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提高我国对拳击运动的认识水平,增强我国拳击运动员技战术的应用能力,把握当今世界拳击技战术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据统计法对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拳击决赛运动员技术应用特点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男子拳击运动员组合拳运用次数随着重量级别呈递增趋势,但在60kg公斤级之后又呈递减趋势;单拳进攻技术:前手直拳使用次数最多,其次为后手直拳、后手摆拳、后手勾拳;组合拳进攻技术:2拳组合拳使用次数最多;防守技术:躲闪防守方式使用次数最多,其次为抱头技术、格挡技术;战术应用:以主动进攻战术为主。  相似文献   

2.
采用数据统计法、访谈法、录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男子拳击64KG级运动员李泉龙在2012年全国男子拳击冠军赛半决赛和决赛中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为李泉龙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国内拳击运动员与国外优秀拳击运动员在基本技术、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进而对我国中小级别拳击运动技战术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我国中小级别拳击运动员落后于国外拳击运动员的原因。结果表明:国内中级别拳击运动员基本技术中各拳法在比赛每回合出拳的数量较少,小级别出拳数量相对较多,中小级别运动员出拳的成功率(得分点)偏低。击打的技术动作小规范合理,多余的动作较多。建议今后在这些方面要加强训练。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录像观察法,对山东省2005年拳击锦标赛中甲、乙组决赛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与研究。本文指在通过在运动员的步法在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与研究,为山东拳击运动员和广大拳迷在日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拳击属于典型的智能类速度性项目.我国优秀拳击运动员邹市明在北京奥运会上荣获冠军,成为站在奥运冠军领奖台上的首位中国男子拳击运动员.当前,中国选手与世界顶级拳击运动员比赛的机会越来越多,比赛中表现出的竞技水平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小级别.通过国际比赛发现,我国优秀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在身体素质方面还有一定差距.此外,就技战术的运用而言,我国只有个别运动员比较突出.运动员是训练主体,其运动水平和竞技水平直接反映训练效果.本文通过对邹市明的日常训练进行研究,旨为广大拳击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男子散打大级别运动员单招技术动作的运用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单招技术动作是大级别运动员比赛中主要的进攻技术和得分手段,运用及得分最多的动作是单招腿法,成功率最高的是单招摔法,单招拳法的运用较少.建议男子大级别运动员单招拳、腿、摔动作的训练分别以冲拳、低鞭腿、贴身摔为主.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速摄像与测力台(Kistler)同步测试的方法,对山东省5名64公斤级男子拳击运动员直拳技术动作进行测试,发现山东省运动员直拳技术基本符合理论要求;拳速比世界优秀拳击运动员小;躲闪速度不够快;出前直拳时髋转动幅度较小;出后直拳时蹬地不充分.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赛前竞赛动作强度训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为调研重点,对山东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赛前竞赛动作强度训练进行调研.研究表明:山东省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大、中、小级别在赛前抓举训练强度上具有相似性,除第四周外,最高强度不低于95%,强度组数距比赛日越近,试举的强度与组教下减越明显;赛前挺举强度在95%以内;中、小级别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耐强度优于大级别,耐强度组数也优于大级别运动员.  相似文献   

9.
运用对比分析法、录像观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国际拳联新规则实施后2016年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与2016年全国女子拳击锦标赛的各10个级别决赛录像进行研究与分析,总结出中国与世界女子优秀拳击运动员比赛制胜因素表现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国外运动员前后手直拳、摆拳使用次数、击中次数和击中率均高于我国运动员;(2)国外运动员的迎击战术运用次数、击中次数、击中率均高于我国运动员,间接迎击战术运用效果优于直接迎击战术;(3)国外运动员后仰防守反击的击中率较低、其它的防守反击战术的击中率较高;(4)国外运动员较多运用两拳、三拳主动进攻战术且击打效果较佳;(5)国外运动员的步法调整进攻时机、防守反击次数、击中对手次数远优于我国运动员;(6)我国运动员防守反击战术单拳击打效果较佳、国外运动员多拳击打效果较佳;(7)我国运动员在犯规种类和犯规次数上高于国外运动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我国女子拳击运动员有针对性的训练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对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十名男子拳击冠军运动员技战术的运用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总结出冠军运动员技战术的运用特征。1、冠军运动员不断使用前手直拳真假虚实进攻,借助假动作引诱对手反击或进攻后进行后摆拳、后直拳迎击或直接重击对手头部;2、前手单拳佯攻后组合拳重击;迎击时以后直拳、后摆拳精准击打对手头部;严密防守后或快速撤防后组合拳重击,并以格挡与后仰防守;3、快速后仰后单拳或组合拳结合反击、格挡防守反击精准、躲闪防守以迎击为主;4、重拳组合迎击以假动作、虚晃、步法、欲攻动作为前提,精准性高;5、犯规技术以头前冲为主且使用次数和种类较少。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参加第11届全运会拳击决赛的一线教练员的基本情况以及参赛运动员的比赛技战术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认为,与会65名教练员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学历以大学本科为主,职称多以高级职称教练,多数为汉族教练员及男性教练员,拳击运动员出身的教练员占多数,且多数教练员在我国知名高等体育学府进修学习过。我国优秀拳击运动员技战术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进攻中疏于防守,防守反击和击打力量不足,单拳进攻或组合拳不够快,对攻中的击打不够准确,防守仍然不够严密,盲目乱打乱拼,缺乏战术素养和灵活的战术思维。我国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选手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2.
When two athletes meet inside the ropes of the boxing ring to fight, their cognitive systems have to respond as quickly as possible to a manifold of stimuli to assure victory. In the present work, we studied the pre-attentive mechanisms, which form the basis of an athlete’s ability in reacting to an opponent’s punches. Expert boxers, beginner boxers and people with no experience of boxing performed a Simon-like task where they judged the colour of the boxing gloves worn by athletes in attack postures by pressing two lateralised keys. Although participants were not instruct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punches, beginner boxers’ responses resembled a defence-related pattern, expert boxers’ resembled counterattacks, whereas non-athletes’ responses were not influenced by the unrelated task information.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an expertise-related action simulation account.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沈阳体育学院竞技体校男子拳击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该拳击队实施的是二级训练网络,三集中训练模式;运动员来自5个省的19个市,梯队建设整体较好;大多数拳击运动员具有正确的训练动机、浓厚的兴趣,对未来的发展有较明确的目标;对待学习的态度一般,喜欢学习的运动员较少;二线拳击运动员基本功不扎实、技术粗糙;运动队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不高;退役过早。  相似文献   

14.
对影响拳击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家拳击队、北京体育大学拳击队、浙江省拳击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着重对拳击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进行研究,旨在使拳击运动员能形成赛前良好的心理状态,取得最佳的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15.
杨晓强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1):88-90,81
通过Omega wave系统(运动员实时机能评定)的心率变异性、心电图变异及Ω电位等指标在拳击小周期训练监控中的应用,探讨拳击运动的项目特征、人群特征和对板块训练构建的指导意义。结果表明拳击运动员迷走神经功能偏低,承受极限量负荷能力弱,板块训练模式是理想选择;拳击能量代谢具有以氧代谢为支撑,无氧代谢为主,磷酸源代谢为制胜关键的混氧运动代谢特征,拳击板块训练应突出强度要素;拳击运动员疲劳较多体现在中枢功能变化,且对心肺机能影响明显,不易开展持续的大运动量训练。综合评价各指标变化特点,拳击训练应采用板块训练模式为宜。  相似文献   

16.
新规则下拳击运动重回对抗的本质,拳击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更高强度、高密度的对抗。对抗能力是拳击运动员在高强对抗下展现运动表现和能力的关键。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诠释了拳击对抗能力的内涵,构建了体力、技能、身体、战术、抗击打和心理6个维度为基准的对抗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平拳手对抗能力整体和各子目标层指标评价指数总体上呈现阶梯状特征。该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运动员的对抗能力。  相似文献   

17.
顾海卫 《辽宁体育科技》2012,34(2):51+54-51,54
对新疆拳击运动开展较好的地区,抽取15-17岁的拳击运动员,进行左手X线片拍摄,经计算与分析,初步掌握了新疆15-17岁拳击运动员骨发育情况,为今后新疆拳击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拳击运动员常见犯 规动作进行归纳、统计、比较和分析,找出不同技术等级运动员的犯规规律和常见的犯规动作, 旨在为广大教练员的执教和裁判员的判罚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我国拳击运动走上规范、健康的 轨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Sport in History》2013,33(3):361-381
Between the late 1890s and early 1950s, British boxing was dominated by Jews of Russian and Eastern European migrant origin. In a wider sense, an analysis of boxing can add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broader social changes occurring within British Jewry during this roughly 60-year period. However, involvement in boxing during these years (whether as amateurs or professionals, as boxers, managers, promoters, coaches or spectators) also had a noticeable direct impact on the identity of scores of young Jews. This article will show that social change occurring within British Jewry between 1890 and 1960 did not occur separately from the world of British boxing. Although this sport can act as a lens through which to view transformations in terms of Jewish identity, class, religious outlook and culture, it is also the case that boxing clearly influenced changes in these spheres for a significant section of the commun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