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时乳酸代谢研究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运动时血乳酸浓度变化的模式人安静时,血及肌肉内含有少量的乳酸,大约为1 mmol/L(或kg湿重肌肉)。因为红细胞、视网膜、皮肤、肾髓质等随时都产生一定数量乳酸。人在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开始5—10分钟时(50—85%(?)O_2max),动脉血乳酸浓度慢慢增加,然后变得平坦或恢复到安静时水平;剧烈运动时(>90%(?)O_2max),血乳酸浓度持续升高直至受试者力竭。血乳  相似文献   

2.
前言多年来国内外普遍在探讨对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测试方法及理论。在运动过程中,心输出量是冠状血流量和心肌氧需量的决定因素。心率及心脏作功指数与心肌氧需量密切相关;氧耗量与最大心输出量直接相关。人们通常用O_2max、PWC170试验来评价人体的心肺功能及机能状态。人体器官大部分均有较大的储备能力,运动时由于大量肌肉活动,增加了O_2消耗量和CO_2排出量,同时也增加了气体运输和交换的有关机制的负荷,故运动试验可以测  相似文献   

3.
前言人体在进行低强度运动的初始阶段,机体氧耗量水平逐渐增高,最终达到某一稳定状态。(?)O_2的这一反应时程受两种因素的影响:运动强度和训练水平。W-hipp 和Wasserrnan(1972)认为,运动强度愈大,反应时程愈长;而训练水平愈高,反应时程愈短。Hickson 等人(1978)在实验中也观察到: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反应时程亦缩短。Powers 等人(1985)曾报导:优秀运动员(?)O_2反应时程与个体VO_2max 水  相似文献   

4.
中跑和长跑运动员各6名,短跑运动员4名进行渐增负荷运动和稳态运动。我们对三组受试者的无氧阈(AT)在无氧阈时的氧亏(AT—O_(2df))以及吸氧量的时程(T)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三个参数间的关系,其结果如下: 1、无氧阈时的吸氧量值以长跑运动员最高。其次为中跑运动员,短跑选手最低。除以公斤体重后以及用%Vo_(2max)表示时,其值的大小顺序亦是如此。2、长跑运动员单位体重的AT—O_(2df)与中跑运动员相同,二者均显著性地大于短跑运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监测9名女子速滑运动员同等强度不同持续时间的专项训练前后血清睾酮(T)、皮质醇(C)、雌H醇(E2)、甲状腺素(T3、T4)的变化,探讨运动时激素变化特点及规律。受试者分别进行短时间高强度间歇性滑跳练习-5'×3、3'×5和长时间高强度力竭性运动-2(5'×3、3'×5)滑步滑跳练习。在运动前、后即刻采集静脉血测定各种激素含量。结果表明:短时间大强度间歇运动1小时后,血清T、C浓度显著高于安静状态,E2、T3、T4与安静时比较无显著变化;长时间大强度力竭性运动2小时后,血清C升高,E2、T3显著下降,T4与T无显著性变化,T/C比值下降显著。根据上述结果提示:短时间大强度训练后,血清T、C至同步变化,说明机体对运动及时间具有良好的适应。长时间大负荷超过2小时后,可能会造成人体内激素平衡紊乱,如T/C比值下降、T3、T4及已与T、C非同步发展,表明机体可能有潜在性疲劳。人体运动时血清T开始升高,随运动强度增加,时间的延长,血清T含量由高向低变化时,可能与疲劳有关。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适时地监测激素水平变化,有助于掌握运动员机能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次力竭性运动诱发的大鼠运动后可逆性缺血损伤样心电变化与能量代谢障碍的关联性。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 为对照组(A组)与运动组(B组),B组又随机分为运动后2 h组(B1组)和运动后24 h组(B2组)。B组大鼠进行一次力竭性跑台运动,并记录运动前、0 min(运动后即刻)、10 min、20 min、30 min、1 h、1.5 h、2 h、3 h、6 h、12 h、24 h时心电图。高效液相色谱仪法观察大鼠心肌ATP含量变化,观察细胞膜 Na+-K+-ATPase与Ca2+-ATPase活性变化,观察各组大鼠左室前壁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运动结束一段时间后,大鼠心电图出现J点上抬或 下移,T波高耸或低平,ST-T段弓背上抬及病理性Q波、J点、T波值变化幅度在运动后30 min~3 h内显著加大,但均为可逆性。运动后2 h时,心肌 ATP含量及细胞膜Na+-K+-ATPase、Ca2+-ATPase活性明显下降,心肌细胞超微结构主要表现为线粒体大面积损伤;运动后24 h时,上述异常变化均有 不同程度恢复。结论:一次力竭性运动可诱发大鼠运动后出现可逆性缺血损伤样心电变化,可能与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7.
男子400m跑运动员气体代谢的适应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男子400m跑运动员及普通男子大学生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气体代谢变化的比较研究发现,运动过程中400m跑运动员VO2和VO2/HR始终大于普通大学生,VEO2小于普通大学生;运动开始阶段运动员VO2、VCO2及VO2/HR指标增加速度相对较快;中等强度运动时,实验组RQ、VCO2增长速度略高于VO2增长速度,但无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VCO2及RQ增加速度明显高于VO2;大负荷运动时,运动员VO2、VCO2、RQ及VO2/HR绝对值及增加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一、运动中氧债的出现与乳酸(LA)的生成剧烈运动中,由于体内吸氧量小于需氧量,故体内处于缺 O_2状态,此时的能量供应形式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无氧酵介产生的,因此血液中出现乳酸堆积。Margaria 详细分析了运动结束后的血乳酸浓度与吸 O_2量的关系,发现恢复期开始的吸 O_2量特别大,然后迅速地减少并持续较长的时间。于是他提出了“非 LA 性氧  相似文献   

9.
跳绳运动是体能训练之一,但是不同跳绳运动频率在运动训练的效益与人体健康的影响仍有待探讨。利用VICON动作捕捉系统及Kistler测力板撷取受过跳绳运动训练的15位小学生选手的下肢运动学资料及地面反作用力值,并采用重复量数单因子变异数分析检定三种频率跳绳运动各组间的跳跃高度及运动学参数是否有差异,统一显著水平定为α=.05,达显著时再用杜凯氏HSD法做事后比较。在探讨在跳绳运动训练过程中,进行低频组(60±2次/分钟)、中频组(100±2次/分钟)及高频组(140±2次/分钟)跳绳运动,下肢所受到相关力学参数的差异,以及下肢关节运动学变化及下肢劲度对着地策略的影响情形。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频率跳绳运动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的最大值、被动冲量、负荷率、下肢劲度及角劲度值以高频组较高;不同频率跳绳运动的动作时间以低频组较多;下肢各关节角度变化量方面膝关节角度变化在中频组有突增现象(p〈05)。建议进行跳绳运动运动时,仍应注意高频率跳跃时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对人体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以SD大鼠递增负荷急性力竭跑台运动为疲劳模型,分别测定了运动后即刻肝脏线粒体:(1)超氧阴离子(O_2)生成及膜脂质过氧化水平;(2)呼吸链复合体Ⅰ Ⅲ和Ⅱ Ⅲ0电子传递与质子泵出比值(H~ /2e)。结果表明:线粒体电子漏(O_2)和膜脂质过氧化水平(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苹果酸及谷氨酸和琥珀酸两种呼吸底物启动的呼吸链复合体Ⅰ Ⅲ和Ⅱ Ⅲ的总H~ /2e分别降低18.63和15.89%(均 P<0.001)。研究提示,线粒体电子漏是运动性内源自由基的重要来源,而且线粒体电子传递—质子转移之间的偶联破坏与运动诱导线粒体电子漏生成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1.
检测高水平耐力运动员血浆儿茶酚胺阈、乳酸阈(T_(LA))通气阈(T_(E))之间的关系。6名自行车和6名越野跑运动员于两种测诚装置(跑台、功率自行车)执行渐增负荷运动测试。自行车运动员跑台和踏车运动时O_2max分别为64.6±1.0,63.5±0.4ml.kg。min~(-1),不存在明显差异。但跑台运动时T_(LA)和TE的运动负荷(%O_2max)较低。越野跑运动员测试结果相反,踏车运动时T_(LA)和T_(E)的运动负荷较低,踏车和跑台运动中T_(LA)和T_(E)的运动负荷分别为60.0±1.7和75.0土4.0%O_2max。测试中血浆儿茶酚胺的变化与T_(LA)变化趋势一致(r=0.974±0.0007)而与训练形式或训练状态无关。T_(E)与T_(LA)变化较高相关(r=0.86)但不如T_(LA)与血浆儿茶酚胺明显,推测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浆儿茶酚胺变化与T_(LA)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肌氧含量的相对有效下降值与最大摄氧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近红外无损肌氧监测系统,对赛艇运动员在递增强度运动时骨骼肌组织中肌氧的变化进行监测,测定不同运动员的肌氧含量相对有效下降值(Deff),并测定最大摄氧量(VO2max)。将监测到的Deff与VO2max的变化作对比研究,以期探讨骨骼肌组织中肌氧含量的相对变化与VO2max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运动中肌氧含量的相对有效下降值与最大摄氧量存在相关性,这为用无损伤技术监测人体运动时氧化代谢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能量连续统一体是指人体在运动中利用ATP的产生途径与完成体育活动类型的关系。运动时能量需求主要来源于ATP,ATP的供给有三种系统。三种系统的供能方式、时间功率不同,但它们是连续统一的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所有的田径项目都有其特定的生化位置,正确地运用每个特定位置,是我们制定田径训练计划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以下是笔者关于运动与能量连续统一体的一些认识。一、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体系体育运动中能量ATP的供应主要来源于磷酸原贮备(ATP—CP)、糖酵解(LA)、有氧氧化(O_2)三个系统。三个系统分别参与供能。图1简单地表示了能量供应体系及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意在探讨以80%Vo_(2max)运动至力竭后,女子血浆雌二醇(E_2)、醛固酮(A)和促甲状腺素(TSH)的变化及其性别差异。本文对55名受试者(男28名,女27名)进行了渐增负荷实验(测定、Vo_(2max)和无氧阈)与固定负荷实验(测定运动持续时间及激素变化)。结果显示:女子Vo_(2max)明显低于男子(p<0.05),但以80%Vo_(2max)运动至力竭,女子运动持续时间较长(p<0.05),其血浆E_2、A和TSH均明显增高(p<0.05),男子则变化不明显(p>0.05)。可以说明:以相同强度运动时,女子运动持续时间较长,E_2、A与TSH对运动的反应较男子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王翔 《体育与科学》2003,24(3):60-62
本研究通过观察定量负待运动前后血液中自由脂肪酸、血糖和乳酸水平的变化及运动中RQ和RPE的变化,研究丙酮改补充对机体有氧运动时脂肪动用和主观感觉疲劳的影响及肉碱对此的作用,探讨丙酮酸—肉碱复合剂的应用价值。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2试验组的FFA水平较高;除定量负荷运动30mi时外,丙酮酸组在安静时,定量负荷运动15min时的RQ较低,复合剂组在各种条件下的RQ均较低,2试验组运动中RPE较低,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丙酮酸补充能促进有氧运动中脂肪的动员,但对有氧运动中脂肪利用的影响不大;复合剂能同时促进有氧运动中脂肪的动员和利用;丙酮酸和复合剂能改善有氧运动时的主观感觉疲劳状态;复合剂对体重控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桑拿浴后渐增负荷运动对有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10名身体健康的体育系男子大学生在桑拿高温脱水恢复期,运动时的最大吸氧量(VO2max)、血乳酸浓度(HLa)、通气阈值(VT)的变化,并与常温条件相同运动负荷时相比较,探讨桑拿高温脱水恢复期时的运动对有氧能力的影响。其结果发现在桑拿浴后,恢复期常温条件运动时,VO2max、VT及运动时间都比常温条件增加,同时HR和HLa浓度有所下降,表明桑拿后恢复期可能具有“应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跑台运动大鼠力竭前后纹状体腺苷A2A受体/多巴胺D2受体(A2AR/D2DR)表达、磷蛋白DARPP-32表达及其磷酸化,探讨A2AR/D2DR通过纹状体-苍白球通路对运动疲劳调控的可能机制,为寻求新的抗疲劳药物及手段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实验选用8周龄雄性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G)、力竭即刻组(EG)和力竭后恢复90 min(RG)组,每组10只,建立一次性力竭运动疲劳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大鼠安静状态、力竭即刻及恢复90 min时纹状体A2AR和D2DR表达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观察大鼠在安静状态、力竭即刻及恢复90 min时纹状体苍白球神经元(D2-MSNs)内DARPP-32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特征。结果大鼠跑台运动至力竭时纹状体A2AR阳性细胞个数显著增高(P<0.01),D2DR阳性细胞个数显著下降(P<0.01),且A2AR和D2DR共表达于D2-MSNs的胞膜上;恢复90 min时A2AR阳性细胞依然显著高于安静状态(P<0.05),D2DR依然低于安静状态(P<0.05);相比安静状态,力竭运动即刻Thr34-DARPP-32磷酸化增加(P<0.01),恢复90 min时表达显著下降(P<0.05),p-Thr34-DARPP-32/DARPP-32比值增加(P<0.01),恢复90 min后有所下降,但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2AR和D2DR共同参与了对运动中枢疲劳的调控;大鼠力竭运动过程中,A2AR和D2DR是通过调节Thr34-DARPP-32磷酸化程度而发挥对运动疲劳的调控作用;运动至力竭时A2AR和D2DR调节作用异常,可能是运动疲劳时纹状体神经元异常兴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体育学院大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间歇性低氧刺激,观察刺激前后递增负荷运动心率、通气量、摄氧量及定量负荷时血乳酸的变化,探讨间歇性低氧刺激对人体最大摄氧量及通气阈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分两个阶段,每阶段做两次运动负荷。12名体育系男生在实验室常氧条件下在跑台上采用Bruce方法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至力竭。间隔3天后进行75%最大摄氧量的定量负荷运动,运动时间为9min,定量负荷后立即进行连续7天,每天1h的12%~10%O2的常压间歇性低氧刺激。低氧刺激完成后第二天再次进行上述两种运动方案。在极限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前后分别测定心率(HR)、递增负荷至力竭时间(t)、最大摄氧量(VO2max%)、血乳酸(Bla)及定量负荷时Bla等指标。结果:(1)低氧刺激后,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时HRmax增加(P0.01),VEmax上升(P0.01),呼吸商(R)增加(P0.05),t明显延长(P0.05),Bla明显增加(P0.05),定量负荷运动Bla显著降低(P0.05);(2)间歇性低氧刺激后通气阈时,HR、VE、VO2max%、HRmax%均显著性变化(P0.05),其中VE、VO2max%低氧刺激前后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经过间歇性低氧刺激,受试者在进行递增负荷的力竭性运动时运动时间明显延长,心率在运动后增加,人体通气阈时相对应的心率百分数、最大摄氧量百分比、肺通气量均明显提高,这表明人体有氧耐力和极限负荷运动能力均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9.
急性运动对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运动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检测了 7名男子田径运动员 1次急性疲劳性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3h、2 4 h的外周血 T淋巴细胞转化 (TL T)、白细胞介素 - 2 (IL- 2 )活性和皮质醇及胰岛素浓度的变化。结果 :在运动后即刻 ,TL T显著增强 ,IL- 2活性和血浆皮质醇浓度分别略有上升和下降 ;在运动后 3h,前 2项指标和血浆皮质醇浓度分别明显增强和降低。这 3项指标在运动后 2 4 h均恢复到运动前水平。 IL - 2活性变化与皮质醇浓度变化有显著负相关关系。胰岛素在运动前后无明显变化。提示 :1次急性适度运动可提高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并可持续数 h。这种变化与血浆皮质醇浓度下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低氧、力竭运动对大鼠骨骼肌SOD、MDA及线粒体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跑台及低氧舱对SD大鼠进行了低氧、力竭实验,同时检测运动后即刻、1、2、4及7天大鼠骨骼肌SOD、MDA及线粒体钙的浓度,以探讨低氧、运动对其影响.结果发现:1)急性低氧、常氧运动后随着时相的不同,SOD、MDA均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到第7天基本恢复正常,总体趋势是至7天时自由基与抗自由基系统逐渐恢复平衡,运动后常氧下更有利于自由基的清除.2)急性常氧、低氧力竭运动引起的线粒体钙与MDA的变化相似,均表现在运动后即刻有显著性增加.运动后24小时变化最明显,同时达到最高值,运动后48小时开始下降,4~7天基本恢复正常.3)从本研究结果可以推测低氧、力竭运动后可导致骨骼肌活性氧增加及钙离子内环境紊乱,但低氧和运动的双重作用不会使上述变化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