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恒定负荷运动时,O_2动力学变化特点,包括O_2半时反应与运动强度,受试者的耐力性运动能力,运动初始的氧亏、血乳酸,及心输出量变化的关系。有助于了解运动初始机体的生理变化及国外目前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2.
事实说明体育训练不但有益于心血管的功能还有防止冠心病的作用。体育训练能使心输出量以及周围组织摄取氧的能力增加,因而使最大运动时总的氧耗量增加。训练使体力活动时的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增加。这种适应性变化可使心输出量一定时消耗的能量却减少。早期的报导还指出训练使心肌梗塞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减轻,复发率下降。尽  相似文献   

3.
耐力型运动员在运动中提高产氧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增加每搏输出量。而要增加每搏输出量,主要是增大左心室的心舒张量。因此,有氧训练对心脏功能的主要影响之一就是在锻炼中提高静脉回流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心电图对冠状动脉供血问题的研究作了全面地论述。关于运动是否会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供氧不全问题将及出两种结论:1.没有心脏病的人,运动时不会有缺血症状(血流不足),健康人最大心率能满足运动中对血液的需求;2.运动时心搏量加大及心率加快,心肌耗氧增加,而固定的心输出量、不能代偿地适应血管床张的需要量,乃呈显冠脉机能不全,超负荷的大强度训练或比赛,导致心肌正常代谢功能剧烈变化,S-T压低表示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两种观点都有待更深一步地论证。  相似文献   

5.
氧脉搏的生理意义是:心脏每次搏动时,机体所摄取的氧量。它是人体在一定的时间内消耗的氧量除以相应的心率得到的。不少研究者已经证明,氧脉搏是间接反映运动员的再搏心输出量及在运动中肌肉利用氧的能力即动脉氧差的一个生理指标,在运动员的机能评定和医务监督中有一定的实用意义。现代竞技运动的发展和训练水平的提高,对体操、击剑、武术等技术要求相对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与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体的运动能力与线粒体的机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线粒体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对线粒体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人体细胞内所合的100多种酶及辅酶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内,并参与体内的物质和能量代谢,所以线粒体被视为是人体能量的加工厂。近年国内外体育界有越来越多的人研究线粒体与运动的关系,实验发现,耐力训练可增加线粒体的数量,但不能增加线粒体的活性。重量训练,可增加肌肉收缩蛋白量,但不能使线粒体数增加。另有一些实验发现高山缺O_2引起Hb量上升的同时却可使Vo_2max下降,使线粒体遭到破坏,并使线粒体内的酶活性下降,从而导致人体有氧氧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运动环节的血流量,提高氧、糖元、脂肪酸等运动时必需的营养成分的供应能力,是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方法之一。本研究跟踪测定了长跑运动员服用人参后的血液粘度。证明了人参的化学成分可以改变血液成分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提高血流速度,耐力项目运动员通过服用人参后,能在不增加心脏负担的同时,增加心输出量,改善有氧代谢能力,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8.
从生理学 角度看,运动中适 宜的生理负荷是 提高人体机能能 力、有效地增强人 的体质的重要条 件。对一般人来 说,用心率控制生 理负荷是切实可 行的方法,但对适宜的心率标准目前尚无统一认识,这与人们对于运动过程中心率和心搏量及心输出量变化关系方面的研究尚不充分有很大关系。对运动过程中心率、心搏量、心输出量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国内外曾有过研究,但由于研究者采用的研究手段、方法、对象不同,所得结果也不一致,为此,我们采用超声心动图法测定了普通青年大学生在静息及连续运动过程中的心率、心搏量、心输出量,以期进一步探讨三者间的变化关系,为运动生理学研究及以心率为标准的适宜生理负荷标准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比赛或训练前,人体机能状态可以发生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称为赛前状态。如呼吸频率与深度的增加导致肺通气量的增大;心率与每搏输出量的增加引起心输出量的增加;皮肤、内脏血管的收缩。肌肉血管的舒张即可使血液发生重新分配,使运动肌肉的血液供应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0.
每一次剧烈的体育活动,都使肌体从安静状态迅速过渡到剧烈活动的工作状态,此时循环血量明显增加,存储血量明显减少,心率和脉搏输出量增加,致使心输出量增加,血压上升,血流速度加快,四肢血流量增加,以便提供更多的氧和营养物质。如果剧烈运动后(如跑动、球赛等)立刻停下来,大量回心血量由于重力作用停留在下肢舒张血管中,就会使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而引起暂时性大脑缺血,出现头晕目旋,严重时出现“重力休克”现象。所以,剧烈活动后不能马上停止,而应该做一些有利于心脏血量充盈的放松活动,又称为“活动性休息”。比如:慢跑,上肢运动后下肢运动,一侧肢体运动完后另一侧肢体交替运动等,都能使恢复加快。  相似文献   

11.
在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中,人体机能随运动强度发生相应变化,心是人体机能重要的动力系统,是衡量身体健康及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运动强度对心肌的影响一直是体育界与医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在长期的体育锻炼下,心肌的形态结构及功能会发生相应变化。本文根据不同运动负荷下对心肌的形态结构的影响进行综述,为防治心血管疾病,选择适宜负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最大吸氧量是指人体在运动时氧运输系统发挥出最大机能水平时吸收和利用氧气的能力。它是人体有氧代谢能力强弱的标志,也是衡量人体心肺功能水平和评价身体工作能力的客观标准,而且在人类体质研究、健康评价和运动员选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最大吸氧量的大小,不仅与人体心肺功能和组织细胞吸收利用氧的能力有关,而且受环境和运动  相似文献   

13.
刘弢 《体育科学》2007,27(3):38-42
目的:检测吸气肌训练(IMT)对常氧和低氧条件下运动效果的影响;方法:15名受试者用呼吸肌训练仪进行为期4周的训练,其中,对照组8人,采用15%PImax(最大吸气口腔压力);训练组7人,采用50%PImax。训练前后,在低氧和常氧条件下分别进行85%V.O2max的跑台力竭测试及功能测试;结果:IMT组PImax增加24.5%±3.1%。所有条件下力竭时间均未见改变。IMT组在常氧和低氧运动后呼吸肌疲劳均减少10%(P<0.05);在低氧条件下运动,V.O2减少8%~12%(P<0.05),心输出量减少14%±2%,通气量减少25%±3%;动脉血氧饱和度和肺扩散能力分别增加了4%±1%和22%±3%;结论:IMT可以明显改善低氧条件下运动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4.
健美操运动对女护士生循环机能和身体工作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2名中等卫校护士专业女生六个月的健美操运动训练前后心血管机能指标的测定,并与偶尔参加一般体育活动的女护士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训练组女护士生的安静心率缓慢,每搏输出量增加;完成相同负荷运动时增加每搏输出量以适应运动对血液供应量的需要;运动时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心血管调节功能改善;PWC170升高。反映了健美操运动对提高卫校女生心脏泵血能力,心血管调节能力和人体工作能力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运动中氧债的出现与乳酸(LA)的生成剧烈运动中,由于体内吸氧量小于需氧量,故体内处于缺 O_2状态,此时的能量供应形式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无氧酵介产生的,因此血液中出现乳酸堆积。Margaria 详细分析了运动结束后的血乳酸浓度与吸 O_2量的关系,发现恢复期开始的吸 O_2量特别大,然后迅速地减少并持续较长的时间。于是他提出了“非 LA 性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血液回输技术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通过给红细胞水平正常的受试者或运动员再输入一定量的血液,来提高其最大有氧能力(最大吸氧量),这就可能有助于提高运动成绩。此外,对血液回输进行研究,还有助于阐明限制人体有氧竞技能力的各种因素。许多学者都对血液回输进行了研究,本文对此作一简要介绍。 血液回输技术的生理基础 人体体循环的氧气运输能力是由心输出量和动  相似文献   

17.
耐力训练对无氧阈、最大吸氧量和心输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纵向观察了10名优秀游泳运动员耐力训练对无氧阈(AT)、最大吸氧量(VO_2max)和心输出量(Q)的影响,并探讨训练引起的AT变化与心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游泳运动员经11周耐力训练后,AT时的吸氧量和功率显著提高(p<0.01,P<0.001);AT时的心输出量和每搏量明显增加,且递增负荷运动试验中每搏量稳定时的强度与无氧阈强度密切相关(r=0.88,P<0.01),显示无氧阈不仅反映骨骼肌代谢能力,且与心功能也有很密切的关系。耐力训练后VO_2max无明显改善,提示,用AT评价耐力训练效果较VO_2max更为敏感、准确。  相似文献   

18.
关于心输出量的测定方法很多,早有基于 Fick 氏原理的心导管法,有 SteWart 氏稀释原理的各种染料稀释法。但需用心导管术或动脉连续放血,对人体有较大的危害性。我国潘中允(1)曾用放射性示踪法测定基础心输出量。此外,尚有超声心动图法,电磁流量计法,重呼吸法和阻抗容积描记法等间接测定方法。阻抗法因对受试者无损害,多用,并可作连续追踪观察,已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和生理研究,在宇宙航行中曾用来记录呼吸,脉搏和心输来量,并开始应用于运动员的安静心输出量测定。(2)一些作者认为阻  相似文献   

19.
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到人体各组织,再利用氧以氧化糖、脂肪等物质,释放能量供人体运动的需要。运动时人体的代谢率增高,氧需要量增大,酸性代谢产物增多,这时血红蛋白数量对氧的供应和维持内环境酸硷度的恒定都有很大作用,直接影响人体的工作能力。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血红蛋白量较高且机能状态良好,有较高的工作能力,如果血红蛋白量降低到贫血的程度则会导致工作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20.
邹亚昌  范宏文 《冰雪运动》2002,(2):41-41,51
高原低氧情况下可以改变人体的肺通气量、血液携氧能力、心输出量、血管网化等,冬季运动项目教练员可以通过了解这些生理指标的改变来有针对性的对运动员进行高原低氧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