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大多数古代文明是从农业、从乡村开始。所以,在所有成熟的古代文明,对于乡村生活,不吝赞美。比如,古罗马、古代中国、近代英国,都有"田园诗"这样的文体。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是:在两个最为稳定的现代国家,英国和美国,乡村并没有随着现代化进城而隐退。由此隐约可以看出,乡村始终是美国国家精神的一个隐秘根  相似文献   

2.
<正>【课程类型】新授课【知识目标】1.充分了解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2.掌握佛教的产生和流传,对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有所了解。3.充分认识古代社会阶级关系,主要掌握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等事例,积极领悟政治、法律、宗教以及军事等方面的国家职能。【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作为古代埃及最为伟大的建筑,金字塔代表的是整个建筑成就,展现了古埃及古老风俗、阶级关系、文明成果等。2.佛教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中国古代文明称为黄河文明。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南方的古代文明比黄河文明毫不逊色。本文通过黄河文明与古代南方文明的形成发展条件的分析,认为,南方优越的水热条件和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是造成古代南方文明消失的根源所在。在这样的条件下形成的古代南方文明,虽然比较发达,却十分脆弱。在强大的黄河文明南侵的压力下,这种脆弱的古代南方文明被摧毁,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  相似文献   

4.
<正>亚述学、埃及学等研究古代近东文明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中叶,距今已有150多年历史,西方学者对这些古代文明已经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古代近东文明的学科在我国却只有20多年的历史,国内研究这些文明的学者极少,因此我们对这些文明的研究还非常薄弱。李海峰教授编著的《古代近东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波斯文明等古文明探研》(科学出版社,2014年3月)是国内第一本详细介绍了古代  相似文献   

5.
图特神是古埃及月神和书吏的保护神,也是智慧与审判之神。古埃及人对图特神的崇拜体现了埃及宗教所具有的包容力与协调性。透过古埃及人的图特神崇拜不仅可以探求到埃及人所拥有的追求和谐、认知自然、渴望公正的独特精神世界,也能管窥古埃及宗教观念对西方宗教文化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古埃及神话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最具原生态的精神结晶之一,其宇宙论和丰富的象征令人惊异地反映了古埃及人的原始生态环境与宗教心理体验、绿洲文化语境与法老政治体制;其创生神话中的手淫/口生母题则从形而下和形而上的角度揭示了古埃及人对生命本真和存在意义的思考。在古埃及象征体系中,宇宙之蛇、凤凰、莲花、独眼、卡以及其他象征系列都各有其独特的文化蕴含。古埃及宇宙论和象征以一种东方式的浑融型神话思维对世界进行整体性把握。这种人文哲学或精神科学思维的基本方式,与西方哲学以自然科学为中心、以逻辑和理性为特征的传统思维模式迥异其趣,甚至有其不可取代的完美性。20世纪西方哲人对前逻辑的古代精神回溯和对人文研究领域的多元开拓,表现出一种普遍性的"认识论转向",提示我们古埃及神话的宇宙论与象征体系在今天仍然具有亟待深入探索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先秦是中国古代宗教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几千年的宗教文明,皆与这一时期的奠基有着根本的关系。古代宗教是在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为一种较高等级的宗教形式,较之原始宗教,它增加了极其宝贵的伦理内容。五帝时期,随着国家的形成,原始宗教向古代宗教转化;夏商完备国家机器的建立,使古代宗教得到充分发展,臻于成熟;西周宗法制,为古代宗教伦理化提供了沃土;春秋时期,随着宗法制的解体,氏族政权衰落,诸子理性学说出现,中国思想走出古代宗教,进入新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养老不只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古代社会同样是每个家庭应承担的重任。古埃及社会崇尚公平正义,在法律与宗教双重影响下孝道思想得以宣扬与传承。古埃及养老主要采取以家庭赡养为主的方式,通过子女赡养或者收养他人的方式来解决养老问题。对于离婚女性的赡养问题,古埃及婚约也会要求丈夫做出相应的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9.
学习过程是由学习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身心潜能所展开的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不同层次学习者在学习时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不同,往往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学习的内部条件主要指学习者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包括个体的成熟、已有的知识经验、个体的心理发展,特别是思维发展的特征和水平以及学习的物质的、文化的及社会人际环境的因素,包括社会对学习者的要求、所提供的学习材料、设备、环境、指导人员以及社会对学习者学习结果的评价标准等等。不同层次学习者所具备  相似文献   

10.
陈霞 《家教世界》2012,(12):37-38
所谓古典舞,我认为主要是指历史上为贵族服务的宫廷舞蹈;被宗教利用成为一种祭祀形式的宗教舞蹈;或者曾经走上商业舞台,是在专业化、职业化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古代舞蹈形式。这些虽然是古代民间舞蹈的加工、发展,但与自娱性有节令、地域和物质条件限制的民间舞蹈有所不同,具有吸收、融汇  相似文献   

11.
月神是古代两河流域自然神灵中的重要成员,月神崇拜是古代两河流域宗教历史中持久显著的文化现象;月神的神性、家谱、神庙、节日、祭礼、象征、神话和赞美诗等构成月神崇拜的完整系统,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古代自然崇拜发展充分和成熟的文化特征。古代两河流域月神崇拜的历史考察对揭示人类早期宗教自然崇拜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赵艳 《文教资料》2008,(35):65-66
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古代中国与希腊国家形态及地理环境上的差异.简要分析古代中国与希腊在民主政治、经济特点等方面的不同,论述了两个国家古代文明本质上的差异在早期的形成及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制》篇是古代儒者从礼的角度阐述国家管理的各种最重要的制度,其中不仅有很多在今天看来属于世俗的法律制度,也有很多是关于宗教礼仪的具体规定。这在其后的《唐律疏议》等古代主要的法律典籍中,思想一以贯之。因此,在古代儒者看来,宗教规范同时就是国家的法律制度;国家的法律制度也是它们的宗教规范。不仅中国古代是这样,印度教的《摩奴法论》等古代其他主要国家宗教的情况也是如此。这就说明,儒教和其他国家宗教的性质是一致的,即儒教也是一种宗教。  相似文献   

14.
先秦百家纷呈与思维差异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学说蜂起的局面,酿就了中国古代社会思想自由、教育勃兴、学术繁荣的文化景观。追慕其时学界士人的独立思维与创新治学之风,借鉴古代文明“求异趋同”思维模式的文化资源,自觉倡扬当今时代的思维差异创新,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无疑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古代“适其天性”的科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其天性"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科学方法,这种科学方法是从道家的养生之道发展而来的,并由许多科学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领域分别提出。它的基本内容包括:让事物顺乎自己的本性发展,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减少妨碍事物自然发展的条件,人所创造的事物发展条件必须与自然的本性相合,在事物的发展偏离自然本性时要用自然的手段加以调节。"适其天性"科学方法是老庄哲学思想在科学技术上的应用,中国古代的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国外科技奖励有久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对古代工匠的奖励。这些国家与中国曾是世界文明的源头,也是国外科学技术发展的起点和科技奖励的源头。  相似文献   

17.
古代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近四千年的独立发展历程中,它曾经创造出了灿烂而又独特的文化。我国对其研究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在近十年间,随着埃及学在中国的兴起,我国学者在古埃及的语言文字、年代学与历史分期学以及古埃及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古埃及的文物考古等方面发表了一批论文和专著,促进了埃及学在我国的深入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8.
道家学术是我国古代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道法自然”的旷达玄思,闪烁着我们民族的智慧之光,推进了我国古代文明的孕育成熟。对我国古代哲学、政治、军事、经济、文学艺术、科技发明以及养生理论等各个领域都作出了闪耀史册的历史贡献。本文仅就其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和养生理论所作的富有成效的探索,谈点不成熟的意见,向在座的专家们请教。 1 道家对我国古代科技的杰出贡献 道家同儒家不同。儒家一向对科技持鄙弃态度,将之视为“奇技淫巧”或曰“雕虫小技”,横加贬斥。而道家则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在古代科学技术的殿堂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卡纳克神庙……这些古埃及的文明遗迹至今震撼着我们。在尼罗河的滋养下,古埃及人创造了三千多年的文明。古埃及和古代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并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叙说师从李学勤先生读书经历和体会,着重阐述了李学勤先生一贯倡导的建立"中国古代文明研究"这一学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为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应当以中国古代文明形成和发展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时间上来讲,由夏商周三代上推到五帝时代,下沿秦汉王朝;从地域上来说,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向外扩展到不同的区域范围。这一阶段的历史,实际上恰好与我们常说的中国早期国家阶段相当。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有关中国早期国家的分野与形式问题;二是有关中国早期国家的政体与国体的问题;三是有关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