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化学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1]。其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2]。  相似文献   

2.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提出以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重视开展“素养为本”教学的基本理念。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需要通过一节节具体的化学课加以落实的[2]。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化学课堂教学探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笔者以“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课堂教学为例,浅析如何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3.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提到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项目式学习是在系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学习成就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综合性、活动性的教育实践形态[2]。  相似文献   

4.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提出:为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要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大概念”的说法首次出现在课标中,为传统教学设计中知识繁杂、结构零散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2]也提出要构建大概念统领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要注重学科内的融合及学科间的联系,明确学习主题,凝练大概念。由此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5.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指出要重视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教学情境是教学具体情境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的综合体[2],也是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理论与实践及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矛盾的师生互动的载体[3],对培养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落实化学核心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4]。  相似文献   

6.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73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问题情境的创设实际上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这一教学策略正是项目式学习开展实施的重要手段。新课标也指出,针对社会情境中与化学相关的某一真实问题开展项目研究[1]60。  相似文献   

7.
<正>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科学思维”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1]。模型建构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课标和高考试题都十分重视模型的建构。在高中物理学习时,有意识地将所面对的问题构建成相应的模型,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2]。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8.
<正>一、背景分析1.课标背景新课标要求,要以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在此基础上,《物质结构与性质》(以下简称“结构化学”)教学重点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要求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机理”的观念[1]。  相似文献   

9.
<正>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1]指出,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宗旨,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能动性,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  相似文献   

10.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3指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化学课程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根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认知过程分为:理解、记忆、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水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除了要求在宏观上对物质的变化进行观察描述,对猜想假设证实证伪,还要从微观上运用模型来自主解决问题,属于目标中的高阶思维水平。因此,在课例教学研究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成为一线教师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化学观念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需要具备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人类探索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应用、化学反应及规律所形成的基本观念[1]。一、“溶液”中的化学观念分析促进化学观念培养的教学设计,必须站在所要建构的化学基本观念的高度上审视和解读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12.
<正>一、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提倡在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实现深度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真正发生改变,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促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实践层面的有效推进[1]。“问题链”教学法的核心任务是要设计一组有中心、有序列、层层深入而又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将教学过程组成为一个师生共同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过程[2]。  相似文献   

13.
<正>2021年,受学校建筑结构变化的启发,我写了一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化学课可以怎么上?——从“结构决定性质”想起》[1]。有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搭建起的结构,那么我们进行化学学科教学设计,可以从哪些方面切入呢?一、“教学设计”是化学课程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要“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1],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2],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1]。在课程标准素养目标的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与价值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从注重评价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落实转变为关注素养的达成与否。  相似文献   

16.
2017年版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开展以素养为本的教学,使学科素养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1]。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转变教学思想,把为了知识的教育转化为通过活动获得知识,通过知识得到教育;认识到知识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学科活动是培养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2]。  相似文献   

17.
<正>【理念解析】2022年版课标发布后,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成为普遍共识。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史宁中教授认为,“三会”具有整体性:既有数学学科的特征,又有数学教育的特征,既表述学科思维,又表述认知心理[1]。  相似文献   

18.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以下简称《课标》),提倡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学习化学知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构建化学学习方法与思维,形成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可见,真实问题情境是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平台。但是目前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往往不明白真实问题情境的教学功能,以为创设情境只是为了引入教学主题,提高学生兴趣,忽略对情境中问题的挖掘,  相似文献   

19.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要开展“素养为本”的化学教学。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化学教学,需要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前深刻剖析教材内容,透彻掌握单元的核心概念,再深入研究设计单元学习主线,再将其构建成单元整体网络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知识,增强学生化学思维品质[1]。本文以“氮及其化合物”为例,对学科素养下化学单元整体探究型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围绕大概念展开的单元教学设计逐渐成为热点主题。《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指出:“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当发挥核心概念的指导作用,围绕化学核心概念确定教学内容主题,并且将核心概念与教学情境、学习活动和问题解决融为一体。”并强调:“单元教学设计应依据内容要求,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通过多种策略相结合,提升学生学科大概念和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水平,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