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云康 《考试》2002,(10)
壳是乌龟的“盔甲”。蜗牛身上背着的“房子”、大象身上的厚皮……都是他们的“盔甲。”。虽然形式不同,但和古代战士身上的甲胄、现代军队装备的防弹服一样,都是保护自身的。我们人类和万物能够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存,是否也有“盔甲”保护着呢?  相似文献   

2.
壳是乌龟的“盔甲”。蜗牛身上背着的“房子”、大象身上的厚皮……都是他们的“盔甲”。虽然形式不同,但和古代战士身上的甲胄、现代军队装备的防弹服一样,都是保护自身的。我们人类和万物能够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存,是否也有“盔甲”保护着呢?地球的表面有几百千米的大气层,阻拦着侵入地球的流星,它使绝大多数的流星还未到达地面就已烧光,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但是,若要称之为“盔甲”还不够格。真正称得上是地球“盔甲”的,却是大气层中浓度只有十万分之一的臭氧层。臭氧的分子是由三个氧原子(O3)构成的,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味的气…  相似文献   

3.
正皮肤有多重要?它不仅是我们身体的第一道屏障,还与宝宝的触觉发育及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皮肤是保护身体的第一道屏障皮肤是身体重要的外在器官,覆盖于我们身体的表面,可以保护体内组织免受外界有害因素的损伤,还可以阻止体内水分、电解质及营养物质的丢失。更重要的是,皮肤是我们人体免疫屏障的第一道防线。人体的免疫力有先天就有的,也有后天获得的。先天免疫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生理免疫屏障,皮肤就是外在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4.
儿时问过的许多“为什么”如今大都已经成了常识,其实现在所谓的“常识”有许多还是没有回答出来的“为什么”,尤其是那些关于我们自己神奇的身体的问题。什么时候我第一次意识到我的存在?什么时候我第一次做梦?什么时候我第一次听?什么时候我第一次看?割下的头还能存活吗?人体能预测地震吗?是否有一天我们可以用机器人来代  相似文献   

5.
什么样的女人可以让刘德华心动?刘德华说:“最能让我心仪的女子只有关之琳,她的身体,皮肤还有精神都很好,30多岁了还能保持这样,真不简单。”虽然外界常喜欢将刘德华和关之琳牵扯在一起,各种绯闻也不断传出,不过刘德华还是公开表示对关之琳的喜好,但当媒体询问为什么不去追关之琳时,刘德华却  相似文献   

6.
正大人看到小宝宝粉嫩、饱满的皮肤都会羡慕万分哦!我们会形容小宝宝的皮肤是"一掐就能掐出水来"。没错,宝宝皮肤里的水分是比较多。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水嫩的宝宝肌肤事实上最害怕干燥吗?宝宝的皮肤更容易缺水!好皮肤就是宝宝的好盔甲,能锁住水分,抵御外部环境的不良刺激。可是宝宝这身盔甲的厚度只有大人的十分之一,内部结构不完善,锁水能力差,这堵天然屏障在面对"干燥"这个大怪物时,有些无力感。  相似文献   

7.
在我家的水族箱里,生活着两只可爱的小螃蟹——“大胖墩”和“小胖墩”。它们可是清理鱼缸里面脏东西的能手。“胖墩”的眼睛可以伸缩,身上背着大大的壳,就如同护身盔甲。它们整天挥舞着一对“老虎钳”向我炫耀:“小主人,我的老虎钳威风吧?”它俩非常调皮,总是到处乱跑。这  相似文献   

8.
吴超 《今日中学生》2015,(Z2):80-81
我十分喜爱小昆虫,特别是昆虫中的黑色战将——蟋蟀。最近,一位昆虫迷表哥送给我两只又大又壮的蟋蟀。看,它们浑身上下穿着又黑又亮的盔甲,显得威风凛凛。头上一对长长的触角,比身子还长呢,不时进行360度全方位“搜索”。最有意思的是它的三对腿,一对比一对长,一对比一对粗,最后面的腿不仅又粗又长,而且上面还长着许多小刺,让人看了不禁有点心虚。是公的还是母的呢?我细细观察蟋蟀身体后面那几根“天线”——“一根,两根!”  相似文献   

9.
在江湖上有些人说自己有“特异功能”,可以完成一些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事情,如:意念玩烟头、伸手下油锅、赤身睡钉板等;人们为此把他们称之为“大师”。是否他们真的具有“神功异能”?下面我们将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揭穿几例大师们的“特异功能”表演,了解其本质。意念玩烟头有的“大师”说自己可以不接触烟头,只凭意念,远距离发功,让罩在玻璃杯中的烟头遵从自己的意愿:在杯中站立、转动、鞠躬、跳舞等。难道大师们还真的有着超物质的“特异功能”吗?  相似文献   

10.
在上海的佘山地区发现了一种世界上从未记载过的珍稀昆虫,此虫身体比米粒还小,全身呈现出美丽的盔甲花纹,如同一名“袖珍武士”。这一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浓厚兴趣和广泛关注。他是这样发现这么多昆虫新种的呢?我们沿着他的足迹探源,也许会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1.
一、活动的由来在一天的餐后进区活动时,太阳悄悄地跑进了我们教室。这时,梁嘉炜说:“这太阳,晒死人了。”黎咏娴说:“怕什么,晒太阳可以消毒。”崔悦说:“太阳对人的身体有好处。”我反问一句:“有什么好处?”“太阳可以晒衣服”,“冬天晒太阳,我们就觉得不冷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那么,“太阳还有什么用呢?”“它可以帮我们做什么呢?”我给孩  相似文献   

12.
我家养了两只小螃蟹,一只公的,一只母的。别看它们只有灰黑色的外表,整个一呆头呆脑的样子,其实讨人喜欢着呢!螃蟹喜欢“横行霸道”,圆方形的身上有一层灰黑色的坚硬甲壳,那是它们用来保护身体的“盔甲”;身体两侧伸出一对带着尖尖锯齿的锋利的大钳子,一张一合的,这是它们捕食的工具,也是自卫的防御武器。它们嘴里39不时“咕咕咕”地吐着小泡泡,看起来可有意思了。这两只螃蟹很顽皮。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见两只螃蟹正打得热火朝天。公螃蟹用钳子钳住母螃蟹不放,母螃蟹也毫不示弱,气势汹汹地用钳子反击。过了一会儿,两只螃蟹的打斗还是难分…  相似文献   

13.
蛇的身上有很多鳞片,这是它身上最外面的一层"盔甲"。鳞片不但用来保护身体,还是它的"脚"。蛇向前爬行时,身体会呈现S形。而每一片在S形外边的鳞片都会翘起来,帮助蛇前进时抓住路面。这些鳞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就能推动身体向前爬行,所以蛇没有脚也可以走路。  相似文献   

14.
睡眠不足会怎样?黑眼圈?皮肤差?耽误身体的排毒时间?通通都会!这些都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关于睡眠不足的坏处,除此之外,长期的睡眠不足还会导致我们的注意力下降、记忆错乱、影响大脑的运转。所以为了我们身体的健康,童鞋们,还是得按时睡觉!我肯定许多地铁乘客都是打盹高手,但是这节车厢里的乘客似乎特别天赋异禀。在最近的一个早上,太阳才刚刚升起,在经过布鲁克林大桥时,一排身穿几近一模一样的黑西装的男士正闭着眼睛抓着地铁上的拉  相似文献   

15.
身体的“教育学意味”——兼论教育学研究的身体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柏拉图始就存在着对身体的古老敌意,认为灵魂与身体对立且高于身体,因而身体在教育理论的发展中长期处于缺席状态,于是“身体”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学问题”被提出来。要回到“身体”,我们首先需要对身体本身进行“思想”,一是何谓“身体”?二是为什么要回到“身体”?回到“身体”,对教育及教育学意味着什么?教育学的身体转向的独特意义在于让身体在教育学中拥有自身的位置,让身体的教育学意义从遮蔽走向敞亮。  相似文献   

16.
编首语     
和着新年的钟声,我们又见面了。我们用这份礼物作为新年礼物,不知读者朋友是否喜欢? 新年当有新气象。当您拿到这份刊物,您是否觉得它的外表变得更加清新亮丽,内容更加丰富多采了? “小灵信箱”正式启用,您在作文上有何困难,不访请他点拨一下,试试看到底灵不灵;有出其不意的构想和灵活多变的思路,可在“智慧跑道”栏目中一试身手,没准还能抱台电子词典或者礼品书回家,年终还有奔腾电脑在等着您;想聊天吗?我们开办了“雨花作文茶座”,在这里可以实话实说,直抒胸臆,欢迎各位朋友有空来坐坐……好了,新的内容太多,难以尽数,还是留待各位自己去发现,说不定还能有一番惊喜。  相似文献   

17.
是否可以让幼儿跳迪斯科,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们在北京棉花胡同幼儿园实习期间,给大班、中班的孩子放迪斯科乐曲,想了解一下,到底孩子对迪斯科有何反应?幼儿真是喜欢迪斯科吗?结果,我们发现幼儿对迪斯科音乐极感兴趣。孩子们在欣赏《西班牙斗牛士》等曲子时,作出各种欢快的表情及动作。如身体在位子上摇来摇去;有的干脆站起来扭来扭去;摇头、咂嘴、跺脚、用手打拍子;作弹琴动作、作拉小提琴姿式、作采果子动作。整个过程,孩子们表现出极为兴奋的样子。我们就问孩子为什么喜欢迪斯科?回答是:“欢快”、“活泼”、“速度快,可以跳舞”、“特别美”、“自由”、“我在家里听惯了”等等。看来,大多数迪斯科曲子节奏性强、力度大、欢快、自由,符合孩子活泼、好  相似文献   

18.
偏见     
阿明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道有趣的选择题:请你在鲸鱼、天鹅、小猫和乌龟四种动物中,选出一种不同类的来。阿明觉得应该选小猫,因为小猫不会游水,另外三种动物都会游水。他想知道自己选得对不对,可把那本杂志每一页都仔细看了几个来回,也没有找到答案。在杂志上找不到答案,阿明就去问班主任李老师。李老师一看就说:“这不是很明显吗?乌龟不同类。乌龟身上有盔甲,其他三种没有盔甲。”阿明觉得选乌龟不如选小猫,就说:“会不会是小猫?小猫不会游水……”“不可能。”老师打断阿明的话说,“谁说小猫不会游水?我家的小猫昨天掉到水池里,还是自己游…  相似文献   

19.
大补年代     
眼下,不论是走在大街上,还是坐在电视机前,五花八门的保健品广告无不充斥着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什么补钙的、补血的、补锌的、补脑的、补肾的等等。让人看了直犯嘀咕:原来国人的身体是如此的虚弱?真担心“东亚病夫”这顶帽子恐怕又得给人扣上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一个大补的年代。男人要补,女人要补,儿童要补,老人要补。我们现在到底是越活越倒退,还是越活越进化? 我不反对甚至赞成真正需要补的人在医生  相似文献   

20.
李佳洋  刘文利 《江苏教育》2022,(24):30-31+35
<正>“奇妙的感觉”是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研发的“幼儿园全面性教育”系列课程(以下简称“性教育课程”)中的第三个教学单元。该单元学习的是与身体感觉有关的内容,这些身体感觉既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常被提及的身体感觉,也包括个体与生俱来的性感觉。其中,有一些感觉是令人舒服的,这是身体带给我们的美好体验;还有一些感觉是令人不舒服的,如果幼儿产生了不舒服的感觉,一定要告诉父母或者信任的成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