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育关系总体来看包含具有纵向隶属性的教育行政关系和具有横向平等性的教育合同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两种关系在教育制度的整体中各占多大的比例,哪种关系处于主要地位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关系的性质.本文从我国教育制度实践中的招生模式入手,分析招生的两个模式都具有接受政府主管部门严格管理的行政色彩,说明教育关系是一种行政性关系.契约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协商关系,契约关系在教育关系中不占主导地位.远程教育固然有其特点,但并不违背我国现存教育关系行政性的共性本质.行政问题的处理不能用民事诉讼的方法,只有对于远程教育法律关系正确判断才能正确解决远程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诸多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育行政机关是最重要的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其法律地位学界研究较少。教育行政机关是在教育领域行使权力的国家行政机关,既包括各级政府,也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主管部门。通过梳理12部法律、19部行政法规、48部行政规章发现,教育行政机关具有以下职权:教育行政立法权或规定权、教育行政许可权、教育行政处罚权、教育行政处分权、教育行政给付权、教育行政指导监督权和其他权力。教育行政机关与民办学校存在许可、处罚和监督等外部关系,与公办学校以处分、预算、人事等内部关系为主。教育行政机关与教师、学生直接发生法律关系情形较少。  相似文献   

3.
刘欣  叶昊 《培训与研究》2006,23(5):91-92
公务员在行政法中的地位,通过行政法关系体现。公务员在内部和外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完全不同。在外部行政行为中,公务员既不是行政主体,也不是行政相对人,而是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代理人。但是公务员在内部行政法律关系中具有主体地位。根据《行政监察法》有关规定,公务员的职务行为需接受行政监察。公务员是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但与诉讼主体的主体地位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行政法律关系构成的"三要素",即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及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就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等问题扼要地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李赵奎 《教育与职业》2012,(30):178-179
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问题一直是大家讨论的热点。文章从行政法的角度论述了两者之间的法律关系,认为高校与大学生之间存在行政法律关系,分析了这种行政法律关系的各个要素,指出高校作为行政主体时所做出的行政行为均为外部行政行为,建议通过法律宣传和教育,并对现行法律进行修改,从根本上保护作为行政相对人身份时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论学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学校不具备行政主体的资格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学校的法律地位只能是行政相对方而不能是行政主体 ,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不是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法律关系。学校内部的行政管理与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 ,前者属于私人行政 ,后者属于公共行政 ,不可将二者相混淆  相似文献   

7.
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法律关系是基于一定的法律事件和行为,是对取得参与行政法律关系资格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进行的确认。从行政行为针对的对象角度可分为抽象和具体行政相对人,从法律后果角度可分为受益性和受限性行政相对人,从行政主体应当履行的义务角度可分为普通和特定行政相对人。  相似文献   

8.
解构与重构:我国公立高校与政府的行政法律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学校具有三种主体资格,即作为行政相对人的高校、作为民事主体的高校和作为行政主体的高校。高校与政府的法律关系,是基于高校作为行政相对人与政府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法律关系。现实的教育管理中,高校与政府的权利(力)配置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高校与政府行政法律关系的变革应以“平衡论”为指导,通过法定的方式,使二者权利(力)义务的设定达到对应。  相似文献   

9.
论教育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根据教育法规而产生的以在教育活动中各方主体之间的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包括国家教育管理法律关系、学校管理法律关系和平权性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区别于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可分为基本主体和非基本主体两类。只有教育行为才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本文还论述了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首次对教育法律关系运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论述了行政法律关系构成的“三要素”、即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及三之间的辨证关系,就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等问题扼要地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行政许可补偿是行政主体在法定情形发生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给行政相对人造成财产损失予以合理补偿的制度。行政补偿的性质是行政主体的法定义务。“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是行政许可补偿构成中的重要要件,需要通过司法解释界定公共利益概念。合理补偿是行政许可补偿的标准,但关键是要通过科学民主的程序来保证合理补偿标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行政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行政诉讼案范围的灰色地带问题 ,终局行政行为可诉性 ,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明确界定了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有关概念 ,并提出应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3.
行政不作为的性质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行为可分为行政作为行政不作为;当前理论界常把行政不作为看作是违法行政行为,笔认为,行政不作为并非都是违法行政行为,随着行政改革的深入发展,合法的行政不作为将会大量出现。行政不作为从其性质上分为合法行政不作为和违法行政不作为。笔力图从性质上界定行政不作为的内涵及其分类,为理论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对我国行政法制的影响是全面的,因为WTO规则主要是行政法规则。从原则上讲,WTO对我国行政法制度变革提出了“服务、公平、公开、效率”四大方向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完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执法责任制是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的一项制度创新,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责任政府论和行政职权本位论为行政执法责任制提供了重要的法理基础。纵观我国行政执法的实践,制度的缺失、程序的紊乱、权责的模糊、监督的缺位等是行政执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使行政执法责任制切实贯彻执行,必须从思想认识、行政立法以及相应的制度建设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行政责任法律制度的目的之一是约束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增强其责任意识,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它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政,行政行为的依据、内容和实施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但是,当前行政责任法律制度不规范,存在诸多不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不能很好地落实到实处。因此,必须加强行政责任法律制度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行政公产仍然是一个学术意义上的概念,但行政公产作为行政的物的手段的功能正日益显现。在对大陆法系国家公产制度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行政公产的理论内涵,其次结合行政公产的分类进一步说明了行政公产的内容,最后从行政公产的融通、强制执行以及公用征收等都严格受到一定条件和目的的限制角度分析了行政公产的法律特征。  相似文献   

18.
界定行政检查的性质应以行政法的终极价值追求为指导,并结合中国的行政执法现状。据此,应将行政检查界定为行政事实行为,同时针对事实行为不可救济的现实,设立专门机关予以救济,依此完善行政法律体系,实现行政宗旨。  相似文献   

19.
对行政法律责任作出界定,分析行政法律责任主体的类型,重点讨论公务员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条件以及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的区分。  相似文献   

20.
行政机关运用公共权力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从本质上讲,行政权与公民权具有一致的利益,相互统一但不可否认,行政权本身的特殊性及其在具体运用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对行政相对人的正当权益,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侵害。面对这种侵害,缺少对抗手段的公民唯一的依靠就是提起行政诉讼以寻求司法保护,使行政机关成为行政诉讼案件中的主体。在此,我们通过对一些具体数据剖析,分析了公共行政被诉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