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书和写作,是我与世界交换能量的方式。——题记相信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话大家早已耳熟能详——我也深以为然!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不管你到公共图书馆去借任何一本书是多么方便,我还是劝你建立起自己的藏书。学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广阔的程度……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  相似文献   

2.
教师与读书     
教师终身与书为伍,教师的生命靠读书来支撑。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首先意味着书籍:“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或冷淡地对待书,这还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在学校中,最看重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就是提供了一个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在学校中,我最看重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就是提供了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我认为,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  相似文献   

4.
朱永新 《教师》2010,(10):1-1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在学校中,我最看重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就是提供了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正在出去参加会议的路上,我与几位校长交流起教师成长这个话题。每个学校的做法虽然略有不同,但大都集中在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上。学校的各种教研活动也大都停留在磨课、说课、示范课的范畴内,很少有人提到"技术"以外的教师成长因素。其实,一名教师要想获得发展,得以成长,除了埋头苦干和熟练的技术以外,还需要很多能力以外的东西,这也恰是每位教师需要时时进行的自我追问。追问一:你有没有把经典读透?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就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还需要精神财富,那就是知识的储备.而知识的储备需要广泛阅读。教师所承担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终生读书的人。所以,教师必须自己先读书,才能带领学生读书,才能使自己的博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才能将人类文明的薪火经由书本.传送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为了使自己无愧于这责无旁贷的义务.为了这无以言说的幸福.也为了使自己专业成长的根基扎实,我爱读书,勤于读书。  相似文献   

7.
专家呼吁我们教师,应当以读书作为工作生活的第一要著,而且我们也努力这样做。我深深敬重那些在清贫中仍然和书连在一起的教师们。另一方面我在想,如果读书总是和清贫的教师连在一起,"知识就是力量"的话语喊起来岂不底气不足?我们谈论读书的重要时,我们更应该谈论怎样读书有用,怎样使读书的教师成为教育社会甚至整个社会中最有力的竞争一群。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先生说:书不可强读,强读必无效,反而有害,这是读书的第一要义。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并且会读书呢?我是这样做的: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因此,教师  相似文献   

9.
"不读书"怎么会在教师身上发生?一些教师为什么"不读书"?事实上,在揭开一些中小学教师"不读书"现象背后的一些问题后,人们的思考可能就不仅仅局限于"读书"本身了。"教师阅读缺失"根在哪里?在于兴趣、习惯的缺失?在于工作压力沉重?还是在于阅读需要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小学阶段有效指导学生读书,将对其终身学习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与好书交朋友的。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为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变"要我读书"为"我要读书",每当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我都是以"给学生读书"拉开我们班读书"工程"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给“教师”下了一个别样的定义,细细品味还真有道理。他说:“教师就是一个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态度的读书人。”还说,教师的读书当成为兴趣,兴趣当成为性格。我们都是学生时代读书的过来人,回忆过去孩提时代的读书,凭什么读?凭兴趣读。教室里“为中华之崛  相似文献   

12.
“我就是不想读书,不要再逼我读书了。”“我就是要用兴趣赌明天。”这是摘自一位家长的来信。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信中所反映的绝不是个别问题。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品格、兴趣、爱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而,却出现这样的事情,令人深思。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孩子怎么啦?可以用兴趣来赌明天吗?我们的教育怎么办?下面我们刊发这封信的全部内容,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对此展开深入讨论,本刊将陆续发表您的真知灼见。来稿请寄本刊编辑部,或发E-mail给我们:itmag@163.com.热诚欢迎您的参与。  相似文献   

13.
瑞恩的故事比较让我有感触的是,我怎么办?孩子问我要70加元的时候我会怎么办?我想起我的亲身经历。我现在正在资助我亲戚的孩子读书。其实我一年资助他1000元,可能我一天的工作报酬就出  相似文献   

14.
读点书。苏州大学教授、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说:"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在学校中,我最看重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就是提供了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的读  相似文献   

15.
小学历史教学中有两种不可取的倾向: 一是读书式——教师边读边讲,读到完讲到完,学生提不起兴趣。一是讲故事式——讲故事固然比读书式易于引起学习的兴趣,但终因教师天南海北脱离教学目标而同样不能较好地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我在教学中探索四段式课堂教学结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以《官渡之战》一课为例简述之。一、设疑所谓设疑,就是课题一揭示,就引导学生审题并假设问题。如《官渡之战》这课,同学们设问有:①官渡之战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②官渡之战双方的首领是谁?③他们为什么要打仗?怎样打的?④谁胜了?为什么胜?等等。根据这些提问,可择要板书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学校是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书的空间。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教师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教师,因其"传道授业"的使命和职业特性,理应是书香社会的引领者,理应是读书人。但现如今,似乎比较缺乏真正能静下心来读书的教师。教师为什么不读书?也许可以用几个反问句来回答这一"奇特"的问题——教师有时间读书吗?教师有心情读书吗?教师读书有用吗?  相似文献   

18.
<正>人类学习的过程就是了解掌握前人已经获得的经验和规律的特殊认知过程,而学习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书。读书的黄金时间是中小学阶段,因此,营造校园的读书氛围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为了营造一个书香校园,我们尝试着采用如下方法:一、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书兴趣的培养是教育的起点,直接影响学生们一生的认知与能力发展。一个科学巨匠、文学大师或身处牢狱的人,读书在任何时候都是他的生活方式,这都与童年、  相似文献   

19.
阅读各种课外书籍不但能巩固和扩大教学成果,而且能开展学生智力,培养多种能力。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怎样才能从低年级就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并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呢?作者认为这与教师的指导、班级的读书氛围、家庭的读书环境及家长的课外阅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正>1.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原始力我记得以前读书时经常有这样的困惑:学习三角函数、抛物线这些知识用来干什么?学好它们又有什么意义?没有明白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也就谈不上什么兴趣不兴趣了,更谈不上有什么动力了。所以,我认为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学数学就是为了用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才能使他们有主动学习数学的欲望,才能有学习数学的动力,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