感悟和熏陶,着眼于语文阅读能力的整体提高。笔者认为:感知、品味、联想、创新是学生语文阅读质量升华的"四力"。语文教师如果能提升这“四力”,再加之潜意识的训练,则能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胡岚 《大观周刊》2012,(29):226-226
语文新课标提出,学生作文能力是学生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也是字、词、句、篇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十几年来,我一直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无内容可写,乱编乱造的多。(2)语言积累少,难以写具体。(3)对周围事物缺乏留心观察。(4)缺乏想象力。(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对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它对于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我想,重视语言积累、加强语感实践、重视语感分析,落实这三个方面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杨桂莲 《大观周刊》2011,(30):121-12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课程标准也强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想象力,要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看作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