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探究教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探究教学研究可以分为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两方面。在理论方面,从研究问题来看,主要研究了探究教学的涵义、价值、理论基础、类型、特点、条件、要素、模式、设计、实施与评价、师资培训等问题;从研究视角来看,主要有教育学视角、心理学视角、哲学视角、学科视角、比较视角等。在实践方面,主要研究了探究教学程序、案例研析、影响因素、存在问题与建议等方面的问题。我国探究教学研究的趋势是:构建高水准的探究教学理论体系,探究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融合发展,探究教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和内在化。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后期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思维范式掀起了一场"话语"转向,传统形而上学的普遍主义和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受到了强烈的挑战。"话语"转向也对我国文艺学的教学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落实到教学层面,具体表现在文学理论提问方式、文学理论话语方式及文学理论课程的定位等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当前教学研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即注重教学事实、教学价值、教学决策与设计、元教学研究等.与此相适应,教学研究的方法取向随之也发生转向,由一元走向多元、由科学化研究走向跨学科研究、由寻找规律到面对现实教学、由建构理论到尝试解释.这就客观上决定了"田野"教学研究范式被普遍采用并将成为教学研究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西方有效教学研究目前已发展为重要研究领域,其在有效教学的概念界定、特征归纳、标准设定以及策略探索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可以为我国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参考。国外有效教学研究存在的局限,如研究视角重"教"轻"学",有效教学研究侧重量化分析,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可能导致教学的定型化和单一化,以及缺乏对教学有效性的差别问题和无效教学实践问题的探究,为我国学者开展有效教学研究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5.
教学研究的技术转向不仅指教学研究中技术问题的显性化,更是指教学研究中技术思维的意识形态化,最终将会引起教学研究的范式变迁。长期以来,由于理论传统对技术的排斥、技术本身的自我隐蔽,以及人们对物质技术的偏爱,使得技术主题在教育理论中一直处于历史性缺席状态。现代教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变革了传统教育理论赖以成立的基础,为教学研究的技术转向提供了实践基础。而学习科学凭借其跨学科与综合研究、以设计研究为研究方法论的优势迅速崛起,为技术走进教学研究指明了可行之路。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科中最具活力的学科,将成为教育学研究技术问题最为可靠的倚重者。教育技术学应在培育技术时代的教育哲学与建设教育的临床学两个方面做出建树,因为技术时代的教育哲学将为教育变革提供理论的指引,而教育临床学又为技术思维在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入口。教育技术学可以借此逐步提升自己在教育学中的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6.
我国"探究教学"研究十年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十年有关化学探究教学文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得到理论研究型、模式应用型和实践不完整型;总结出我国探究教学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展望.即探究教学理论的适切性研究将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探究教学学科化是必经之路;教师将成为探究教学研究中的中坚;教学评价是"瓶颈",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语言不仅实现了认知的建构,还是"教"与"学"通向生命成长的基本路径,这是语言对于教学而言的"应然意义"。但在缺失"真语言"的课堂中,语言的"应然意义"在"实然状态"中消解或被扭曲,由此引发了"课堂后遗症":学生的话语实践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随学段递增而递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学研究者(包括教师和专门的研究者)应当将关注点转向与生命个体密切相关的语言,通过教学研究的语言转向,为"教"与"学"实现有效交往提供理论支持,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教学研究的转型 “转向”在哲学里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词,它意味着研究的一个重大转变.与此相比,当前说“教学研究”出现了转向是缺乏足够证据的,但是我们更愿意使用“转向”一词来唤起人们对教学研究的关注.而与“转向”相比,我们也更加愿意使用“转型”来表达教学研究方式的改变,唤起人们对传统教学研究方式的反思,进而引出一种新的教学研究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德国诠释学家伽达默尔曾经有"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的说法。围绕这一说法,国内诠释学界就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实践哲学转向"问题以及"诠释学在何种意义上是实践哲学"诸问题展开了长达十余年的论争。深入思考可以发现,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实现了整个西方诠释学的"实践哲学转向",这一转向以《真理与方法》的初稿写作(1955—1956)、公开讲演(1957)和正式出版(1960)为不同的时间节点,而其晚期思想不过是这一转向的进一步延续。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之所以成为实践哲学,不是因为它着力探究"伦理学"或"政治学"领域中的实践问题,而是因为它将"理解"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予以哲学思考。伽达默尔是要在诠释学中恢复实践哲学传统,而不是要把诠释学改造为伦理学。在当代中国经典诠释学的理论建构中,必须注重"实践哲学导向",尤其是亟待展开"对普遍东西的具体化"这一伟大主题的方法论思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应用层面的教学理论,自然分材教学在理解实践文本、解读实践问题的基础上,以理解教育为理论背景,根据中小学教学实践的诉求,将哲学层面的陈述性理论转变为实践层面的程序性理论,用容易被实践者理解和接受的话语方式构建了自己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