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部大型辞书,《辞源》无疑给语文工作者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其中也有不少错误之处等待人们修订,许多人也发文参与了《辞源》修订工作。本文从《辞源》错误类型入手,以《辞源》修订本·建国六十周年纪念版为主要参考,举出了部份《辞源》中出现的错误及学者对这些错误的修订,以窥探《辞源》错误类型及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2.
《辞源》是具有权威性的专收古汉语语词和古代义史知识的大型辞书。前些时应友人之邀为《中国古代名物大典》撰写有关教育、科举的部分词条,凡《辞源》也收了的,都作了参考,有所收益。同时也发现,《辞源》(1980~1984修订本1—4册)有些条目的释义,我以为是不准确的、错误的,而且有的错误之严重,大出意料之外。因择出若干条,加以辨证,写成此文,供《辞源》修订再版时参考。不当之处,请读者、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3.
修订后的《辞源》是一部规模比较大的古汉语词典。无论在选目、立义、释词和引证上,都比旧《辞源》有很大的改进,内容十分丰富,给人以面目一新之感。出版以后,深受读者欢迎。新《辞源》的释义可说普遍地准确。当然,智者千虑,难免或有一失。就我所见,其中也存在一些疏误或不妥之处。现在举出若干词例,以供编者进一步修改参考,并请读者教正。 (一)沿袭旧《辞源》的错误而未加订正。  相似文献   

4.
新版《辞源》系以旧《辞源》为基础大加修订而成。修订开始于1958年,至1983年四册全部出版(称“修订本”)。在此期间,虽也曾受到一些干扰,但工作一直坚持下来,计前后历时二十余年。新版删去旧《辞源》中的百科词语和一些过于冷僻的词目,增补了大量的新词语和书证;并在单字下注出汉语拼音、注音字母及《广韵》反切,标明声纽;释义力求简明确切,源流并重;书证文字都作了复核,注出作者、篇目和卷次,有  相似文献   

5.
施魏婷同学问:读了《自学的好帮手——工具书》后,知道了《辞源》和《辞海》两部百科性质的词典,对此我很感兴趣,很想更进一步的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您能给我介绍一下吗?《辞源》是我国第一部较大规模的语文辞书。1908年开始编纂,1915年以甲乙丙丁戊五种版式出版。1931年出版《辞源》续编,1939年出版辞源合订本。1949年出版《辞源》简编。1964年至1997年又陆续出版了《辞源》修订  相似文献   

6.
修订本重排版《辞源》在注音释义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若干问题。论文以邑部字为例,从五个方面梳理了其在注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以期有助于《辞源》的再次修订和更好地发挥《辞源》作为工具书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修订本重排版《辞源》在注音释义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若干问题。论文以邑部字为例,从五个方面梳理了其在注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以期有助于《辞源》的再次修订和更好地发挥《辞源》作为工具书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辞源》的编纂始于清光绪34年(1908年),直至1939年《辞源》合订本的出版始告完成。解放后,为进一步解决阅读古籍时关于词语典故和有关古代文物典章制度等知识性疑难问题,在党的领导下,组织广东、广西、河南、湖南四省学者对《辞源》作了修订。毫无疑问,新《辞源》在收词数量、阐释词义、探索语源,以  相似文献   

9.
《辞源》初版于1915年,《辞海》初版于1936年,几十年来,二书多次修订,多次再版,至今各发行积数百万部之多,然而,“郧县”“郧”二词条中的错误,相沿已久,误人子弟,今特指明,希望编辑下次修订再版时改正。  相似文献   

10.
修订本重排版《辞源》在注音释义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有不足。以辵部字为例,从五个方面梳理并分析其在注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辞源》的再次修订,使其更好地发挥工具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辞源》引了《周易》很多词语,有的释义非常准确,也有的释义不符合原书之义。本文选择了十五则释义不准确的词语进行商榷,希望对即将修订重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辞海》、《辞源》(以下简称两辞书)是我国两部综合性大型工具书,是知识界、读书界视为杠鼎之作、举足轻重的辞书.自旧版《辞海》(1936年)、《辞源》(1915年)刊行以来,经过几次修订,到1979年正式出版,随后10年一版,进行修订.至今已有89版和99版两个新版本.作为百科综合性辞书,新版修订,应及时吸收各学科最新学术成果,特别是在学科领域已成共识的成果.然而,两辞书修订版“宫调“辞条释义与当前音乐界的认识有一定的差距,现提出拙见,请教大家.……  相似文献   

13.
旧《辞源》是我国近代质量最高,影响最大的大型辞书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组织众多专家学者成立了专门机构,对旧《辞源》进行了全面修订,通过参校比勘、斟酌损益,使本书更加完善。然而由于本书卷帙浩繁,内容广博,加之修订出于众手,因而疏误之处仍然难以避免。笔者在查阅翻检本书的过程中曾随手笔录了一些诠释不当的词目,兹择其要者论列如下。虽不免献芹之议,但或可为一得之见。谨愿本文能为编修者将来再次修订《辞源》提供参考,并希望能对一般读者正确使用本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人文知识     
《辞海》与《辞源》《辞海》最初刊行于1936年,是按部首编排,以字带词,兼有语文字典和百科辞典性质的大型综合性辞典。选收词目10万多条。释文主要是介绍基本知识,解决读者“质疑问题”的需要,兼顾各学科的固有体系。1979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修订再版。《辞源》编纂于1908年,1915年出书。以旧有的字书、韵书、类书为基础,吸收了现代词书的特点:以语  相似文献   

15.
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辞源》。《辞源》除了单字,复词以外,还收了大量的成语典故、典章制度、古今人名地名以及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 在《辞源》问世二十年以后,中华书局又出版了《辞海》。由于《辞海》以《辞源》为借签,避其短而扬其长,因而也就具有它自己的特色。《辞海》采用了新式标点,引证注明出处,释义详尽而易懂。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择了几则《辞源》对《周易》经传中词语释义不当和不符合原意者进行商榷。不确者如“戋戋”,《辞源》释义为“众多貌”,而“戋戋”应当是少貌。不符合原文者如“盍簪”,《辞源》释义为“聚首。盍,合;簪,插于发髻或连冠于发的长针;指衣冠会合”,而“盍簪”之“簪”训“疾”、“速”,不是女人用的“簪”。希望能对《辞源》的重新修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辞源》、《辞海》四部辞典在解释“青”字时存在一些不足,如释义含糊、书证晚出、义项缺漏等,本文提出一管之见,以供这些辞书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弦生 《快乐阅读》2023,(12):30-32
<正>张伯驹先生编著的《春游琐谈》和他与黄君坦合选、黄畬笺注的《清词选》,由我作责任编辑在中州古籍出版社(原中州书画社)出版时,我还是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编辑,在编辑过程中,我跟张先生学到不少宝贵的东西。事情要从1975年说起。这一年,重病中的周恩来总理对出版工作作了最后一个批示,要求做好包括《辞源》在内的几种大型工具书和百科全书的编修事宜。年底,商务印书馆和中南四个省区为此成立了《辞源》修订班子。河南省《辞源》修订组成立后,编写词条需要查对极多的古籍。  相似文献   

19.
《汉语大词典》和《辞源》(修订本)是国内最有影响的两部大型辞书,也可以说是中国当代语文辞书的两个高峰.《辞源》早出,以收古汉语词为主,《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晚出,以“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为编纂方针,是吕叔湘先生所说的古往今来的“档案库”.两部辞书收录的词语,《辞源》为10万条,《汉大》为37万条,煌煌巨著,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两部辞书都存在一些微疵,我们就以这两部辞书中收释的近代汉语词语为例,谈谈它们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汉字的检索法有:部首检字法、笔数检字法、四角号码检字法、音序检字法等,这几种检字法都不便使用.常用的部首检字法,缺点很多.第一,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规范.以权威性的工具书《辞源》与《辞海》为例,两者部首的数目不同、同一个部首有的笔数不同、有的同一个字收归不同的部.如《辞源》共设242个部首,其中16个为《辞海》所没有;《辞海》共分282个部首,其中42个为《辞源》所没有.“阝”在《辞源》为三画;《辞海》为两画.“委”字《辞源》归入“女部”、《辞海》收入“禾”部,“思”字《辞源》归入“心”部,《辞海》收入“田”部.“章”字《辞源》归入“立”部,《辞海》收入“音”部.第二,部首繁多,很难记全.第三,有的字很难区分属于哪一部.由于这些缺点,部首检字法使用起来非常不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