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信息社会,要使社会治理的参与主体多元化,便离不开互联网,离不开社交媒体.近两年,依托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的网络问答平台红极一时,这些平台在推动社会治理方面具有治理效率优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项目定制化等显著优势.而要使得相关平台更好地发展,则应完善政府、平台、网民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既需要平台自身规制,也需要在常态化制度化的框架下运行.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21,(3):63-72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今天的社交平台逐步脱离了早期网络服务提供者(ISP)的法律定位。传统"知情负责"和"通知—删除"的避风港规则也越来越受到质疑,众多国家进行了立法上的调整,要求平台对用户内容进行一定的监管和治理。但是,社交平台并不能直接等同于网络内容提供者(ICP),一味要求平台承担监管责任也存在消极的影响。我国现有的规则基本是从行政管理角度出发的,过度强调了平台的内容监管责任,可能造成平台负担过重和用户权益受损的问题。根据服务内容差异,平台责任既有风险责任也有内容责任,有必要对此再加以区分。同时,需要强化内容治理中的用户参与,形成权责平衡的责任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3.
王江蓬 《中国编辑》2022,(11):61-67
中国互联网生态治理经历了治理互联网基础设施、治理作为新媒体的互联网、治理网民及其集体行动、治理网络社会及治理互联网平台与技术运用的演进路径,以此构筑了中国互联网生态治理模式和体系。在此过程中,政府管理与媒体赋权博弈的权力逻辑、法律规范与政策规约协同的规制逻辑、内容生产与价值引领平衡的社会逻辑,成为中国互联网生态治理发展演进及其调整变革的必然遵循。中国互联网治理主体在互联网生态治理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倡导多主体协同参与及科学认识互联网发展规律,成为中国互联网生态治理得以持续探索和变革创新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4.
本报告对2023年中国网络内容治理的三个主要领域中七个相关主题进行了梳理和研究,涉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既有信息秩序的挑战与因应,以平台为中心的网络暴力、自媒体账号治理,以及新技术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治理。在过去一年中,中国的网络内容治理呈现出趋深向实、敏捷审慎、“软法”柔治和“国家在场”的基本特征。未来网络内容治理的规范化、包容性、边界安全感以及权责对称性等问题依然构成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深入变革与数据资源重要性急速提升,网络平台迅猛发展,提升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引致了多种政治经济风险和不确定性。在数据赋能的权力结构变迁中,市场权力向占有大量数据资源的平台流动,平台权力兴起。平台权力挑战了国家数据主权的身份与权威,对网络空间国家安全与数据安全产生深刻影响。现行的政府外部强制性监管、平台内部审视性自治和官民合作协同性治理的平台治理模式在主体与工具方面均存在缺陷,难以回应数据主权视野下的治理诉求,亟需注入新的平台治理精神,以应对权力转移带来的网络空间治理结构变化。应当以数据主权为原则嵌入国家安全与主权权威的治理理念,以主权权能让渡为工具增强平台开展合法性自治的能力,同时培养以社会责任为引导的平台行为,兼顾政府监管与平台自我规制,搭建以国家权力为中心的法律制度与以平台权力为中心的平台规则的良性互动框架,追求主权安全、权责平衡、充满活力、制度正义的平台善治模式。表1。参考文献50。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平台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针对平台治理话题,西方学者展开了激烈的民主辩论,力图在保持平台自主性的同时引入国家干预、用户监督等多重举措,却不免出现追求解决问题、达成决策的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在西方学者已有的结论基础上引入了非西方视角看待平台治理问题,以中国的微信平台为例,分析中西两方平台治理逻辑的异同,洞见不同治理框架的利弊,从而帮助中西方媒体政策制定者们想象或预见未来可能的平台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系统工程,需要分阶段分领域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构成领域。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背后有显著的国家治理逻辑驱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则内在地嵌有媒体融合逻辑需求。媒体融合实现媒体与社会和国家同构助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则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媒体深度融合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逻辑耦合,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推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进而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合法性认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8.
“十四五”时期,档案事业处于变革与发展交织、问题与矛盾并存的转型机遇期。根据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以制度逻辑考察档案治理效能相关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制度创新理论提出提升档案治理效能的内涵和逻辑,结合我国档案治理实践图景提出档案治理效能提升的制度化困境主要是:档案制度缺乏价值认同和制度共识、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机制尚未建立、档案治理制度执行监管机制尚未完善。并提出提升档案治理效能的制度路径具体包括:立足于公共价值取向建立制度共识,激发治理行为主动性、完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制度路径,促进治理功能的互补、强化档案治理制度执行的过程监管,保障治理过程有效性。以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组合之术来破局,以期为提升档案治理效能提供制度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深入普及和技术应用拓展,互联网超级平台正在影响和改变社会的基础构架,并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领域和工具.本文简要梳理了互联网参与国家治理的历程,概括了从电子政务、"互联网+政务服务"到"平台驱动的数字政府"的发展趋势,并以"新冠"疫情期间政府政务平台和企业平台参与国家治理为例,分析国家治理...  相似文献   

10.
潘娜 《声屏世界》2017,(6):62-64
当前,互联网电视监管的根本问题在于从"严厉打击非法网络电视接收设备"的"渠道管控"回归到"内容监管"本位.本文认为,打破互联网电视制度壁垒的可行路径关键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快建立视听内容分级分类体系,放开互联网电视双牌照的行业垄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平台的社会影响力渐强,公共性凸显,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关键一环.平台化趋势导致治理环境发生变化,带来社会关系形态重塑、内容生态主导权转移、社会资源广泛连接、数据战略价值提升.平台凭借连接和组织能力,吸附用户、内容、技术等关键资源,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呈现出多维样态和多重作用——作为连接治理主体的"桥梁",夯实治理...  相似文献   

12.
本报告延续“2021年网络内容治理报告”的思路,对2022年该领域的三个主要板块的八类典型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网络内容的治理结构呈现出安全意识、治理主线与三方力量的结合,治理已深入到数据与技术层,并触及经济问题与网络安全,具有渗透性与灵活性。一条包含数据要素、网络内容、平台监管、经济秩序、意识形态在内的治理链条正在形成。随着网络内容治理涵盖的范围与深度不断拓展,新问题与新现象不断涌现,未来或将面临更多挑战。  相似文献   

13.
尤可可  宋梦茜 《传媒》2021,(8):93-96
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政治、经济、军事等传统国家安全问题与信息化、智能化等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融为一体,传统单一国家主体的治理模式显然不再适用于当下国际环境.互联网诞生的50余年来,互联网治理模式经历了技术治理、联合国治理、国家中心治理模式的变迁,其有着三重制度动力:网络安全问题是其产生的原生动力;地缘政治斗争是其演进的核心动力;网络空间博弈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综合分析,本研究认为互联网治理超越了民族国家的范畴,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这与全球史观"文明互动"的内涵具有一致性,因此,如何加强网络空间的共同治理已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平台型媒体目前已取得发展成果,但仍存在缺陷。本文认为,加强平台型媒体的生态治理,将成为今后的网络信息传播治理的重点。平台型媒体的开放性与聚合型特征,导致监管对象多元复杂,给监管造成负担,弱化了监管效果;且过度依赖人工智能技术也会引发个人信息保护与平台型媒体的商业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医疗信息传播具有实时性、参与性、普及性、全球性、多样性等特点,也具有其特殊性。互联网医疗信息传播存在规范度和安全度不高、监管和服务力度不足、标准和法律制度待完善等问题。根据治理的有关理论,结合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实际,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力量,加强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合作,综合应用行政、法律、技术和社会参与等多种政策工具,探索形成新的协同治理模式,规范互联网医疗信息的传播,为互联网医疗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平台的演化、本质与治理思路是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与治理的三大议题。梳理分析国内外相关议题的重要学术成果先从中介性媒体、技术与资本以及社会规制的角度探讨互联网平台的演化进路,接着从双边市场、数据资产与赢家通吃的维度呈现互联网平台企业的本质,最后结合国际治理经验进行本土化思考,以对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与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传播媒介超越技术客体角色,成为媒介化社会多元治理格局中的行动主体,深刻重塑了传统的政治运行秩序和社会治理样态。媒介化治理在我国经历了批评报道、民生新闻、网络问政、政务新媒体等实践演进过程,逐渐被吸纳为国家治理的宏观话语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操作经验。未来的媒介化治理研究,需要拓展全球场域的国际传播治理视野并规避媒介中心论的叙事误区。  相似文献   

18.
历时两年的平台治理风暴进入尾声,意味着中国乃至全球互联网发展与治理开启历史性转向,而其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就是滴滴事件。滴滴事件作为中国互联网“数据第一罚”,代表了互联网发展模式以及对互联网的社会认知和公共政策的整体范式转变,即从过去注重信息、内容、行为等显性的浅层,开始进入注重数据、算法等隐性的深层。数据已经全面崛起,成为互联网产业的主导性驱动力,正在重构互联网沟通、生活、娱乐、工作以及政治、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变革方式。与此同时,互联网走出了过去单纯依靠资本驱动的阶段,数据保护上升为整个社会的基本意识和观念,数据背后的权力边界和再平衡也成为数字时代公共政策的新方向。全面深刻认识这一技术、产业和制度的全球性历史性转向,对于我们理解这场平台治理背后的历史逻辑,以及把握互联网产业的未来方向,至关重要。滴滴事件标志着数字时代数据秩序这一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制度构建的开始,昭示了网络治理全新的使命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顾洁  栾惠 《现代传播》2022,(9):146-154
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已经成为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的时代之需和必由之路。诞生于公共管理领域的协同治理理论为综合治理话语体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而其在互联网治理领域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和系统。从协同治理的理论内涵与研究框架入手,探讨协同治理应用于互联网领域的底层逻辑,回顾多元利益攸关等模式在互联网治理领域的发展与局限,并从“主体—关系”与“变量—过程”两个维度分析互联网如何完成对协同治理理论创新发展的赋能。文章最后指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互联网协同治理在实践层面的最终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经历了工具类产品为主、内容类产品为主到以技术创新为主的三个主要阶段,国际环境的变化及国家政策的调整还将继续影响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的发展进程。随着国内互联网市场进入红海阶段,互联网企业依靠“一带一路”等倡议、成熟的商业模式及资本技术生态优势不断扩大出海。但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动、本土化经营的阻碍、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国外网络治理法律的加强以及投资监管审查的复杂化等问题对中国互联网出海企业提出了巨大挑战。基于此,为中国互联网企业提出针对性的出海对策和建议,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理论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